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展“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上博双鼎聚首映现“鼎盛千秋”
本周,全国各地陆续开启了一系列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以一百件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献礼建党百年;中国美术馆“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出大量馆藏重磅级力作,它们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百年奋斗历程,感动无数观众。
在上海,大盂鼎与大克鼎时隔17年再度聚首,亮相“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泱泱华夏,赫赫中国,以数千年文明鼎立世界,创灿烂辉煌之青铜艺术。传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青铜大鼎,历来为古代国家重器,象征江山社稷;有铭文者,更用以称扬先祖之美,明著后世之用。本次特展展出有铭青铜鼎21件,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战国,历历彰显中国青铜时代之风貌。
在江西画院美术馆,“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从当下参与乡村建设的富有代表性的22组参展人,包括建筑师、艺术家、社会组织/团体等在乡村工作的具体经验与田野实例出发,涵盖乡村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整村改造、艺术介入乡村、美学教育、社区营造、民间工艺发掘、民宿及其运营等多个主题,呈现了近十几年来乡村建设实践的整体面貌和多元路径。
此外,上博“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特展“红”、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和国家博物馆“ 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等展也以书画、当代艺术、文物等形式切入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其中囊括的大量艺术精品,值得观众们细细观赏。
北京| 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主题展
在党的“一大”会议上,陈逸飞、邱瑞敏,1977年,油画,147.5cm×173cm,中国美术馆藏
孙中山和李大钊,吴作人,1959年,油画,186cm×140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抗战十大任务之三,胡一川,1940年,版画,37cm×31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地道战,罗工柳,1951年,油画,144cm×169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血衣,王式廓,1959年,素描,192cm×345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1961年,油画,144cm×155c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人民的节日,王晓伟,2020年,油画,250cm×600cm
推荐语——它们是中国美术百年篇章中永恒的光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美术走过了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一百年。几代美术家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执守艺术创造的初心,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党的奋斗历程、中国社会沧桑巨变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美术经典。
展览展出的美术经典作品,以百年党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为时间线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五家单位的馆藏中,遴选出一百件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既有各个时期名家大师作品,也有近年涌现的优秀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其中,油画《毛泽东到了陕北》、雕塑《小号手》、国画《巧渡金沙江》等一批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很少对外展出,属于难得一见的精品。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广东美术馆选送的油画《十三陵水库工地》、《红军过草地》、雕塑《艰苦岁月》等作品,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百年辉煌历程。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2日-7月25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南9展厅
北京| 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推荐语——420余件经典美术作品呈现壮阔时代画卷
展览汇聚中国美术馆及相关美术机构收藏的经典美术作品和近年来创作的党史题材及现实题材作品,共计420余件。展览中既有宏伟的“江山图画”,也有时代人物的塑像,为观众呈现了一幅长长的时代画卷。
万山红遍,李可染,中国画,69.5×45.5cm,1973年,中国美术馆藏
天安门前,孙滋溪,油画,155×294cm,1964年,中国美术馆藏
绿色长城,关山月,中国画,144.5×251cm,1974年,中国美术馆藏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6日-7月25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上海| 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
大盂鼎 (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大盂鼎 局部(国家博物馆供图 摄影:陈拓)
推荐语——大盂鼎、大克鼎时隔17年后再度聚首
泱泱华夏,赫赫中国,以数千年文明鼎立世界,创灿烂辉煌之青铜艺术。传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青铜大鼎,历来为古代国家重器,象征江山社稷;有铭文者,更用以称扬先祖之美,明著后世之用。
本次特展展出有铭青铜鼎21件,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战国,历历彰显中国青铜时代之风貌。展品均为上海博物馆1952年成立以来,受馈自社会各界人士慷慨义举。其中潘氏家族捐赠的盂鼎、克鼎再度聚首,尤堪瞩目。
盂克双鼎,鼎中魁首,十九世纪先后出土于陕西眉县、扶风地区,后为潘家珍藏,虽经战乱频仍,世代守护无虞。新中国成立,潘达于女士代表家族将此双鼎无偿捐赠政府,成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盂鼎应征北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展览系大盂鼎与大克鼎时隔17年后的再度聚首。
大克鼎,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潘达于女士捐赠,上海博物馆藏(上海博物馆供图)
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供图)
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供图)
据了解,“鼎盛千秋”展览之后,盂克双鼎将同返国家博物馆与公众见面。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9日-7月18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上海|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
北宋,米芾,行书道祖帖卷,纵27.9厘米、横44.4厘米,纸本
元,李升,澱山送别图卷,纵23厘米、横68.4厘米,纸本
推荐语——从晋代上海松江陆机《平复帖》(拓本)、宋代米芾书法、元代任仁发画作直看到近现代名家名作
该展系首次从学术视角对上海历代书画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遴选相关书画146件(组),时间跨度从三国起至现当代逾千余年,通过“艺脉/艺术成就”“人文/地区互动”“鉴藏/艺术影响”及“潮头/海上风华”四个部分予以呈现。
明,马愈,畿甸观风图卷,纵28.9厘米、横116.4厘米,纸本
现代,刘海粟等,万年长春图轴,1956年
从晋代上海松江陆机《平复帖》(拓本)、宋代米芾书法、元代任仁发画作直看到近现代名家名作。宋元以降,文人画渐为主流,其中董其昌以一己之力影响身后近四百年,倘若加上董氏之外的海上千年书画成就,则一部文人画史,可谓半部与上海相关。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2日-9月21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三楼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
上海| 红
推荐语——21位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的重要当代艺术家,共同探索“红”的意涵表达
油罐特别呈现主题展览《红》,展期一个月。展览“红”,集中了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的21位重要当代艺术家,围绕“红”这一主题和意象,探索“红”的色彩内涵、社会内涵与情感表达。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1日-7月11日
展览地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上海| 重塑中国心灵——中央美院的思政课堂创新
推荐语——一门极富创新意识和艺术特色的思政课——“重塑中国心灵”
从2021年春天开始,中央美院开设了一门极富创新意识和艺术特色的思政课——“重塑中国心灵”。
这门课程依据央美“课程串讲+名家讲座+经典阅读+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的“五位一体”模式全新设计,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融合进近现代美术史的个案中,尤其是结合百年中央美院的历史,联系百年中共党史,讲活了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展览以文献、作品、演出等多种形式鲜活地呈现了课程成果。
展览时间:2021年6月20日-8月8日
展览地点:上海明当代美术馆
北京| 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
伏羲画像砖,魏晋,1991年甘肃省敦煌市佛爷庙墓群出土
牧畜画像砖40720(复制品),魏晋,甘肃省博物馆藏
仕女开箱画像砖,魏晋,高台县博物馆藏
推荐语——从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中,照见中国古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
画像砖是模印或刻画的有画像或花纹的砖。我国画像砖滥觞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绵延至宋元,在历史舞台上持续绽放达十四五个世纪之久,是中国古人的生死观、宇宙观及宗教理念的集中表达。工匠们在塑造画像砖时,往往以现实社会作为蓝本,融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仙凡幽明之间”形象地映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次展览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了河西地区魏晋彩绘画像砖精品及相关文物,通过“图画天地”“生活百态”“宁平降福”三个单元258件(套)彩绘画像砖及相关文物的展示解读,真实反映了古代河西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精神面貌。
展览时间:2021年5月21日-8月21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九展厅
北京| 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
推荐语——将哲理的“自然”演化于人生之中
202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以古代精品绘画为基础,联合举办“水木湛清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自然”展。“水木湛清华”,典出南朝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它既道出“清华”之所得名,也是对本次展览主题的诗意揭示。“水木湛清华”可以视为这一时期人们“自然观”转变的分水岭,标志着古人的视野从宏大玄远的自然之思,转向了具体切近的自然之美,将哲理的“自然”,演化于人生之中,最终过上“体道”的人生,实现人生的艺术化。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0日-10月20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0号展厅
江西景德镇|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
中国乡村建设地图首刊于《碧山03:去国还乡续》,2013年 © 左靖工作室
推荐语——22组当代乡村建设的田野案例,为当下地方文化复兴提供样本启示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生了新的转向,它与乡村社会的变迁成为同一问题的一体两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回应不同的命题。如果说以城市为发展核心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是在履行“快速发展”的需要,那么对于乡村振兴的全面关注,则是在回应“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在这个过程中,民间力量以各种鲜活的方式参与到乡村建设的运动当中。面对不同的乡村社会关系,相异的地域和文化习俗,正是乡村社会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参与乡村建设的人群自身的知识背景、价值观、探索目的的差异性,使得今日的实践者们在颇具艰难的实验中创造了不同的协作模式,并体现出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事务的跨领域特点。
光之隧道,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2018年 © 马岩松_MAD建筑事务
渔乡茶舍,浙江杭州建德市,2021年 © 孟凡浩
百美村宿—高岭宿集,江西吉安西元村,2020年 © 王求安_安哲建筑
2019年营业的“黄河宿集”,使荒废的村庄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 夏雨清
作为江西画院美术馆开馆展,展览从当下参与乡村建设的富有代表性的22组参展人,包括建筑师、艺术家、社会组织/团体等在乡村工作的具体经验与田野实例出发,涵盖乡村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整村改造、艺术介入乡村、美学教育、社区营造、民间工艺发掘、民宿及其运营等多个主题,呈现了近十几年来乡村建设实践的整体面貌和多元路径。用策展人左靖的话来说:“这些对于乡村空间的编织、构造与活化,为当下的地方文化复兴提供了生气勃勃的样本。”
展览时间:2021年5月22日-8月22日
展览地点:江西画院美术馆
(编辑:台馨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