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一颦一笑皆成趣:图画里的“百态众生”

一颦一笑皆成趣:图画里的“百态众生”

时间: 2022-10-31 15:46:41 | 来源: 艺术中国

明,周臣,《渔乐图卷》(局部)

中国画里,相较于大开大合,或可游目骋怀,或能一日千里的山水巨制,我们对人物画似乎不是那么上头。在许多人眼里,人物画,因所画人物与情节多具体且与俗世生活相关,看上去少了山水画那股子超脱与空灵感,历代文人墨客似乎也对山水更情有独钟。

近日,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三期“众生百态”刚刚结束展期,96件宋元明清等代画家描绘黎民大众日常艰辛劳作、节庆欢愉的人物风俗画,令人耳目一新。此次特展前两期主题分别为“庙堂高仪”与“林下风雅”。古代文人士大夫与隐士的心境我们无从体会,但作为时代与社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面对古人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旧时生活,我们却于心眼观摩之时尤觉其亲近可爱。

明,张宏,《杂技游戏图卷》(局部)

那些画面里的人物与情节,是画家们感受到的人间烟火。

蚂蟥描、战笔描、高古游丝描……人物画极简的线条之美

展览起首处,卷首乾隆御书“苇龠余风”四个字提醒着观众眼前这幅画作实打实的分量。与山水画大开大合的整体时空感和悠远的意境相较,人物画的观看趣味多在画面的细处,尤其是画家们在刻画人物的线条和笔法上,好的人物画看点十足,佼佼者更可凭一根线条打天下。

马和之,《豳风图卷》,七月

南宋著名文人画家马和之所作《豳风图卷》也许就是凭借这寥寥几根线条的功力俘获了乾隆的心。《豳风图卷》由马和之根据《诗经·国风》中《豳风》一篇所作,全卷共分七段,现场可见的是该卷的“七月”段。全图设色简淡,情景布局疏阔,格调古雅。

画作局部

画作局部

画面表现了某日园林主人遍邀宾客歌舞赏乐宴饮,而同一时间,家丁们各司其职,或溪中捕鱼,或采摘鲜果,或两两于采办途中偶遇聊上几句,宾客就坐的庭前古树参天,画中的园林虽不十分精致,却也被打理地井井有条。

画作局部

画作局部

马和之的人物画上承李唐又比李唐更进一步,他将笔墨技法由塑造形象转变为线条本身的审美和意趣上。比如画面中心几位正在干活的家丁,几笔流畅利落的线条,便使人物的身姿、情态尽显。

《豳风图卷》中,马和之手书“七月”(局部)

马和之又被视为“小吴生”。在表现山水、人物时,他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书法的笔趣,人物线条极具观赏价值。

《豳风图卷》“破斧”段曾为赵孟頫收藏。

南宋,刘履中,《田畦醉归图卷》(局部)

南宋刘履中《田畦醉归图卷》显然表现了另一种线条风格,如果说马和之的线条是“婉约派”,刘履中的线条则更具力道、劲道、结构感与张力,人物形象上带有微微的体积和块面感。

清,罗聘,《豳风七月图卷》局部

清代罗聘也画过《豳风七月图卷》,少女的裙裾飘扬,衣纹如流水般洒开,线条有“马和之”的遗风,十分凝练。

明,周臣,《渔乐图卷》(局部)(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明,周臣,《渔乐图卷》(局部)

明,周臣,《渔乐图卷》(局部)

周臣《渔乐图卷》(局部)

在明代周臣《渔乐图卷》里,笔墨线条又被演绎出另一番意趣。人物以勾写塑其形廓,薄色淡染,衣纹施镢头描。周臣极善把握富于情节与人物动势的生活场面,这幅画面描绘了江南水乡渔人作业生活的场景。画幅右上角的渔人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大鱼,正迅速张弓对准水中的“猎物”,站在船头的渔夫也用手里的网兜积极配合着,离我们最近的渔夫背对我们扭头看向水里,两只脚一前一后,身体前倾不忘保持平衡,周臣十分敏锐地捕捉和刻画下这一生动瞬间,也表现出渔人们于生计中寻找乐趣的生活态度。

清末,任颐,《乞巧图轴》

在一众佳作云集的展厅里,清末海派名家任颐的《乞巧图轴》,线条爽利,画面明快清丽,见之忘俗。

“emo”时,不妨看看婴戏图

中国早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发展至宋元以后,成果斐然。

清,冷枚,《农家故事图册》中一幅

清,冷枚,《农家故事图册》(局部)

此幅为冷枚《农家故事图册》中的一幅,画中婴孩招蜂引蝶的天真浪漫,与倚树老者的泰然自若相映成趣,一动一静,自成妙理。冷枚对山峦的处理颇具特色,不同于传统中国画中山的画法,他以线条勾勒出山的轮廓,边缘清晰,山体薄施彩,平涂,富有现代趣味。

同为清代画家,金廷标的《婴戏图轴》表现了一出五月孩童斗草、玩耍的场景。画面中的几个小童此刻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有的正睁大眼睛往石缝里瞧,似乎发现了什么……

有的成群组队,准备上演一场斗蛐蛐大赛……

清,金廷标,《婴戏图轴》(局部)

这边两位小童正在斗草,红衣小童也许是刚刚败下阵来,正欲拔草卷土重来,孩童娇憨的表情,十分可爱。

清,华嵒,《桐屋闹学图轴》

华嵒《桐屋闹学图轴》,画家以白描刻画人物,先生伏案沉睡,小童趁机大闹学堂,孩童形象的塑造虽有程式化的一面,但画家对人物表情、性格和内心世界的表露却很鲜明。

明,张灵,《渔乐图轴》

明,张灵,《渔乐图轴》(局部)

明,张灵,《渔乐图轴》(局部)

张灵的《渔乐图轴》,山石处展示了画家高超的斧劈皴画法,人物脸部的刻画虽不及前人那么精细,但张灵也有他的好处:笔法草草,如一阵乱麻,线条虽朴拙,但人物眉目清晰传神,身姿情态生动,我们仿佛如置身现场,水面上的波纹在一圈圈散开,母亲正要把菜夹到孩子碗里,那个趴在船头的小童差点就捞起了一条小蝌蚪。

明,周臣,《夏畦时泽图页》(局部)

明,周臣,《夏畦时泽图页》(局部)

图画里的风物

记得周迅曾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提起她在故宫看到过的一张描绘风的画作。那幅画里有个小人,穿着蓑衣,蓑衣是横着的。本期馆藏展中,也有一件描绘风雨和蓑衣小人的画作。周臣《夏畦时泽图页》选自《四朝选藻•贞册》,表现夏季大雨骤降、农夫仓皇回家的场景。图中人物线条简练,情态生动,畦田树叶画法细致,布景空蒙,真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

除了日常劳作、风俗农事等古代传统生活场景,宋朝时社会生活活跃,商贾交易往来频繁,绘画中记录和表现城市生活的场景开始出现。南宋李嵩《货郎图》便记录了这样一幅生动的商品交易场景,货郎进村时可见母亲带着欢呼雀跃的孩子前来购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货架上的字幅可知,货郎还身兼风水先生、代写文书、代诵仙经等事。画家以细笔勾勒轮廓,并施淡彩,儿童神态天真,欢乐而急迫的心情跃然纸上,货架上品物繁多,单用眼睛浏览细数担架上的物品便足以令人目眩,但李嵩却可以做到一笔不乱,可见其画技高超。  

宋人,《卖眼药图册》

宋时医馆药铺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游方郎中四处行医、街头卖药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这幅画描绘的就是游方郎中街头售卖眼药的场景。画中总共有两个人,画面左侧这个样貌奇怪的人便是游方郎中,同时也是一位卖药者,画面右侧这个人是患有眼疾的患者,此时患者正用手指着自己的右眼,以示这只眼睛患有眼疾,卖药者上身微微前倾,他的手里举着一只眼药,正在向这名患者介绍。有说法认为,该卖药者奇特的服饰造型是参考了当时的戏剧人物形象,为吸引眼球招揽生意,使路过的人一眼就能知道他是专门卖眼药的。      

明人摹写,《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最能表现宋朝城市集市商户鳞次比节,往来熙攘热闹的场面莫过于《清明上河图》。

此图由明人摹写《清明上河图》,大体沿用张择端名作构图,全卷采用青绿重彩,充满春光明媚之态。画中人物形态各异,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呈现出古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意趣。

据悉,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系列特展第四期将择期展出,根据此前故宫博物院公布的消息,第四期主题或为“闺阁红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图片拍摄、文/台馨遥)

一颦一笑皆成趣:图画里的“百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