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ple 《人类一号》截图,2021 年 四频道数码录像雕塑(彩色、无声),抛光铝及桃花心木支架 动态非同质化代币 鸣谢 Ryan Zurrer’s personal collection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是艺术史上首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的数码雕塑作品—— 一名戴着头盔、身穿银色太空衣的人步履不停的向前行走,他徒步穿越山川、荒漠、城市和废墟,历经炎炎烈日,也穿过瓢泼大雨,他孤独地向未知的目标永远走去——这件作品被艺术家Beeple命名为《人类一号》(Human One)。
2021年11月9日,这件被铸造在区块链上的作品《人类一号》在纽约佳士得夜场拍卖中拍得2890 万美元,仅次于Beeple于3月份创造NFT艺术作品价格记录的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
2022年,在意大利都灵利沃利城堡当代艺术馆首展之后,《人类一号》将来到亚洲。12月9日至次年4月30日,《人类一号》将在香港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的焦点空间展出。
2022年4月,意大利都灵利沃利城堡当代艺术馆,Beeple在其作品《人类一号》前 摄影/ANDREA GUERMANI
与没有作品实体的《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不同,《人类一号》是一个2.2米高,长宽均为1.22 米左右的立方箱体。它的四面均装有庞大的LED屏幕,并且持续旋转。屏幕上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放1.6万像素的影片,屏幕中将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虚拟景观,一名身穿太空衣的“旅人”穿行其中,迈步向前。
值得注意的是,犹如没有间断的对话,《人类一号》是一件不断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数码作品,回应人类社会当下的议题,也反映出Beeple不断变换的兴趣。旅人永远向前,周围的景观亦随之不断变化,从美梦仙境到反乌托邦,从迷幻异境到荒芜之地,仿佛是多个背景的拼凑。Beeple会利用在互联网上找到的元素及其创作素材,不时更换场景,以回应世界大势。旅人的旅途隐喻着人类的进步,也揭示我们的数码和现实生活的分野已经愈来愈模糊。
《人类一号》 图片来源:佳士得
《人类一号》的收藏家是瑞士加密资产公司Dialectic AG的创始人莱恩・祖勒(Ryan Zurrer),他说:“《人类一号》反思了人类踏入元宇宙的第一步,并激发观众思考其数码与现实身份的关系,这可谓现今世界舞台上一次来得合时而发人深省的对话。Beeple就像《人类一号》中勇敢的探险家一样,凭其独特的才能技巧和未来主义的愿景开拓新领域。”
M+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说,“在二十一世纪以科技驱动的视觉文化中,Beeple毋庸置疑是最著名、最广为全球所知的佼佼者。他深受周六晨间卡通节目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影响,又受到数码文化的创业精神启发,以颠覆传统、开拓创新的姿态挑战了艺术品已有的展示和发布方式。”
《人类一号》屏幕上的场景变化(图片来源:The Crypto Times)
在《人类一号》上拍之前,佳士得数码艺术主管Noah Davis曾对Beeple进行了访谈,他们畅谈了NFT加密艺术的热潮和他的创作灵感。我们节选部分编辑于此,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件作品和Beeple的创作历程。(注:该访谈内容来自于佳士得官网)
Noah Davis: 你最近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些照片,庆祝自己认识NFT一周年。你当初是如何开始认识NFT?
Beeple: 那时有许多人向我提起NFT,认为我一定要了解一下。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向我解释,而当我终于产生兴趣时,我立即联络了匿名NFT艺术家Pak。他在数小时内向我解释一切,让我拥有基本的知识。自此,我便无法自拔。
ND: 你本来就认识Pak?
B: 算是吧。我听过他的名字,以前曾与他短暂交谈过,所以觉得可以立即联络他。我认识NFT至今只有短短一年,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ND: 现在你已经明白NFT的意义,有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作品?
B: 那是当然。我以前绝不会有足够的资金创作类似《人类一号》的作品。坦白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创作这种作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并非真实存在,而我认为这正是NFT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彷佛透过这项技术、这种浪潮,能够孕育出真正的全新作品。
Beeple 《人类一号》,2021 年 四频道数码录像雕塑(彩色、无声),抛光铝及桃 花心木支架 动态非同质化代币 鸣谢 Ryan Zurrer’s personal collection 图片由 Christie's Images Ltd 提供
ND: 你创作《人类一号》的灵感来自哪里?
B: 一切始于今年夏天。我们的工作室里有多部设有滚轮的电视,我们当时把电视推来推去,组成不同的形状和图案,然后我想:不如将它们组成一个正方体。于是我们马上动手,效果令人意想不到。我们立即意识到这个屏幕组合彷佛是一幅充满力量的画布,画面上任何图像看起来都很棒。
ND: 当我们在三月谈到要展出《每一天》时,你坚称作品不会有实体部分……
B: 于那件作品来说,没有实体元素十分重要。我知道如果它不以实体形式存在,将会带来更大的冲击。那是首个在成交时只转让一个电脑代码的大型拍卖,开创历史先河。
ND: 你认为《人类一号》与《每一天》有关联吗?
B: 我认为两者有些相似之处,而随着时间过去,它们会以更直接的方式联系起来。它们其实很相似,因为《每一天》也是关于一段旅程,是人生的片段。所以我认为它们在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我认为《人类一号》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框架,让我表达我真正感兴趣的事物。
ND: 你想与大家分享怎样的故事?
B: 我当然有一个想遵循的框架,虽然我没有为未来五年订立明确的计划,但亦想呼应几个故事主题。我有一些计划,但却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因此充满期待。藏家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信任艺术家。
ND: 你打算多久更新一次《人类一号》的图像?还是会在灵感涌现时才更新?
B: 就像玩电动游戏一样,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会有一定的规律。毕竟这是一个持续终生的项目。我想创作一件大众能一直重复欣赏和找到新意义的作品,而当中的意义会持续演变,这对我来说很令人兴奋,就像拥有另一幅全新画布。
ND: 你创作《每一天》时有固定的流程,还是等待灵感涌现?你有没有订立时间表?
B: 我没有具体策略,通常只在晚上创作,几乎成了习惯,因为坦白说,除非我出门旅行,否则每天的生活也大同小异。
Beeple 《人类一号》,2021 年 四频道数码录像雕塑(彩色、无声),抛光铝及桃 花心木支架 动态非同质化代币 鸣谢 Ryan Zurrer’s personal collection 图片由 Christie's Images Ltd 提供
ND: 你从何时开始定期创作艺术品?
B: 我小时候曾尝试艺术创作,但在大学时期才更加积极。所以我大约从1999年开始才真正开始创作。
ND: 你小时候没有想过成为艺术家?
B: 没有,我想制作电子游戏。
ND: 那并不容易……
B:对,大家可能现在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但我绝对能够看到游戏中涉及的艺术技巧。当我念大学时,发觉这并非自己的真正理想。找到工作后,我亦继续创作艺术,纯粹因为我喜欢创作。
ND: 你现在认为自己是一位专职的艺术家吗?
B: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相信事实却是如此。我还是认为这个称呼带来很沉重的压力,所以我不会这样介绍自己,而是会说自己是一位设计师兼艺术家。
ND: Beeple与迈克·温克尔曼有分别吗?
B: 我认为有。我不认为这是“另一个自我”,我不是蝙蝠侠,只是觉得它们是两个不同版本的我。
Beeple 《人类一号》,2021 年 四频道数码录像雕塑(彩色、无声),抛光铝及桃 花心木支架 动态非同质化代币 鸣谢 Ryan Zurrer’s personal collection 图片由 Christie's Images Ltd 提供
ND: 现在你积极创作数码艺术,有没有觉得自己肩负更大的责任?
B: 有,但这未必源于自负,而是因为我知道许多人都在留意我,而且还有许多人不认同NFT、加密技术和相关运动。我想透过努力,确保数码艺术界以最好的形象示人,同时指出需要改善的地方,着力寻找对策。
ND: 你会否感到需要向新的观赏者证明些什么?又或者觉得有责任为了前辈而将一切保持初心?
B: 不会。我只会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希望观赏者能够随我一同欣赏。毕竟,如果依照别人的意见而行事,便绝对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品,而且亦毫无趣味。
ND: 你认为目前NFT的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B: 科技实在太惊人了,日新月异,在过去一周已经有极大变化。以太币(加密货币)的价格上升,但许多东西的价格却下跌。一切都变化急速,但许多相关的东西已比一个月前进步了许多。一切都是相对的。我很兴奋能身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未来一年里将会出现许多变化,这非常启发人心。
ND: 你自己会购买NFT吗?你有没有私人收藏?
B: 我有一批公开的收藏和一批私人收藏。我最近开始建立收藏,从艺术家到藏家的身份转变是十分有趣的体验。收藏数码艺术和实体艺术品也很有意思,我对许多作品也极感兴趣。
Beeple(图片由 Scott Winkelmann 提供)
关于Beeple
Beeple(1981年生于美国),本名为迈克·温克尔曼,是过去二十年一直十分活跃的著名数码艺术家兼设计师。他在近年迅速走红,大受公众瞩目,显示数码艺术的影响力日益增长。Beeple的题材包罗万象,涵盖流行文化、科幻小说和政治,并且常带讽刺针砭的意味。《每一天》是其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计划,他每天都会将画作图像上载到个人网页,让公众品评;并于每年学习一种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