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面对全球化,中国艺术如何回答?“新一代艺术家”群展意大利举行

面对全球化,中国艺术如何回答?“新一代艺术家”群展意大利举行

时间: 2023-12-12 16:19:42 | 来源: 艺术中国

MART美术馆外景

2023年12月6日,“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开幕式在意大利特伦托和罗韦雷托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MART)的学术报告厅举办。本次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出生于80、90后的24位青年艺术家的106件绘画作品。展览开幕式由意大利文化部副部长、知名艺术理论家、MART美术馆馆长 Vittorio Sgarbi主持,数百位来自意大利罗马、米兰、威尼斯,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如荷兰、德国、捷克的观众与学术界专家,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式。

MART美术馆广场俯瞰

MART美术馆馆长 Vittorio Sgarbi主持展览开幕式发言现场

在开幕式发言中,Sgarbi表示年轻一代的中国艺术家,脱离了地域限制,让他看到了更自由、更真实和多元的艺术创作。

面对开幕式现场众多的西方观众,本次展览的中方策展人吕澎表示他本次选择了24位中国年轻艺术家,是希望用他们的作品让意大利乃至欧洲的观众,看到当下中国的最新变化。他非常了解欧洲观众对过去数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但是面对最新的变化,西方观众和学术界仍然是陌生。因此本次展览既是中国艺术家,疫情后在海外组织的相对规模较大的一次展览,也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史向前发展,在世界艺术舞台的一次集中呈现。

本次展览的意大利策展人Paolo De Grandis则表示非常高兴能够介绍中国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来到MART美术馆展出,MART美术馆成立于 1987年,是一座非常独特,在意大利拥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博物馆。在这里前卫与传统并存:从未来主义到意大利新世纪,从贫穷艺术到超前卫艺术,直至最新的艺术研究,例如这次中国青年绘画的群展,以及与同时开幕的丢勒展览,都是美术馆研究的方向。他希望这些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艺术的最新变化。

展览的两位策展人吕澎与Paolo De Grandis

意大利,尤其是威尼斯双年展,是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全球的一个极其关键的窗口。1993年,由意大利策展人奥利瓦策划的“东方之路”,让全世界对中国的当代艺术有了基本的认知,一些中国的重要艺术家如方力钧、王广义、徐冰、丁乙,正是在此次展览后,逐渐被世界和国内认可,它打开了中国当代艺术通向世界的大门,是中国艺术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三十年后,一群同样年轻的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家,再次来到了意大利,在MART美术馆用自己的作品,展现自身对时代的思考,展现当下中国多元丰富的现实。这对于扩展西方世界对中国多层次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展览开幕式在MART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

也正如展览的标题“全球性绘画”,本次展览的另一个重点就在于突出,当下青年绘画中的“全球性”特征。由于全球化经济贸易、信息技术、交通的发达,这些80、90年代出生的中国艺术家,天然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也因此,这些年轻人创造的图像,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全球化的立场和态度——这种立场和态度源自全球化运动带来的文化交融和图像经验的不断错叠。当然,全球化的性质与个体精神的差异性是同时存在的,个性和审美展示出来的文化DNA被大大强化;并且,当下的、即刻的、肉身的感受和体验,也是这一代年轻艺术家关注的核心;他们也表现出的活力通过城市生活和日常体验的积极共建而显著,通过真实而敏锐的直觉,回应当下现实世界的各种变化。

MART美术馆馆长、都灵美术学院院长、展览两位策展人在现场交流

这些新的绘画现象已经很难通过风格或流派进行划分,对这些年轻人进行分类和形式定位已经失去意义。区域主义的进一步消亡使得这些画家面临的问题不再仅限于特定国家和地区,而是全球化与本土的交融与演变;这些被归类为全球化绘画的艺术家,也受益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可回避。他们观察变动的世界,强调绘画语言的动态化,形象与语言兼顾、观念与表现并重。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每个人通过展现最真实的个性,创造一种新的历史共鸣,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全球化时代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呈现着新一代艺术家对全球化、科技化、多元文化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MART美术馆馆长、意大利文化部副部长 Vittorio Sgarbi,与策展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本次展览于12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并将持续到2024年4月14日。在意大利MART美术馆展出结束后,展览也将巡回至欧洲与美国的其他美术馆进行展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现场

“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圆桌论坛海报

12月7日,“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圆桌论坛在意大利特伦托和罗韦雷托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MART)的学术会议室举办。论坛邀请了来自意大利各地的学术专家、艺术管理者、艺术家参与,中国方面则有三位艺术家代表与本次展览策展人和执行策展人共同参与。

圆桌论坛集体合影

本次展览同期圆桌论坛由意大利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教授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主持。在会议期间,中国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们向专家们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与展览的策划背景,国外专家们同时就全球化的问题以及他们对本次展览中国艺术家的看法发表了学术意见。其中,意大利特伦托MART现当代艺术馆副主席Silvio cattani也出席了会议。

Andrea Del Guercio(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史主任,著名史论家)

我坚信东方和西方的隔阂,是需要消解,全球化的地域性,在西方的意识形态下,对全球性的一种理解是负面的,提到全球性,会说到全球变暖的问题,以及社会问题。MarT美术馆的这本书里面就提及到东方这个词汇,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绘画中有一部分是东方性的审美、形象、符号。在全球性的语境下的艺术市场是非常活跃的,艺术经济不光是在展览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全球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中国有大量的收藏家存在。

吕澎(策展人)

本次展览展出的绘画,可以被视为近年来最具活力的中国新绘画的一部分。策展人从80年到90年代出生的年轻艺术家中选择了那些对图像和经验叙事表现出鲜明个人视角的作品。没有任何现代绘画或者流派的语言能够概括他们的特殊性与形式的丰富性,这就像我们今天在全球化浪潮中感受到的那样:想象力与历史的资源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形态的改变,那些被艺术家利用的图像、符号,那些来自经验与社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自历史和今天的视觉资源,被艺术家化约和重组为新的图像世界,它们是当今世界的呈现,更是新世界的萌动;他们是艺术的问题,更是新艺术的涌现;它们来自文明的图像史,更来自经过内心过滤的视觉戏剧。与纯粹的抽象游戏不同,展览中的作品给出的是对现实、个体、世界与人类问题的提出。

李国华(执行策展人)

不同于欧美,“全球化”相比较地域性艺术,在中国是一个相对进步的概念。中国的地域性艺术,在十几二十年前产生了很多好的艺术现象与艺术家。但是最近这些年,它却成为了保守、落后代名词。这是因为对于中国的80、90后一代的画家们来说,围绕他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词汇是:全球化、市场化、多元化、科技化。与上一代相比,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那些即刻的、当下的、肉身的感受和体验。宏观不再是他们思考的最主要方向,个体的真实感受与判断是他们想要表达的主体。

乔相伟(参展艺术家)

我出生在1993年的西安,这是一座历史近千年的古城,就像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但也正是生活在这座古城,在我的成长中也被落下这座城市的印记。在我的绘画中也能看到这些印记,比如在这次展览中的作品《我曾居住的地方》,画面中一摞摞堆积成山的书籍,学校的大门还有学习绘画中最常画的石膏像-大卫,这些物象的呈现与摆放是我绘画中经常运用的方法,有时候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导演,把那些能反映事物的物与人安排在合适的角落或者任何一个地方。而这样的绘画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个人成长的路径,我认为这是我判断一个画家最重要的点,创作和自己生活有关联的东西,无论是被生活裹挟或者放逐,用心体会我们都会产生情绪,而这种情绪是支撑我完成作品最大的动力,如果情绪消失了,那么创作的理由也就没了,也是一幅作品的结束……

张钊瀛(参展艺术家)

我不仅是一名艺术工作者,还在大学担任教职工作。在这里,强调不同文化氛围的经历,是由于其对我的艺术创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就以我所成长的城市为例,广州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重要城市,复杂且多样化的经商历史与西洋文化早已渗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而各种文化之间的混杂状况正是个人无法回避的现实。因而,我们不能小看自身对环境的反应,而在这其中,唯独艺术可以用一种“唯独”去表达并转化这种你所面对的“处境”。因而,在我的艺术创作中会通过借用、挪移、解构等方法,将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人物图像和场景编排进我的画面中……

孟阳阳(参展艺术家)

作为中国80、90出生的一代,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在信息和能量不断缠绕而更加复杂的当下,我们的艺术创作结构一定是多元且开放的。全球化运动带来的文化交融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而如何利用这些资源重新解构和创造属于我们的艺术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面对的课题。我的绘画关注人物和身体,以及对空间和场景的情感描绘。我通常是通过创作来探索自我,带着对传统文化、美学、宗教和哲学的理解去探索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奥秘。这些作品不是来自现实图像,而是通过放任自己的想象来勾画人物,打破时间,身份,地域的束缚来构建一种理想的自由的世界。或许这也是一种天真而美好的理解。

Elena Pontiggia(意大利艺术史学家、艺术批评家)

中国的艺术家的作品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叙事性(时间、历史、场景、人物…)在现代来说的话,叙事像是在说写一篇小说,艺术家需要不断叙事,不断地阐述,不断地表达。

Riccardo de angelis tommasi(艺术管理者、历史研究者)

东方绘画是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历史悠久的背景下,绘画能有效地与全球接轨,实际上最重要的核心的是中国文化精神性。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链接其实也非常的多。

Marina Pizziolo (艺术顾问、艺术史学家、评论家)

全球化的艺术市场经济,不仅仅是进行物品交换的一个工具,更是艺术家与人类的对话。中国是非常庞大的,每一个展览代表一次挖掘,我们应该多多鼓励举办中国的展览,把中国带入国外,把国外带去中国。

Antonio levolella(意大利雕塑艺术家) 

我曾经两次探访中国的时候,发现中国艺术家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是深层次的,展览年轻艺术家能很强烈的表达他们内心的世界,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令人欣慰,值得开心的现象。

Roberto codroico(建筑史学家、艺术史学者)

全球性的文化输出,不是一种冲突,而是一种融合。在西方艺术史的背景下,绘画更多是偏向于一种静止的状态,这次展览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呐喊,很有力量感!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论坛嘉宾在展厅内合影

展览现场图集:

“全球性绘画”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全球性绘画:中国新一代艺术家

Global Painting——La Nuova pittura in Cina

展览主办方:

MART -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of Trento and Rovereto

(意大利特伦托和罗韦雷托现当代艺术博物馆)

银川当代美术馆

策展人:

吕澎、Paolo De Grandis

策展执行:

Carlotta Scarpa、李国华

展览团队:

Manuela Schiavano、游艺、冯瑞、柴郡、张芸、王晓荣、黄雅晨、Miko

展览时间:

2023年12月7日—2024年4月14日

展览地点:

意大利特伦托和罗韦雷托现当代艺术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按照姓氏首字母):

毕建业,陈轩荣,迟明,冯志佳,付美军,葛辉,葛彦,黄启佑,林文,刘媛媛,孟思特,孟晓阳,孟阳阳,亓文章,乔相伟,沈沐阳,汤大尧,王一龙,吴谦,熊韬,徐大卫,翟倞,张钊瀛,郑孟强

面对全球化,中国艺术如何回答?“新一代艺术家”群展意大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