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彩了!农民艺术节有表演、有展览,还有其他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来自农民兄弟的最纯朴、最原生态的歌舞节目、技艺展示,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北京市民张先生对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北京主会场的活动发出这样的感慨。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前往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参观艺术节活动观众的感受。近日,记者就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举办的深远意义、各单项活动的筹办情况等问题专访了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组委会主任胡振民。
记者:特色独具的民族歌舞、多姿多彩的民间绝技……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一开幕,各项活动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这充分说明了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举办顺应了亿万农民的热烈期盼。
胡振民:是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北京开幕式期间,6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具有鲜明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专场表演,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相继登场。此外,汇聚全国29个省区市和两个特邀单位的140多个项目的全国农民文化艺术“一村一品”展,以及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展演、中国农民画精品展、中国民间剪纸精品展、新生代农民工主题摄影展、中国传统艺术与工艺礼品展、搏艺宋庄——北京画家村落集群艺术展等也同时推出,这些活动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中国农民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参观群众获得了一次地道的乡土艺术享受。
开幕活动期间,阎维文、郁钧剑、蔡国庆、吕薇等知名艺术家和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形象大使赵本山,老知青、农民工艺术团体等都参与其中。可以说,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举办顺应了亿万农民热烈期盼,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盛事。
记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很大,而在农村蕴涵着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现在,国家正在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是基于怎样的长远考虑?
胡振民: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民艺术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需要进一步挖掘、弘扬和发展。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就是要搭建一个大平台,展示中华农耕文明的博大精深,展示中国农民艺术的精彩汇聚,展示当代农业农村的发展面貌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激励农民兄弟们在农余时间进行文化活动,推广、普及和提高文化艺术,在进行文化活动的同时也使当地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挖掘,并得以更好地传承。
再者,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文化如同一座金字塔,顶端是精英文化,基础是群众文化。同时,基层农村的群众非常需要文化滋养。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就是要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顺应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国农民艺术作品走向文化市场、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文化产业的形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中国文联在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上有哪些优势?
胡振民:中国文联是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人民团体,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目前中国文联团体会员已发展到52个,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发展到近十万名,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发展到近百万名。可谓是,艺术门类齐全、艺术人才荟萃、艺术资源丰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文联、作协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服务基层,积极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文艺活动。”中国文联应在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文艺活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年来,我们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并通过“送欢乐、下基层”、“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等公益性活动送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自2002年起,中国文联会同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职工艺术节,受到广大职工的热烈欢迎,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通过中国职工艺术节的举办,中国文联积累了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经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在指导和帮助扶持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的做法也已比较成熟。农民群众文艺活动是群众性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群众文艺活动也需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才能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中国文联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应利用自身优势,在推动农民群众文艺活动方面有所作为,可以组织艺术家在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专业指导作用,而这恰恰是基层所缺乏的。于是,中国文联会同农业部、文化部在今年启动实施了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
记者:中国文联的“送欢乐、下基层”、“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等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就是针对基层和农民的文化需求开展的。启动5年来,很多次深入到农村等地区进行慰问活动,是否可以说文联通过近距离接触了解到了农村群众需要怎样的文化?
胡振民:中国文联和各团体会员已经连续5年组织艺术家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给人民群众送去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欢乐、下基层”选择的地点很有代表性,都是条件艰苦、特别需要文化的老少边穷地区。5年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组织1000多名艺术家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涉及到受灾群众、下岗职工、厂矿工人、进城农民工、贫困大学生、艾滋病患者等,直接受益群众近千万人。这项活动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产生强烈社会反响。从效果来看,“送欢乐、下基层”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形式,也成为中国文联一个很好的工作品牌。我们会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继续发挥文艺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方面的作用。
另外,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长期性的,不是只在节日期间才有。因此我们又开展了“聚焦新农村、文艺为农民”等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优秀文艺工作者,把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可以说,这些活动的开展为中国农民艺术节的启动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经过反复的调研和积极的筹备,酝酿多年的中国农民艺术节在今年端午节拉开了帷幕。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将秉持一个怎样的办节理念?
胡振民:本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以“展示新农村、描绘新生活”为主题,通过展览、演出、论坛等活动,努力体现服务农民、依靠农民、普惠农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宗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农民群众真正成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保护开发农村文化艺术资源,推动农村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促进不同农村地区文化艺术的观摩与交流,培养农村实用文艺人才,加快农村文化市场培育,促进农村演艺产业的发展,健全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交流的机会,提供宝贵的经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开幕式文艺晚会“希望的田野”同期在分会场江苏昆山举行。分会场的情况是怎样的?
胡振民:开幕式文艺晚会“希望的田野”同期在分会场江苏省昆山市举行。晚会由江苏省文联、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作为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精彩亮相,晚会以“展示新农村,描绘新生活”为主题,突出“民俗风、乡土韵、世博情”三大元素,生动反映了新世纪中国农民的崭新生活和美好心愿。徐沛东、姜昆、黄宏、阎维文、张也、李羚、王馥荔、郭达、雷恪生、戴志诚、朱迅、张泽群、阿宝、田娃等知名艺术家和演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演员联袂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外,全国“三农”题材小戏小品展演、“印象水乡·锦溪”全国摄影大展开机仪式、江苏省农民画展也分别在昆山淀山湖、锦溪、周庄举行。
记者:现在艺术节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艺术节还将有哪些活动安排?
胡振民: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系列单项活动于6月至12月在全国各地相继展开,中国摄协、中国民协、中国美协、中国舞协、中国视协、中国音协,江苏省文联、云南省文联以及孝义、浙江、广州、增城、烟台等地将相继推出建设新农村摄影纪实工程——第四届新农村摄影展、农民木偶皮影展演、中国农民画展览及论坛、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表演活动、全国农民书法大展、新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民间工艺博览会、乡村歌手演唱会等活动。艺术节闭幕式文艺晚会将于12月底在北京举行。
在今后农民艺术节活动的组织和举办过程中,中国文联将进一步与农业部、文化部密切合作,在总结经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积极丰富和完善农民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努力把中国农民艺术节真正办成“艺术的盛会,农民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