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声音

收藏家该不该有自己的品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14 13:43:58 | 文章来源: 东方网-文汇报

图:郭庆祥

当今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虽然各路藏家风起云涌,层出不穷,但是,真正能够形成自己品牌特色,对市场产生辐射效应的应该说还是凤毛麟角。

2009上海艺博会主推嘉宾、大连玥宝斋斋主、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可以说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郭庆祥在其近20年的艺术品收藏生涯中,始终坚持富于前瞻性的收藏理念,眼光独特精准,为其所收藏的艺术品注入了相当的文化收藏附加值,从而在风云变幻、奇诡莫测的艺术品市场上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他收藏的艺术品,往往在市场上身价百倍,可以比其他藏家卖出更好的价格。而之所以能够卖高价,恰恰是因为买家认同他的收藏理念和学识眼光。比如,郭庆祥被称为吴冠中作品最重要的收藏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大规模收购吴冠中作品,目前已有吴冠中作品过百幅,而且多为精品,被称为“吴冠中作品的幕后推手”。他介入吴冠中作品的收藏之后,令吴冠中作品的价格持续走高,不断创出成交新纪录。他收藏当代著名画家石齐、龙瑞的作品,各方买家蜂拥而至。

郭庆祥不仅敢做善做,而且敢说。他曾撰文揭拍卖内幕,直斥某些不健康的当代艺术是“伪艺疯狂”。在蔡铭超以“举牌不交钱”的“爱国行为”对抗圆明园兽首拍卖后,面对争议,又是郭庆祥第一个站出来说,“他们做强盗,我们不能再当流氓”。

上海艺博会办公室主任顾之骅先生认为,郭庆祥出色的收藏业绩和独特的收藏理念,令他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了所谓的“郭庆祥现象”。

高起点的收藏之路

郭庆祥是从1993年开始关注收藏的。他一开始踏上收藏之路就十分幸运,有机会接触老一辈的一流艺术家,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也受到过挫折。但是,郭庆祥认为,收藏者遇到挫折时,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多发掘自身潜力,注重学术积累及研究,多悟道理,少走弯路;第二,保持良好心态,不要随便放弃。收藏者收藏艺术品,一出一进之间总有得失,不应当期望有得而无失。只有摆正良好的心态,才能正确面对挫折。

郭庆祥认为,对艺术品市场要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1998年,李可染的夫人邹佩珠因当时筹备李可染基金会缺少资金,经基金会同意,准备把李可染的一张不足三平方尺的《万山红遍》以100万元的价格卖给郭庆祥。他当时认为这么小的一张画,又直接得自家属手中,价格高了,没有成交。结果在1999年,李可染基金会将这幅作品拿到嘉德拍卖会上,最终以407万元成交。郭庆祥当年就“损失”了300万元。在2000年荣宝拍卖会上,另一幅几乎同样尺寸的《万山红遍》(荣宝斋收藏)以501.6万元成交。事后,郭庆祥感慨地说,“这说明我对李可染及李可染的这幅作品缺乏预见性。因为《万山红遍》作品极少,是美术史上划时代的创新之作。”

定位于中国近现代大师和当代名家书画收藏

郭庆祥搞收藏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喜好,依托扎实的学术研究,进行恰当而准确的定位。纵观他的收藏历史,发现他将自己的收藏主要定位于中国近现代大师和当代名家书画。他表示,首先,中国近现代作品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近,容易产生审美的共鸣,收藏家比较容易理解、领会其书画的内涵,包括艺术、学术价值等。其次,关于近现代书画作品的真假判断也较一些年代久远的古代艺术品容易一些。能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真假的识别,包括作者本人、资料、正规出版物等。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