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贝聿铭:若有来生,我可能是园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09 08:31:11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⑤ 日本美秀博物馆 

“现代主义建筑应是社会进化的一部分”

贝聿铭在1967年就声名鹊起,当时,他设计的位于科罗拉多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实验室以简洁有力的轮廓而得到注目。用当地的石块堆砌的外墙随着日光的移动而从粉红色变成玫红,然后再到棕红——这座几何块面化的实验室看上去简直像落基山脉的自然延伸。“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就为它的山地景观所吸引。”贝聿铭说,“这感觉就像我再次和我母亲一同站在某个中国的荒山密林中。”然而这实际上是科罗拉多,于是他开始从当地发掘灵感。“我拜访了附近的印第安聚落。”他说,并且参考了13世纪时美国土著在峭壁上搭建的小屋,“也吸收了这些当地建筑的形式和结构。”

在贝聿铭50岁时,实验室投入运营。就像他所说的,建筑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当然寻求新的东西,甚至是彻底的改革。我知道勒·柯布西耶曾经做了什么。我曾打算跟着他的方式走。但在多年后,我改变了想法。我开始对建筑如何融入当地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兴趣。现代主义的建筑应该是社会进化的一部分,而不是社会改革的一部分。”贝聿铭说。

“设计并非出自我个人的喜好”

之后,贝聿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建造了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和波士顿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然而,他最为富有个人风格的建筑却并非产生在美国。二十年前,贝聿铭创作了其一生中最好的两个作品:香港的中银大厦和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

中银大厦是现代摩天楼中最令人兴奋和具优雅气质的杰作之一。作为一个崭新的、超资本主义的新中国的象征,这座大楼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他的父亲曾经在这座银行划归国有之前为其工作多年。这座大楼以之字形的钢架,从香港的高密度建筑丛中自信而优雅地脱颖而出,在1990年完工时,它曾是这座城市的最高点。

卢浮宫金字塔则唤起了更深的情感,并引发了强烈的争议。作为法国总统密特朗时期的一项重大工程,其新颖的结构——飘逸并且透明、融合古典与现代,逐渐地赢得了反对者的心。如何突破建筑设计的瓶颈?这件杰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贝聿铭设计实验的秘密之门。“当时,我认为争议能够马上平歇。”贝聿铭说,“或许我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但是你要知道,之所以选择设计成金字塔并非出自我个人的喜好。巴黎是一个到处都是‘金字塔’的城市,从拿破仑迷上埃及建筑开始,到他占领了尼罗河沿岸之后一直如此。”而卢浮宫正面的拿破仑庭可以看做是城市中的沙漠地带。贝聿铭的金字塔特意从这里升起,与石砌的卢浮宫相得益彰。

“我觉得我就像是画了一个圆”

如今,远离争议,贝聿铭正在日本京都建造一座日式庙宇,建造基地就在贝聿铭另一著名的建筑美秀博物馆旁。“这一建筑将是当代设计和古典主义的一种融合。”他说,“你知道,我的第一个还算不错的作品就是台湾的一座小教堂。”这座位于台湾的教堂从1954年开始造,一共用了9年时间才最终完工。这是一座形似帐篷的混凝土建筑,它的屋顶层层叠叠,就像从小树林的天棚上落下的树叶。

“我觉得我就像是画了一个圆。”贝聿铭说。或许他真是如此。从一个台湾地区的基督教堂到日本神道教的庙宇,中间50年中经历过那么多或令人印象深刻的或极具争议的建筑,贝聿铭几乎受过了所有类型、所有层面的建筑设计的挑战。或许,他如今最想做的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园林,比如一座足以媲美其灵感源泉之一狮子林的院落,对此,贝聿铭并不否认,他只是简单地说:“如果有来生,我很可能是一名园丁。能够设计这样一座园林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贝聿铭说,对他来讲,最具挑战性的项目是2008年在卡塔尔建成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他在游览建于19世纪的宁静的开罗伊本图伦清真寺时找到了灵感。它的古典元素形式以及这座建筑对于日光和阴影的精确掌控使得贝聿铭茅塞顿开。

贝聿铭,总的来讲,是一位持续性的坚定信仰者。结婚70年了,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也是建筑师。在接受专访时,他透露出对金质奖章的另一名获得者、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超长的事业生命的羡慕,“奥斯卡仍然非常激进,他现在仍然每天都工作,要知道他已经102岁了。哇!这样来看,或许我还远不是那么古典吧。”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