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谈到画廊,很多人会想到商业化。同时,目前很多画廊都在走学术化路线,但是“学术”总让人与“非盈利”相挂钩,似乎“学术”就是赔钱的。您认为画廊如何做到“学术”与“商业”相平衡?
皮力:在传统观念中,商业和艺术是相互对抗的。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完善,公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在逐步提高,艺术与公众之间的隔阂正在消除。艺术是相互交流和对话的过程。
同时,很多收藏家开始热衷收藏当代艺术品,艺术作品被收藏家收藏是艺术走向公众的第一步,它将逐渐取代原来的对抗。
商报:以798和草场地艺术区为例,画廊举办的各种展览,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但是,很多公众表示,展览内容离自己很远。您认为,公众产生这种观点,问题出在哪里?
皮力:目前,公众有兴趣看展览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对于公众来说,不一定要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喜欢是最重要的。
商报: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曾经历当代艺术从泡沫产生到破灭的过程,使得艺术作品价格大跌。目前,中国当代艺术正在经历“挤”泡沫的过程,您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否会出现与日本相类似的结果?
皮力:我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收购西方企业,用大量的资金购买房产、公司股份,以及西方艺术品,这与当时日本的情况有些相似之处。但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与日本则不同,当时日本本土的艺术品市场并没有形成,收藏家主要以收藏西方艺术作品为主。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已久,目前中国收藏家购买的艺术作品分散在国内外,以国内和亚洲地区的艺术家作品为主,因此,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更为安全。
从投资角度上看,很多收藏家确实担心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泡沫破裂后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真正喜欢当代艺术的收藏家来说,泡沫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严重。我认为,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心态,能够体现出收藏家对于当代艺术的看法。商报记者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