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李欣访谈录:中国的摄影拍卖市场还很年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4 14:30:02 | 文章来源: 今日艺术网

李超:我关注了一下今年华辰拍卖影像专场成交量的数据,是279.4万,成交率49.49%。

李欣:是这样,实际上现在的成交额应该是将近三百万。当时有一些藏家没到,今年也确实是一个特例,好多藏家都在国外。影像它也是一个刚刚开始的新的艺术门类,有很多人都是刚开始来关注影像,这样的话,可能就觉得更多的事情是放在自己的那个主业上,不值得为一个拍卖耽误其他事情等等。

李超:对。

李欣:他们刚好回来的时候,正好是拍卖完,但是还有东西还是想要卖,所以就有一个场外交易,加起来的话,今年是基本上是将近一个60%多的成交率,然后成交额在三百万。

李超:就是说今年这个成绩相比以往还是不错的?

李欣:还是不错的,对。那么,从整个目前这个发展趋势来看的话,影像确实每做完一场,它就越来越受到了更多的群体的关注。

李超:这种现象是否代表了中国影像艺术在二级市场的一个整体现状?李欣:我觉得不完全是这样。很多媒体老是在说,华辰都是在做老照片,或许是传统纪实类的作品,那么是不是确定的方向和追求的一个目标就这样?其实我说不是,我跟大家也都在解释,拍卖公司实际上是特别简单的一个中介公司,它中介只需要服务好两家,一个是买家、一个是卖家。有人愿意来卖,有人愿意来买,我们把这件事促合成了以后,这件事就成功了,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它不像一个研究机构那样具有代表性,或者是一个方向性。实际上,它是市场一个真实的一个反映,因为首先在中国开始有了影像市场以后,当代艺术实际上已经开始走到一个顶点了,到了2008年反映到国内的时候,国外的整个当代艺术的大盘已经出现了一个状况了,就是我们比人家慢半拍。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正好又赶上了一个新兴起的东西,然后又赶上一个这样一个国际大环境。当代影像艺术这一块,实际上我们国内在学术上缺乏理论家、评论家、好的策展人,我们对藏家在梳理方面是严重缺乏的,而且我们藏家在知识储备结构上也是比较困乏的。因为我们的生长环境,我们从小没有受过这种教育,那么上来把这些非常抽象的、反映内心世界的、不是直述表白出来的东西放在他眼前的话,真的是很多人都难以接受的,或者是难以解读。因为我看得特别直白,就是说有些人为什么不买当代艺术品?第一看不懂,而且2005年当代艺术大起的时候,很多人要花几百万乃至几千万去买一件艺术品的时候,看不懂肯定要思索。

李超:这些人其中也有很多是抱着投机心理的。

李欣:实际上这时候泡沫经济已经开始了。很多人买回来的东西以后,回过头来隔个三年五载再看看,可能就是一张废纸。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可以想想看,整个的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市场来说,是处在一个什么状况?影像就更不例外,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艺术门类。本身来说,大家对摄影各个方面、层面上都缺乏一些更进一步的认识,更何况当代影像艺术是需要是用影像作为一个载体进行再创作。我们整个的影像艺术市场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呢,大部分的藏家就觉得老照片好,老照片是基本上归类到纪实类别,它比较直观,很容易读懂。

第二,这些东西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对于中国的这种传统收藏概念来说,少而精的东西,肯定就物以稀为贵。从整个市场来体现的话,目前整体倾向于这个。拍卖行是做经营的,第一市场需要什么,拍卖行肯定就给藏家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但是,当代艺术开始下滑的时候,我们仍然坚持每年拿出10%的力量来给一些年轻人,鼓励年轻人在新创作中有一个发展空间。藏家还是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那么从整个市场的表现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

李超:总体来说,当下这些状况是符合那个市场规律和供求关系的?

李欣:对。

李超:目前对影像作品的主流的评判标准,是不是艺术价值跟历史价值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判?

李欣:是这样。在整个影像艺术品收藏市场里面,目前来说大概分为三个大类。

第一个就是老照片,具有历史性的。那么第二一个,就是纪实类的。第三类就是观念的、当代的。一般来说在市场上能够有一个高的回报,在价值上有一个高的体现的话,是四个因素组合起来:老照片肯定无外乎包含了历史价值、古董价值,还有它的文化价值。但是这三个因素加起来,远远不能体现在艺术品的这个价值上面有多高,一定要有艺术价值,四个因素加起来,才会在市场上有一个很高的价值体现。

那说到这个第二类,纪实类的作品,首先一定要反映它的艺术价值,因为它是新的作品,从开始创作的时候就确定,还要含有很多的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像正好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他所反映的题材和人物在这个历史上是绕不过去的。当代摄影也是这样,因为是新的东西,真正的卖点是思想、创新。

李超:目前的中国影像收藏整体趋向于对老照片的收藏,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欣:之前谈到一些,我再补充几点,第一是照片的特质,它的可复制性,摄影1839年发明以后,摄影技术不断地在完善,初期的时候实际上摄影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东西,无论从器材,还是它的使用的原材料。早年的呈现的方式是非常奢侈的,比如说用玻璃干版底,那么一百年之后它的保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它的呈现技术,早年最早用的都是一些蛋白的影像,是用蛋清作为一个调和剂,然后涂到这个感光纸上,把影像呈现出来。由于这些特质性,它的保存要求环境要很高,比如它不宜暴晒、要防潮,还有不能折叠等等,这样的话,能通过一百年能够留下来的东西,实际上已经不多。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早年这些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他们在到中国来,无论他们的身份是什么样子,在完成了这个创作以后,都不是在国内完成的后期,而是就把它都带回国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国当时在这方面不够发达,所以他们必须拿回国去,才能完成第二步。那么这样的话,留下来的东西就更少。

李超:华辰拍卖在当代摄影的藏家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欣:我刚刚从上海回来,在上海做了三件事,第一个做了两个关于影像艺术收藏的讲座,这个是针对两个不同的人群。一个是针对摄影师,就是说如果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该怎么做?什么样的准备才能让作品进入到艺术品收藏市场,要怎么能够保证今后的艺术品在市场里面的价值。

另一方面就是针对未来的藏家,怎么收?如何收?收什么样的东西?这样的话,等于是对不同的两个群体做了一个普及工作。还跟《上海证券报》和《艺术世界》联合做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把国内包括国际比较对影像艺术收藏比较有认识的、有话语权的理论家、藏家或者是画廊,以及小二级市场的代表聚在一起,针对目前市场上现存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梳理。同时,我们每年不光是做两次拍卖,有时候会做一些摄影文化的推广活动。摄影真正它从中国当代艺术从属地位独立出来是在2006年,也就是华辰首场的这一拍。那么它的真正含义在于它为整个中国艺术拍卖输送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这个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在这之前,摄影一直处在一个从属地位的话,所以不被重视,没有更好的挖掘,没有更好的研究,这都是有客观因素在存在的。让大家开始来关注影像艺术,来重视这一块的话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还需要有一些普及的知识来传递给大家,每年做一些影像文化的推广活动,比如说做一些展览,挑一些包括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帮他们做一些梳理,还有一个做讲座。我把自己现在比喻为一个布道者,就像早年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来到处去布道一样。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有时间和机会成熟的话,我都会去做一些影像收藏的一些讲座。

李超:华辰是中国第一个成立这个影像专场。

李欣:对。影像部和影像专场,成立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它把摄影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从一个从属的地位把它脱离出来了,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那么这样的话,实际上它需要我们有专人、专项、专款对它进行研究、开发和梳理。大家也都知道我们中国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摄影史,所以通过我们这个专场由市场来带动的话,无论是对于梳理和挖掘摄影文化和丰富我们的摄影史,都有很深远的意义。那么等到慢慢给把这些都丰富了,我相信中国会有一部很完整的摄影发展史,随着中国地位的一个提升的话,那么世界摄影史里头一定要有中国摄影史的一部分。

李超:据我了解,国外的拍卖行像苏富比,佳士得,他们在50年代就成立了这个专场,影像专场。

李欣:对。

李超:他们发展到现在应该是比较成熟了。目前国内的影像拍卖,跟国外还存在哪些差距?

李欣: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差距并不是很大,影像实际上是无国界的,尤其是影像的拍卖。无论是从摄影技术发明还是到摄影器材、原材料的使用、后期的一个制作,基本上都是舶来品。目前来说,我们所用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跟国际上接轨。而且我们创立的影像拍卖,实际上整个运作模式都是参照苏富比和佳士得,因为他们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说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我们当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比如说像买家佣金。国外的买家佣金是这样,比如说到了500万,那么它的佣金是20%的,最高的实际上是10%-35%的一个收费曲线,成交价格越高,那么它的佣金收得越少,成交价格越低,它的佣金越高,无论是买家和卖家都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但是在中国不行,全中国的拍卖公司都是一样的,佣金是12%,因为初期的市场需要培育培育。

还有,与国际上的最大差距就是自信问题。国际上这些年大家已经对整个的影像的收藏流程都丰富清晰,而且成为一个很完善的体系。艺术家在摄影史上的位置、市场价格都一目了然。但是对于发展初期的中国,仍处在一个完善的阶段。为什么国际市场影像的发展得比较缓慢,就是因为它还是处在一个小众的艺术门类里面,因为它的可复制性,这是国内现在比较提到问题最多的,谁也不敢拿自己的诚信去开玩笑,一旦上黑名单的话,后果是很严重的。

从2006年开始,自从有了拍卖市场,实际上对一级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2006年开始以后,专门做影像的画廊已经很多了,另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画廊,也开始把它的经营范围加入了摄影艺术。我们与西方的差距,除了藏家的基本素质,还有我们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还都不是很完善,这个是最大的差距。

大家对影像还是处在一个认识的初期,大家都知道影像是未来,但是到底怎么能够成为艺术品?不是很明白。但是从整个的成交量来说,我们现在跟西方不相上下。因为我这两年也一直在关注西方,我们现在每拍一场基本上的标的在150-300件,大概每一场的成交额在250万-300万的一个区间。国外市场基本上也是在这个范畴之列,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影像的发展速度在整个中国来说,虽然比我们预期的要慢,但实际并不慢。国外用30多年的一个发展历程,才有今天市场的一个反映,但是我们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

李超:中国嘉德跟北京诚轩是在华辰之后陆续成立了影像专场,您如何看待这种鼎立局面?

李欣:2006年有了北京华辰的首场影像拍卖,随即嘉德和诚轩也纷纷进来了。但是很遗憾到了2008年,诚轩退出了,已经没有影像专场了。嘉德是时有时无,而且嘉德在格局上比较不稳定。为什么他们做做停停或者甚至彻底关掉?或者是又回到原来的一个现状?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把摄影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当时华辰影像专拍也基于这种考虑,于是我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来考察市场,所以才发现这里面的商机就在于我们要想找影像或者是跟影像相关的产品的话,非常之难。华辰是唯一一家坚持做影像专场的,前提是“专场”两个字,其他拍卖都没有。

李超:随着现在影像市场越来越好,据我了解好像有一些小的拍卖行它也逐渐加入进来。

李欣:对。

李超:这种多点开花的局面,您是什么看法?

李欣:其实我是特别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基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就是孤掌难鸣,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第二,要想影像拍卖事业前进和发展,一定要有竞争。没有竞争的话,是不可能推动它的前进和发展的。我们的榜样目前仍然是苏富比和佳士得,但是还是与它还是有地域文化的一个差距,所以基于这两个因素我们是非常希望更多的拍卖行加入近来。

李超:华辰一直是在做关于中国影像的收藏标准、学术机制和摄影艺术史的梳理,都做了哪些的具体工作?

李欣:目前,我们的拍卖图录和数据就基本上是整个摄影理论与收藏方面作为参考的一个工具了。还有我们的拍卖结果都会被国际作为一个风向标,来对中国的整个艺术品收藏市场作为一个分析。比如说像Artprice,Artprice是法国的一家这个网站。它针对全球的艺术品的参考指数,每年都做一些分析提供给大家。我们是少有的被放进去了,因为它具有代表性。华辰不仅成立的是中国的首场影像,而且也是亚洲的首场影像。所以代表范围比较大。这两年的挖掘,老照片大部分都是回流作品,这帮助社会丰富了一些历史和文化的内容,也为我们的博物馆、图书馆丰富了很多的内容。

李超: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摄影博物馆或者是美术馆,影像收藏标准和学术机制的建立,可能更适合非商业性的机构来做。中国在建立纯粹的摄影机构的道路上还有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

李欣:对于摄影文化的一个认知还有待提升。像在国外,为什么这些年摄影艺术在整个的社会发展当中起到重要性地位,市场的飞速发展的变迁?摄影机构对于艺术品的价值和学术的评定,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很多的机构都在踊跃地收摄影艺术作品,但是国内还需提升,尽管也已经开始了。我知道有一些机构特别愿意通过我们的市场来收作品,因为我们梳理工作做的非常好,或者我们品牌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李超:感谢您接受今日艺术网的采访。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