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截图)
2021年7月31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新展“孤独中的陪伴:中国艺术里的隐逸与雅集”,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艺术里的“隐逸”和“雅集”两个主题。
两千多年来,“隐逸”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超越世俗烦恼的理想状态。与此同时,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也被认为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处”还是“交游”?一直是中国古代学者和艺术家精神生活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中,充满了追求这两种道路的人物形象,也有像“竹林七贤”这样的名士组合将两者交融在一起。
“孤独中的陪伴:中国艺术里的隐逸与雅集”将汇集从11世纪至当代的120多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作品,包括绘画、书法、文人石、瓷器、玉器、家具等形式。展览分为“林泉”、“归隐”、“渔樵”、“名士”、“距离”、“园林”、“诗赋”、“雅集”八个部分,来描述人们如何从世界寻找个人空间,或试图弥补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鸿沟。
展览中不乏名作,如南宋李结《西塞渔社图》卷、明代文徵明《东林避暑图》卷、据传由明代蒋嵩绘制的《冬景山水图》卷、清代石涛的《寻仙山水图册》、清代吴历《墨井草堂消夏图》卷等,而当代作品则包括了于彭的《回归自然》和李津的《宴会一号》等。
在策展方看来,2020年之后,我们在身体上被隔离,但实际上每个人却被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对中国古人隐居和交往主题的探索,将引发我们当下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本次展览由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助理主任史耀华(Joseph Scheier-Dolberg)策划,何鸿卿爵士基金会赞助。作品将分两期展出,第一期时间为:2021.7.31—2022.1.9,第二期时间为:2022.1.31—2022.8.14。(编译/ 许柏成 图片均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网)
明 文徵明 东林避暑图 卷
此卷上呈现了文征明的画作和三首诗。文征明灵动的墨色和飘逸的笔触让人想起倪瓒(1301-1374),倪瓒在船屋中度过了元朝晚年的创伤。船上的人物呈现了在人烟稀少的自然之中书生隐士的形象,他在静寂的风景中回归到内心的平静。
清 石涛(朱若极) 寻仙山水图册
这套专辑是以册页的形式装裱的,仅有15X27厘米大小,适合放在袖子或包袱中。石涛画了各种适合隐逸的场景,例如在与世隔绝的山间隐居或水边草亭,其中包括隐士和渔夫的两个标志性人物形象,一个手持鱼竿坐在桥上,另一个则斜倚在小舟上。
南宋 传 刘松年 溪山雪意图 卷
这幅手卷呈现了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的风格特征。虽然卷轴开头的标题将这幅画归于 11 世纪的画家高克明,但这似乎是后来添加的。艺术家使用侧缝来表现岩壁和河岸被侵蚀的纹理,这是刘松年南宋画院学习李唐风格之后改进的画法。
明 钟礼 观瀑图 轴
这个人坐在瀑布前沉思的形象可能是指唐代诗人李白(701-762),他的“望庐山瀑布”是中国诗歌中最经典的诗篇之一。画家们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无数次演绎。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元 唐棣 松溪归渔图 轴
明 沈周 秋林闲钓图
清 仿龚贤 云山隐居图 轴
明 陈洪绶 树下高士图 轴
清 仿梅清 响山泛舟图 轴
1673 年 5 月 21 日,梅青和朋友们乘游船前往家乡安徽省宣城附近的响山。在这幅梅请为纪念这次雅集而绘制的画中,山峰如云一般滚滚而来,文人雅士们漂浮在下方。梅青和朋友们在顶部题写诗句,大意为:船的叮当声在空荡荡的水池中回荡;钟声从远处的寺庙传来。古人品酒吟诗,吟诵观景,怎能享尽?
清 石涛 秋林人醉图 轴 纸本
元/明 佚名 后赤壁赋图 扇
明/清 佚名 旧传 元 张可观 月映松台图 册页
明 陈洪绶 山水图扇
清 任颐 石上读书 扇面
明 文徵明 致丈人吴愈书 册页
这封文徵明在三十多岁写给岳父的信展现了他的另一面,才华横溢,同时充满了对长辈的恭顺尊敬,梅花图案的信笺非常精致。
明 屠隆 草书七绝 轴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图香炉
清康熙 景德镇窑五彩山水棒槌瓶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前后赤壁赋图方瓶
清康熙 灵璧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