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都市花草堂正式启动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都市花草堂正式启动

时间: 2021-09-28 09:35:23 | 来源: 艺术中国

活动海报

2021年9月26日15:00-17:00,中国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都市花草堂启动仪式及居民日常种植展,在北京杨梅竹斜街26号采瓷坊室内、杨梅竹斜街15号室内和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同时举行。

本次活动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支持,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北京工业大学人本街道实验室、LINKNGO众志营城、北京杨梅竹斜街采瓷坊、北京联通交通文旅行业总监张天元联合举办。中方嘉宾邀请参与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的建设和管理单位、设计方、居民及商户,埃方嘉宾邀请参与友谊广场项目的设计方和建设方代表、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

此次花草堂启动仪式拉开了中埃民间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的序幕,将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与亚的斯亚贝巴城市中心友谊广场的都市花草堂对接,发挥“一带一路”的民间使者的作用,为普通百姓打开国际交流交往的窗口,也为北京融入“一带一路”、推进落实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开启新模式、提供新示范。

胡同花草堂所在地杨梅竹斜街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上,都市花草堂所在地谢格尔公园友谊广场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城市中心

改造前后对比:由中国城建院无界景观工作室承担景观设计任务的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和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项目建成效果都非常好,已成为各自城市重要的形象展示和文化活动场所,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

启动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和北京杨梅竹斜街同时开启,通过网络进行两地直播。两地居民百姓进行互动和文化交流:为“花草堂”系列活动揭幕、举办花草堂挂牌和播种仪式、观赏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咖啡仪式、服饰演出和中国文化主题表演,以及参与采瓷坊金砖拓印传统活动等,同时联动杨梅竹斜街15号展场。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启动剪彩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启动仪式活动现场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播种仪式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高叔和赵姨参与播种仪式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公园现场连线

埃塞俄比亚播种仪式

埃塞俄比亚咖啡仪式

居民日常种植展

本次展览是2016-2018年三年居民种植展的延伸。2021年居民种植展将为杨梅竹斜街上的种植达人提供展示自家“花草堂”的平台。通过种植活动持续提升居民自发美化家园的积极性,重建和谐共生的人际关系。

历年设计周居民展

历年设计周居民展

花草堂建立初衷是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从物质空间延展到精神空间,让社区居民拥有获得感和主体意识。花草堂系列活动既发挥阶段性的引领作用,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文化活动品牌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人文项目。

花草堂系列活动还是一个以促进民心相通为目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切实可行计划。国际如何解读中国,中国如何表达自己?这一问题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花草堂系列活动有助于加强与深化中国埃塞两国民间友好,维护和巩固两国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关系,为双方创造后续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同时,基于埃塞俄比亚在非洲的重要地位,这一计划也为中国与非洲的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合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式,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贡献力量。

背景介绍:杨梅竹斜街环境改造

杨梅竹斜街

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杨梅竹斜街是北京典型的老城区街道,近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曾经构成北京城市主要肌理的大部分胡同消失,而杨梅竹斜街作为少有的具有生机的老胡同文化被完整保存下来,但也饱受城市化发展的波及,不断被侵蚀。

2012年,无界景观工作室承接了北京杨梅竹斜街环境更新以及后续的社区营造项目。作为北京老城有机更新一个重要的实验性项目,无界景观创始人谢晓英及其团队经过多次挨门挨户、点对点的调研之后,提出为使用同一夹道的5户人家建立共享花草堂,通过互助种植改善邻里关系。除了前期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外,设计团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街道改造后的社区营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的探索与实验中。这些近乎公益性质的探索与实验已经超出景观设计的范畴,更多涉及到了社会学、文化研究以及社会工作的领域中。

2015年,无界景观工作室开始对杨梅竹斜街66-76号院夹道进行社区营造,尝试以建立“胡同花草堂”为中介,为常住或暂居于此的5户居民建立有效的邻里交往模式,使居民能够通过养花、种菜等自然中介形式相互交流,进而创造社区共享价值,让暂住的流动人口也能通过种植经验的分享找到归属感。

杨梅竹斜街前后期改造对比

谢晓英认为,设计师的目标,是在保存该城区原有肌理的条件下升级和改造,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者的生存状态。使当地居民从“不安”到“安住”,由此建立衰败街区与当代城市生活的接口。北京不应如某些城市那样将尚存的街巷仅仅作为镶嵌在现代城市中供游客玩赏的“老街”,而应在现有的胡同中保存曾经有过的丰厚的文化意蕴与生活意境,这才是对设计师的真正挑战。

杨梅竹斜街前后期改造对比

关于杨梅竹斜街的改造主体,谢晓英认为,对杨梅竹斜街的改造是一个多层次协作的项目,需要由政府、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与每一户原住民和商户的沟通,来制定方案。也就是说,斜街改造应以原住民为主体,而不是设计师。因此,在工作中,谢晓英团队更关注与在地居民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对普通居民人伦日用的体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与居民沟通,使居民成为设计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在多次询问居民改造意见后,谢晓英团队发现,在按照自我意愿种植植物方面,居民的意见十分一致。因此,谢晓英团队鼓励居民通过养花、种菜等方式改造夹道社区,在种植的过程也促进了邻里关系的良性展。

杨梅竹斜街改造项目成绩斐然。以此实践项目为内容的大型综合艺术装置“安住-平民花园”参加了2016年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展览。2016-2018年,“胡同花草堂”连续三年在北京设计周期间为杨梅竹斜街的居民举办“种植展”,展现了普通居民的种植经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持续提升了居民在社区营造中的主体地位,使胡同原住民重新找回了老北京胡同中遗失的文化意境。

(图片来源:无界景观工作室)



北京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友谊广场都市花草堂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