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建平
回顾2009年的艺术品市场,对于中国画来讲绝对算是个“牛年”。古书画行情一飞冲天,明吴彬《十八应真图》拍出1.69亿元的天价,从此跨入“亿元时代”;近现代书画也火热非凡,齐白石《可惜无声》册9520万元成交,距亿元大关咫尺之遥;当代书画市场则总体表现低迷,除个别明星外,大多数画家都原地踏步。
看一下几大公司“当代书画”成交情况,09保利秋拍“中国当代水墨”成交2730万元;嘉德“当代书画”成交3154万元,成交率92%;瀚海则成交3572万元,成交率92%。在整个书画市场火热的局面下,“当代书画”单场成交始终在两、三千万元附近徘徊,没有实现大的突破,整场成交甚至比不上一件近现代大师的价格。
当代书画为何低迷不前?它的市场风险由多大?市场究竟乱在哪里?
一.收藏价值低,买家风险大
与古书画和近现代书画相比,当代书画的收藏价值实在太低了,收藏风险很大,导致许多藏家都避而远之。
我认为,如果将古书画比作“钻石”,近现代比作“黄金”的话,那么当代书画就是“玻璃”。毕竟前人都已“盖棺定论”,而当代呢?一切都在未知中。所以,当今真正的收藏家都拒收当代书画!因为买当代有点像“赌石”,大家搞不清楚现今上百的诸多“名家”将来真正留下的能有几个?
一幅八大山人的真迹买入后能升值10倍,一幅近现代大师的画买入后起码能保值抗跌,但当代名家的书画恐怕绝大多数将来要贬值!依笔者看,像吴冠中、史国良这样具备收藏价值、货真价实的当代名家目前不超过10人。在金融危机后,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的画作价格都非常坚挺,有的还创出新高,但当代书画能够不跌就很庆幸了!当代书画收藏之所以风险大,关键在于当今的许多所谓“大师”“名家”多是有水分的,他们的作品很难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和推敲,名气往往都是一时的,行情每每也是短暂的。
二.人为炒作盛,庄家托市多
当代书画人为炒作风盛行,不少书画名家都“背靠”庄家,庄家实力最终决定画家的市场价格和行情,庄家在里面左右市场,兴风作浪。
近几年,范曾每年年初都在荣宝斋搞一次商业展,去年卖了4000多万,今年据说卖了8700万,展览头一天所有画就被某有实力的大庄家买断了。画家的画热卖笔者并不反对,也不眼红,但被少数几个庄家操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记得一次同画家史国良先生谈起市场,他说曾经有一公司找过自己,对方讲要买很多张画,并扬言要帮助画家做市场,言外之意就是“做庄”,史国良最后回绝了。他说:“画操控在一个庄家手里,价格虽然短期涨得快,但这样做很危险,他一旦不做你了,跌得很惨!画分散在上百的藏家手中,价格虽升的慢些,但我觉得踏实,藏家的风险也小得多。”眼下,像史国良这样主动拒绝庄家的画家并不多,许多画家看重的只是眼前利益,完全不想坐庄的后果。
三.礼品画为主,投资当股票
在当下,中国画市场相当比例尚属于“礼品市场”,当代书画也如是,这堪称一大中国特色。由于特殊的国情,名家字画也无奈沦为“高价礼品”。
有些人要办事,不便送钱,就干脆送名家字画。送不起齐白石的,就送幅当代名家。于是许多美协、书协主席的作品就成了香饽饽。外界每每传言,某某主席身家上亿啦,这都是“礼品画”怪胎下的产物!上海一市长出事下台,家中就查出不少名家字画。眼下,名家字画常成为价值不菲的赃物。
靠礼品画支撑的市场一定是不健康的,抱投资目的进场的买家也很难成为赢家。一些买家抱着投资的想法,拿字画当股票炒,想持有名家字画坐等升值,快进快出,这种想法也很害人不浅。因为大庄家正等着你“抬轿子”呢,庄家忽悠拉高后,你一进场,正中庄家下怀,庄家立马抛盘跑掉,套牢的往往是跟风的中小散户投资客。把当代书画当股票炒的投资客,一定是输家。
四.包装风盛行,“天价”满天飞
近两年,国内书画界大肆流行“包装风”,许多画家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巧用各种包装手法,为个人造势,其中借拍卖“自卖自买”炒作成为大家争相使用的手法。
某画家别出心裁,将自己名片大小的一幅微型山水画送到拍卖公司上拍,最终拍出5.6万元,于是“每平尺60万元的”的市场价格就出笼了!创造了当代中国画新高,远在吴冠中、范曾、史国良之上,更不知羞耻地在个人博客写《开启了中国画的“平方寸”时代!》。还对媒体说:“我还有一平方厘米的小画,我还将让我的画再创新高。”
价格严重虚高,是当代书画眼下最大问题。个别画家把画拿到海外,通过拍卖方式把画价做成“千万”,号称跻身单幅“千万画家之列”,实在令人好笑!09秋拍就有人把画拿到香港佳士得,4件山水都拍出200-400万的高价,借拍卖来抬高自己身价的手法一目了然。现在大家都看淡“当代书画”拍卖的成交价和成交率,其中的水分太大了!不是画家自己护盘,就是委托人举回去。
记得我曾讲过,当代书画超过百万就要小心,“百万元”是当代书画的警戒价位,超过这个价位,等待买家的多半是陷阱。只有近现代大师的画作才配得上千万元的高价,当代名家除了吴冠中外,其他人都要掂量一下他有没有这个资格。
五.买家素质差,缺乏鉴赏力
我认为,中国书画市场混乱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买家的艺术鉴赏力较低,素质有待提高。这个问题不改善,市场想正常比登天都难。
近几年,国内许多地方煤老板赚大钱了,腰缠万贯。一方面,国家逼迫他们转型,另一方面惧怕通货膨胀,于是不少煤老板就携款跨入艺术品收藏,搞起书画收藏来,但他们的眼光大有问题。一些人不是去高价买张假古画,就是捧一些画得很差的画家。这些人大多听人家的,没有自己的判断,人家说那个好,就买些回家囤着。
中国的暴发户大多都没有从小逛美术馆、博物馆的经历,他们的鉴赏力实在值得怀疑。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品,索性就盯着市场,哪个贵买哪个,市场流行啥买啥,甚至一些不堪入目的“行画”也出手买下。买家素质如果不提高,书画市场的健康之日就非常遥远。
六.画廊档次低,行画生意多
当今中国画市场之所以混乱,跟一级市场主体画廊的低水平发展有很大关系。许多画廊的学术眼光较差,大量画廊在经营“行画”。
眼下,许多中国画画廊过分追求商业化,对学术缺乏关注,很多画廊经营者对中国画少有研究了解,以致不堪入目的“行画”大有市场,导致商品画盛行。遍步北京琉璃厂一条街,鲜有几家画廊能定期策划举办有特色、高水平的画展,学术性的画展基本是空白。09年“荣宝斋大厦”开业后,笔者还对其抱较高期望,但来到其地下画廊后,却发现绝大多数画廊还在经营低水准的行画。
著名画家史国良表示,好的画廊要给画家做全面的包装推广,搞学术展览,目前国内很多画廊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投资,只是简单地在倒来倒去、做买卖,国内真正的好画廊目前还很少。现在许多国内画廊在做“托”的角色,我觉得这是“饮鸩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