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文人相“亲”,知己有恩——看师友们如何为齐白石“画像”

文人相“亲”,知己有恩——看师友们如何为齐白石“画像”

时间: 2020-11-18 12:57:59 | 来源: 艺术中国

艺术界对齐白石的研究从未停歇。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在成立的15年间,已通过数十个齐白石展览,从不同侧面深入挖掘、推动了齐白石的整体研究。2020年11月13日,“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展如期而至,不同于此前的研展方式,本次展览采取了以他者的视角来为齐白石“画像”的策展理念,选择了与齐白石艺术历程当中最关键的六位人物:胡沁园、王闿运、陈师曾、瑞光、梅兰芳、徐悲鸿,以外在的眼光对齐白石进行素描勾勒,通过远近结合、内外等观的方式,为齐白石的肖像进行更为完整、鲜活、明确的重塑。

“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式现场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因为疫情需要保持社交距离,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变成了一种自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希望看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以往我们看齐白石的展览,可能更加关注作品研究。而这次展览则需要用心去读,去了解齐白石是如何成长,与师友是什么关系,他们在一起有什么样的创造,借此走近一个更加鲜活的齐白石。”

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齐白石一直以来重宗族及同乡、同门之谊,尊师爱生,恪守信义与交友之道。“知己有恩”是齐白石刻于晚年的一方常用印,此时的齐白石已经完成“衰年变法”,不仅立足于京华,更是名望渐隆。于成名之际齐白石仍能感念恩师故友,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他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知己有恩”印章展示现场

“知己有恩”印文

亦如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策展编辑薛良先生所言,“展览以这枚印章为题,所选展品很多都是首次展出,为研究齐白石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基础。从观展体验来说,每一件展品后都有一个温情的故事,都可以还原历史当中艺术家们交往的细节。”

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策展编辑薛良

胡沁园五十岁时像 齐白石绘

师恩难忘——胡沁园,王闿运

1889年,湘潭士绅胡沁园收木匠阿芝为徒,并与胡家的私塾老师陈少藩商议重新为其取名“齐璜”,别号“白石山人”。使齐白石27岁开始拜师学诗学画,带他走进湘潭地区文人圈,在艺术和生活上一直给予齐白石热忱鼓励和支持——胡沁园是齐白石终生感激的启蒙恩师。

《老虎图轴》 齐白石

此次展览中,汇集了多件齐白石珍藏的胡沁园作品,如“璜宝之廿余年矣,从不示人”的《鹌鹑图稿》,由此可见齐白石对恩师墨宝的珍视。此外,沁园师命画的《老虎图》、《梅花天竹白头鸟》等也向观众展示了齐白石早期花鸟走兽类作品的风格面貌。

《沁园忆旧图》 齐白石

1914年,胡沁园病逝,齐白石“心里头顿时像小刀子乱扎似的,说不出有多大痛苦”。他根据老师生前的爱好作了二十余幅画,亲自装裱,装进纸箱,在灵前焚化。他说:“他老人家不但是我的恩师,也可以说是我平生第一知己。”在《哭沁园诗》中他写道:“唯有莫年恩并重,半为知己半为师。”

王闿运

在齐白石的人生道路上,不得不提到另一位恩师,他便是晚清名士王闿运。1899年,王闿运正主掌船山书院,又因对经、史的精深研究被尊为“儒宗”,而时年37岁的齐白石在世人眼中还未摆脱木匠身份,画、印才刚刚起步。在身份和地位的天差地别下,王闿运主动收齐白石为弟子,靠自己的影响力和名声提携齐白石,成为促成齐白石由民间画师向画坛巨匠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

齐璜祖母马孺人墓志铭

王闿运喜性交游,性格包容性极强,这也促成了包含齐白石在内的“王门三匠”的诞生。齐白石随王闿运同游江西,饱览名胜,开阔了眼界。王闿运鼓励齐白石多交朋友,常常在雅集聚会中推介齐白石的绘画画艺。王闿运写给齐白石的《招引会客便笺》中,要他与求印的主顾见面,还说“多见一人增一阅历,不必效孤僻一派”。在王闿运的引领下,齐白石得以更进一步走进湘湖文人圈,拥有了弥足珍贵的王门同门之情,遇到了一位又一位在艺术上相互切磋、提携的贵人。在由民间画师向文人画家转变到过程中,他的艺术作品也为更多人所知,这其后的推广和宣传都有着共同的湖湘文化和同好友人作基础。

齐璜祖母马孺人墓志铭(拓片)

1911年齐白石从小最亲的祖母去世,齐白石悲痛不已。王闿运为齐白石的孝心所感动,应齐白石之请,以“赏侍讲衔翰林院检讨礼学馆顾问官王闿运”的身份为一位普通乡间农妇写下墓志铭。此次展览中,王闿运手书的墓志铭以及齐白石亲自动手刻石的拓片均将与公众见面,以此见证王师对弟子的暖暖真情。

《超览楼禊集图卷》 齐白石

1916年,王闿运以83岁的高龄故去。得知消息,齐白石非常悲痛,专程前往哭奠。1939年,王闿运离世已20余年,齐白石终于画完了当年恩师王闿运在雅集上提议的《超览楼禊集图》,并在画中题诗感怀恩师:“忆旧难逢话旧人,阿吾不复梦王门。”

《陈师曾像》 李毅士作于1920年

益友相携——陈师曾,徐悲鸿

“悬市待售,偶见叹赏,寻访会晤,即成莫逆。”长久以来,陈师曾和齐白石的相交佳话为人津津乐道。 齐白石初到北京时不被画界认可,陈师曾欣赏白石的才华,劝他抛弃模仿,创格变法。1922年,陈师曾又把齐白石的画介绍到日本,大获成功。

借山图之一 齐白石 陈师曾题 1910年 30×48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要探究齐陈二者的友谊,可追溯至他们与湘湖文人名士密切的文脉关联。齐白石用这样的诗句来概括二人艺术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二人之间的艺术影响是双向的。在二人初见所题《借山图》中陈师曾便点明“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在其后书信往来中更是画印示之。《白石老人自述》中,齐白石说:“他是劝我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这话正合我意。”陈师曾多次直言劝告齐白石“何须趋步”,这奠定了齐白石此后变法求我的基调。齐白石在陈师曾的影响下,综合平衡实现了一条实现“画吾自画”的道路。

陈师曾写白石词意图册十二 陈师曾 1917年 11.5×17cm 纸本水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齐白石在陈师曾的点拨下,表现出更多自己骨子里的东西,不再刻意摆脱民间性。整个文人世界的转变带来的了新的评判标准,齐白石的“不一样”成了他的优势。可以说陈师曾将齐白石带入有自己倡导和阐释的新文人画价值系统中,让齐白石没有在一味靠近文人系统中迷失自己,而是保留了出身农家的质朴和天然特性,热烈、厚重、凝练而平朴,走上独属于齐白石的平民化的文人绘画道路。

1923年陈师曾离世,齐白石悲痛不已,作诗痛悼知音:“哭君归去太匆忙,朋友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

寻旧图 齐白石 151.5cm×42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本次展览中展出了一幅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寻旧图》。在这幅带有自画像性质的作品中,那位背对观众的执杖老人就是齐白石自己。这幅画特殊之处何在?细细品读,就会发现题跋与自作诗讲述了徐悲鸿邀请齐白石赴北平艺术学院任教的经历。这份作品为我们还原了齐徐两位大师深厚友谊开端的面貌。

徐悲鸿赠送给齐白石的照片 题记:白石先生留存。悲鸿。

1928年,徐悲鸿曾主持北平艺术学院,与齐白石结识。“草庐三请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 徐悲鸿极力推崇齐白石的艺术,请他担任教授,也足足三次亲自去齐白石家拜访、邀请,由此可见徐悲鸿对齐白石的重视。齐白石顾虑自己第一次任教书底子差,徐悲鸿更是当起了齐白石的“助教”,更亲自接送他上下课。

敦请齐白石作为柏林中国美术展览筹备会委员的聘书

“鸿有所谋,必欲先生俱。”这是徐悲鸿的誓言,他也真正付诸于实践。“我父亲曾经写信给齐白石,让他把画留着不要卖,有很大意义。”在参观展览中齐徐二人往来书信时,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这样说道,“后来我才知道他想到处去推介齐白石的作品,告诉大家中国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画家,开辟了这样一条路。一直到他去世以前,他都在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全是齐白石先生最好的作品。”徐悲鸿帮齐白石出版画集,画册,推荐他参加中德展览会,在向欧洲介绍中国优秀艺术时念念不忘齐白石的绘画。得到徐悲鸿的理解和不遗余力的支持,齐白石深受感动,他题诗道:“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

徐悲鸿赠齐白石的《奔马》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两件互有关联的作品:《奔马》和《墨虾》。1938年齐白石喜得一子,远在桂林的徐悲鸿画了一幅奔马图寄给齐白石,祝贺齐白石喜得一匹“千里驹”。齐白石很感动,遂画代表作虾作为回赠。互赠绘画间流露出两位大师间浓浓的情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齐白石回赠徐悲鸿的《墨虾

1953年,徐悲鸿不幸病逝,家人和朋友担心齐白石过分伤心,将消息瞒住。直到1956年,齐白石才获知消息。那是齐白石逝世前一年的秋天,他仍然拖着衰老之驱去往徐悲鸿故居,默默地站立了许久。

瑞光

亦徒亦友——瑞光,梅兰芳

对于观众们来说,瑞光的名字或许有些陌生。可对于白石老人来说,瑞光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弟子之一。《白石老人自述》谈到1932年,“正月初五日,惊悉我的得意门人瑞光和尚死了,享年五十五岁。他的画,一生专摹大涤子,拜我为师后,常来和我谈画,自称学我的笔法,才能画出大涤子的精意。我题他的画,有句说:画水钩山用意同,老僧自道学萍翁。他死了,我觉得可惜得很,到莲花寺里去哭了他一场,回来仍是郁郁不乐。”字里行间流露出师徒之间深厚的感情。艺术家与高僧的这份羁绊由何而来?

钟馗图 齐白石 133.5×33.5cm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1917年,齐白石避乡乱来京,寄居法源寺,与当时为衍法寺住持的释瑞光相识。释瑞光对齐白石的艺术格外叹服,后拜齐白石为师学习画法,成为齐白石的得意弟子。齐白石的画风在当时遭遇许多冷眼,因此他在《阜城门外衍法寺寻瑞光上人》一诗中写道:“帝京方丈识千官,一画删除冷眼难。幸有瑞光尊敬意,似人当作贵人看。”

《借山问道图》 瑞光

瑞光拜师正值白石“衰年变法”时期,瑞光醉心于被批判成荒唐无稽的白石山水,作为为数不多的白石的理解者,瑞光一生都在维护恩师的画风。释瑞光喜爱并模仿石涛。自拜齐白石为师后,瑞光学习齐白石的笔法,才真正画出石涛笔意,学到了精髓。白石对瑞光平直、不耍小技巧的画风大加赞赏,也对其宋代缂丝风格的山水给予认可。白石评论道:“余谓此时画山水者,惟雪庵有别派。”在齐白石看来,瑞光和自己一样,虽然现在他们的山水画不被看好,但将来一定会受到关注。

不二草堂图 齐白石 徐悲鸿纪念馆藏

齐白石效仿前人与瑞光、友人冯臼庵合称“西城三怪”,并作《西城三怪图》。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借山问道图》、呈现瑞光学画场景的《不二草堂作画图》以及师徒二人合绘的人物画《钟馗》等作品,更是能看出二人在交往中惺惺相惜、教学相长的深厚感情。

齐白石与梅兰芳

说起齐白石的跨界友谊,不得不提的一段是他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忘年交。梅兰芳曾孙梅玮先生感叹道:“他们的交往是非常纯洁、纯正、不带任何功利心的交往。”

《牵牛花》(齐白石·梅兰芳纪念馆藏)

梅兰芳自儿时便喜好绘画,与京城画坛名流交往密切。 1920年,齐白石和梅兰芳因好友引荐相识。不久后梅兰芳拜齐白石为师学画工虫。梅兰芳的“缀玉轩”是民国文化名流经常雅集的场所,园中栽植的花木繁多,尤其是梅兰芳从日本引进的牵牛花更是盛开满园,有的花朵竟有碗口大小,令齐白石大开眼界,更是萌发了画牵牛花的兴趣,几经摸索变化,牵牛花终于成为齐白石花鸟题材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次展览中,梅兰芳纪念馆珍藏的“百本牵牛花碗大”的《牵牛花》首次与观众见面。

《摹罗瘿公行书放翁梅花诗》 梅兰芳 齐白石

梅兰芳对齐白石十分尊重,一次演出时,梅先生亲自下台到后排把齐白石领到第一排,并向当时京圈还不了解齐白石的众人介绍他的老师。齐白石十分感动,为梅兰芳的作品《摹罗瘿公行书放翁梅花诗》用金农体楷书作长跋,从此便留下了“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的艺坛佳话。

齐白石与多位友人合作作品

梅兰芳曾孙先生梅玮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梅兰芳先生和齐白石先生有着许多共同的珍贵品质:中正平和、谦虚低调、敬业。两位先生这种最为纯朴、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养分的心境,让两位先生能够跨越三十多年的沟壑,成为忘年交。”

徐悲鸿之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为观众讲解作品

中国历史上曾有“文人相轻”的现象,而齐白石却和他的挚友们始终站在同一个角度,相互学习、揣摩、共同提高,他们都秉承着把自己的艺术做到极致的精神,相互切磋,彼此扶携。牵动他们的是共同追寻的文人气质与艺术追求,而这恰恰成为了文人相“亲”的外在呈现。

梅兰芳曾孙先生梅玮为观众讲解作品

据悉,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辽宁省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共同主办,并入选“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31日。(文/熊佩宇,视频/唐溆婷,图/央美艺术出版与传媒工作室)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0/11/18/202011181605659265781_34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