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石刻
出土陶器
叱咤风云的曹操生前可能不会想到,千百年后他的长眠之地竟会成专家学者交锋的焦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2009年底,河南省文物局发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经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消息一经发布,质疑声即起。
一项考古成果发布,缘何成一个公众文化事件?
质疑声起
河南省文物局宣布的大墓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2004年以来曾多次被盗。为有效保护,2008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介绍,发掘后发现,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这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4个侧室构成。考古人员从墓中出土器物250余件,其中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到的被盗石枕和石牌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铭文。专家认为,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河南省文物局两次通过国家文物局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论证。专家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方面进行论证,判定该墓主人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布了此项考古成果和专家认定曹操墓的6大依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认为下结论“为时尚早”,6大证据是推断出来的,结论令人生疑。接着,收藏界名流马未都接连发表博文,对“证据”真实性表示担心。
这些质疑加大了公众对曹操墓的关注。从“铁证”石牌的真伪,到发掘、论证过程是否草率,从有无“七十二疑冢”的论争,到为何没有墓志出土的质疑,到从地方利益的猜测……
河南省文物部门紧急组织专家回应各方质疑。
信息不“详”?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反思。
作为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曾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专家发言。反思此事时,他说,在大家的热议里,自己意识到有一些教训需要总结,比如,考古成果与公众接触时怎样做好宣传、怎样让大家充分理解认识,怎样普及考古知识?这是一个新课题,特别是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应做好文物考古知识的普及工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说,收藏热的兴起使公众对考古产生热情,但考古毕竟是非常专业的,所以相关考古信息发布要慎重,发布信息要全面、完整、翔实。现在看来,此次新闻发布过于简略,认证的依据应公布得更详细,而不是简单说明,考古发掘过程的一些细节也应向公众公布。
收藏家马未都认为,既然说石牌是出土的,为什么一开始不说清楚它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是一窝出土的还是零散的、捡来的?有没有出土时的照片,能让大家看看它层层剥离时的样子?一开始没说清楚,别人问什么你再拿出来什么,难免让人觉得有遮掩的嫌疑。
专家不“专”?
近年来,学术圈造假现象不时见诸报端,导致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公信力下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认为,我国正处在转型期,一些专家学者出于功利目的,和地方上有利益关系。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提高,各地抢夺文化资源。人们自然会怀疑是地方政府带有商业利益的炒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他相信专家的专业判断,但社会质疑声是由多重复杂因素造成的。国外学术成果的发布是学术机构独立进行的,但现在我国学术研究机构与部门利益关系若即若离。这样重大的考古发现一旦被确认,意味着其他与曹操相关联的地方文化资源被相对剥夺,因此会引起其他地方的反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觉得,一些专家学者的发言不严肃,“提问前应该查一查相关资料再说,不要提外行问题”。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把曹操高陵引发的争议称之为“高陵现象”。所谓“高陵现象”有两个层面的东西,即学术研究层面和公众参与层面。
他说,学术研究有一个严谨而漫长的学术历程,但公众并不太关注研究过程,希望尽快得到一个结论。“我个人认为第一要看你是不是这个专业的,高陵这个问题来讲,首先应该先听考古学家的,在考古界里头应该更偏重于相信搞汉魏考古的。”
程序不明?
公众中出现一种声音,认为此次新闻发布不权威、认定不权威。
过去考古成果发布是通过“考古简报”、“考古报告”、“考古学专刊”等形式,在《考古》、《文物》、《考古学》杂志上发表,或者出版考古学专著。现在考古成果发布形式多样,有的是发掘单位、地方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我国现有文物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程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考古中心研究员刘国祥认为,对于曹操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公众表现出的敏感与质疑已充分说明,这项考古发现不仅仅是考古界自己的事,而是大众的事。不管是专家还是民众,不管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都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
新华社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