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当代艺术不能太“中国足球”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10 17:48:49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中国社会现实一直在不停“被制造”:一会儿木子美,一会儿韩寒,一会儿米卢,一会儿芙蓉姐姐,一会儿于丹,一会儿宋庄,一会儿汶川,一会儿小沈阳,一会儿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会儿袁腾飞,一会儿曾轶可,一会儿巴菲特,一会儿魔兽,一会儿劲舞团,一会儿Google,一会儿QQ,一会儿MySpace,一会儿YouTube,一会儿淘宝,一会儿Blog,一会儿Twitter,一会儿麦道夫……当中国的现实被当代艺术制造成为潜规则之后,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将能够准确概括类似网络“一元秒杀”超级变化的现实呢?

·多学学人家乔布斯吧,“苹果的产品必须持续使人欣喜”,可是今天中国的艺术呢?总不能让“不能太中国当代艺术了”,成为新的流行语吧,不过似乎也很难说。

·中国创造的力量从哪里来呢?诸如昆曲,京剧,老子,许三多,模特,红楼梦,易经,牡丹亭,北京烤鸭,泼墨,中药,书法,中国功夫,丽江,旗袍,敦煌,丝路,武侠,长城,秦俑,李白,禅宗,绿茶,中国红,春江花月夜,庄周梦蝶,还是当代艺术呢?……

【按】原文标题为“当代艺术不能太中国足球了——也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第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发现当代”策展人Anton在接受搜狐访问时,认为“没有人知道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还没有对当代艺术有很固定的界定,虽然近些年有很多的展览,出现很多的艺术家,但是当代艺术从哪里发生,今后将会成为什么样子,现在并没有固定的结论……”。

据意大利《安莎社》报道,意大利蒙扎商会在意大利米兰、罗马、拿波里和蒙扎四个城市600位市民的问卷调查显示:43.4%的市民表示不愿意购买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服装产品。33.4%的市民表示愿意购买。市民对原产地的标签的在意和认知程度在增强。仅有5.5%的市民不看标签。在这些城市中,53.6%的拿波里人表示要避免购买“中国制造”的服装产品。

《环球企业家》杂志在2008年竞争力专题中这样认为,60年后,世界孜孜不倦谈论的,是中国世纪。就像15-16世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18-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以及20世纪的美国一样。文章特别指出,中国企业的“中国制造”现象也到了新的洗牌时刻了。

列举以上三段没有直接联系的材料,但是和中国当代艺术接下来要发生的变化很可能紧密相关,主要是引出本文要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中国当代艺术自身发展处于新一轮极为微妙但一定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裂变”前夕,而这次变化的驱动力之一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开始升级的。

在中国社会现实时刻发生着巨大变化之时,像服装行业一样,当代艺术的“中国制造”切入到“中国创造”,看来也挡不住提前摆到前台来了。

30年的当代艺术已经被阶段性总结够了吧,能不能暂时停一停,毕竟最初30年的发展不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上限,现在中国艺术界对这个问题应该看得要更清楚一些了吧。那么30年之后呢,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在哪里呢?这应该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留给中国当代艺术的直接课题。

金融危机之后,艺术的新世界将开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次危机都是视觉重新调整,创新取得突破的机会。这一轮,“中国创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又有哪些艺术家以及包括批评家在内的各类当代艺术操作员开始编写新程序的准备了呢?

请不要浪费这次经济危机!

被现实的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目前进展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清晰,在这样一波突然的市场高潮过后,一些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特别是创造力的匮乏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集体共识,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但愿种种迹象能够让新一轮当代艺术新关系与新的局面呼之欲出,不过在新的可能性到来之前,还是先在这里归纳一下关于近些年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被现实”与相关的问题吧:

其一,被经营的现实。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当代艺术当作完成式来经营,大家围绕在当代艺术“成功产品”上所做的文章过于功利,这也是中国的当代艺术自’85美术新潮和’89美术大展以来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这几年回顾展满天飞,对于新艺术现象的推波助澜却寥寥无几;

其二,被定义的现实。当代艺术是什么,在没有方向之前,什么都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对于问题讨论的半径有多大,都没有讨论。现在所有的艺术行为都被顺里成章成为当代艺术,“是什么”带来的疑问又怎么解决呢?关于当代艺术的定义问题过于概念化与符号化,以至于人工局限了当代艺术的边界。另外,对于中国新的现实变化评估和预见不足,导致当代艺术的可能性与想象力得到巨大的遏制,诸如,二三十年来艺术界权威不断横行,这本身是对当代艺术精神的极度嘲讽;

其三,被艺术史的现实。艺术史书写的有效性问题是不是值得再讨论下去?有时间不如建议专家们多研究与提示当代艺术最新的变化是什么,在哪里等等,可能比心怀各种目的去书写这段近历史要真实许多。逻辑疑问之一就是中国当代艺术所处的现实现在和过去完全是断裂的关系,书写艺术史对新的当代艺术并不需要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样的书写是不是可以不需要大动干戈。逻辑疑问之二为什么还要用过去的标准来书写可能与更未来的当代艺术。逻辑疑问之三,还不如等等而后再去书写当代艺术发生前后社会现实发生巨变之后带来的差异变化史,可能更有说服力?逻辑疑问之五就算是书写艺术史是需要的,那么被书写艺术史利益现实花掉很多时间之后,那么对于艺术未来趋势的讨论呢?

其四,被制造的现实。看起来这个时代,一切都变得可能性,看看“玉米”李宇春当年时怎么被中国社会现实制造出来的吧:她在短短的三个月“被制造”,从“一个流行巨星的模仿者变成国家偶像”,而很大部分原因是“源于4亿短信投票和众多的歌迷网站”对她的狂热支持——这是当年任何一个人想象不到的。当然,中国社会现实一直在不停“被制造”:一会儿木子美,一会儿韩寒,一会儿米卢,一会儿芙蓉姐姐,一会儿于丹,一会儿宋庄,一会儿汶川,一会儿小沈阳,一会儿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会儿袁腾飞,一会儿曾轶可,一会儿巴菲特,一会儿魔兽,一会儿劲舞团,一会儿Google,一会儿QQ,一会儿MySpace,一会儿YouTube,一会儿淘宝,一会儿Blog,一会儿Twitter,一会儿麦道夫……当中国的现实被当代艺术制造成为一条潜规则之后,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将能够准确概括类似网络“一元秒杀”超级变化的现实呢?

“中国制造”不再好卖了

从目前发展的现状看,可以比照出中国的当代艺术演绎的荒诞“现实”,当代艺术的将来式被我们看做是完成式,放眼看过去都是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产品”论,问题是当代艺术不等同于流水线产品,它仍然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参数,可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成功的产品几乎像体育动作一样实现技术量化:比如头要画大,颜色要红一点,绿一点,傻笑一点,构图要平抹一点,要溃烂一点,要流淌一点,要广告化一点,要德国李一点,要日本卡通一点,或者就干脆做美国波谱的徒子徒孙,再外卖一些中国特色符号和资源,再涂些可以进入所谓艺术史的花边评论,也算是对国际的接轨,可是这又是算哪门子接轨呢,恐怕是一厢情愿吧……

别说艺术品,连普通的商品都越来越个性化,而艺术品却可以掩耳盗铃似的如此盗版如此山寨,哪天媒体报道出艺术品面临“消费门”事件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靠点子发家致富的中国当代艺术,对了多学学人家乔布斯吧,“苹果的产品必须持续使人欣喜”,可是今天中国的艺术呢?总不能让“不能太中国当代艺术了”,成为新的流行语吧,不过似乎也很难说。

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成为流行样式,问题它本身不是阳春白雪和曲高和寡,却被大面积生产与复制,这样的“现实”当然触目惊心更让人鄙视,这跟网络PS有什么区别呢?这样利益心思很复杂的“中国制造”的行为与现状以及展览现场还能维持多久呢?

至少,眼下的实际境遇是中国制造欧美消费的路线已经失效,诸如前几年还锣鼓喧天声势浩大的政治波普与艳俗为特征的艺术样式,转眼之间却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像过气的演员那样尴尬到自身身份都无法明确。

这些年社会各个层面单方面放大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显性功能,却忽略了它致命的成名方式和渠道,别忘了属性上它仍然是“中国制造”的一种,就像服装行业一样,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属于中国企业的国际时装品牌,而经济危机一下子改变了这种之前看似稳妥的方式,事实是现在90%服装企业都面临生存危机,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主打外销市场的贴上“中国制造”标签的视觉产品也无法逃避。

中国当代艺术不是一个秀场,对于眼下的不求创造力只求简单转化的中国当代艺术实际上已经敲响了警钟,别再指望当年的神话出现了,必须重新寻找自身发展新的动力。

可是中国创造的力量从哪里来呢?诸如昆曲,京剧,老子,许三多,模特,红楼梦,易经,牡丹亭,北京烤鸭,泼墨,中药,书法,中国功夫,丽江,旗袍,敦煌,丝路,武侠,长城,秦俑,李白,禅宗,绿茶,中国红,春江花月夜,庄周梦蝶,还是当代艺术呢?……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