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现场
奇幻斑斓的色彩,清雅淡逸的水墨,清新意境中不乏淳厚韵味,含蓄与奔放形诸笔尖。2019年5月25日,“@ART· 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关广志·关乃平父子展”在北京798艺术区ICI LABAS艺栈画廊展出,关广志与关乃平父子以文化融汇的创造精神加以独特的创作表达串连起跨越时空的艺术维度,将传统与现代,西方技法与东方审美相结合,描绘出世界各地的自然风景,讲述着不同民族与种族的生活风情,既体现了父子间的艺脉相承,也呈现出二者对于中外艺术与文化的互融互鉴。
展厅现场
习西方艺法,溯东方本源
1931年,关广志赴英国留学,成为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最早的中国留学生,专攻水彩画和铜版画。留学期间,他走访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比利时、苏联、西班牙、希腊等地,欧洲造型艺术,尤其是十八至十九世纪现代主义、激进浪漫主义及印象派给予他深刻影响。同时,关广志的水彩、包括不透明水彩作品,又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中国绘画的意蕴和笔法,蕴含着浓厚的东方神韵。关乃平谈及父亲的创作时强调,关广志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皇家园林的建筑之美相结合,风格鲜明,融汇中西,可谓独树一帜。其代表作品《天坛祈年殿》《北京中山公园》等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关广志《天坛祈年殿》(中国美术馆藏)-水粉-纸本54.7cmx37.2cm-1951年
关广志《北京中山公园》(中国美术馆藏)-水粉-纸本-36.9cmx57cm-1952年
古城小景-19cm×14.5cm-铜版1934年
作为关广志之子,关乃平自幼受到正统而良好的艺术熏陶,多年来遍访四十余国,行程达数十万公里,创作了几千幅作品。而在创作技法上,他不断尝试创新并打破边界,水墨、彩墨、透明水彩、丙烯、不透明水彩……无论何种颜料材质,总能在他的作品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关乃平在展览现场介绍自己的艺术作品《大师毕沙罗肖像》时提到其对于印象派的喜爱,尤其是毕沙罗的艺术作品令他感触至深,在这幅作品中他以彩墨的形式将毕沙罗的肖像与毕沙罗风景创作的艺术风格技法相结合,兼具中国彩墨韵味与印象派浪漫色彩。
大师毕沙罗肖像50.5×51cm彩墨2006年
艺术家关乃平介绍其父作品
梳理文脉,以画笔追写“丝路”之美
关乃平先生长期关注“丝绸之路”题材并进行艺术创作。30多年来,关乃平多次沿陆上“丝绸之路”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采风、写生,足迹遍及中国西北各省区和中亚、西亚“丝路”沿线国家,以及东南亚、南亚、欧洲等“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收集了大量资料、素材,创作了一系列“丝路”作品。在该系列题材的艺术创作中,他始终坚持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我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立意、造型、笔墨等等融贯到西洋画里,将中国绘画中好的因素融入进去”。关乃平先生同时强调,在创作中“坚持不重复古人,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原则,“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流要博采众长,不可重复复制,要独具创新精神。”因此关乃平的绘画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异域文化的融汇贯通,具有空灵朦胧、含蓄清新的水色彩像之美。
小桥流水(丽江)50x50彩墨2003年
回归翌日-(铜锣湾写生)55.5×38cm水彩1997年
无数次的走访与考察,关乃平用画笔记录了“丝路”沿线的人文景致,同时也化身为“丝路”文化与精神的传播者,既促进了中国水彩融入世界语境,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美学内涵传播到沿岸各地。
展览现场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古今碰撞,延续现代变革中的文化之根
关广志自幼喜爱绘画,曾临摹《芥子园画谱》、陈老莲的《水浒叶子》,画了大量白描,打下夯实的中国画基础。因此,在其水彩画中对于笔墨和留白也都有所继承和借鉴。
墨牡丹24x33.5cm水墨2013年
关广志最敬佩的画家是徐渭, 对徐渭的《牡丹竹石图》尤为欣赏。关乃平在介绍自己的水墨创作《墨牡丹》时也特别表达了对徐渭的欣赏,“墨牡丹画的最好的是徐渭,无人出其右,我和家父都对其敬佩有加。郑板桥曾言‘愿做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亦云‘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其人品、画品都令人尊敬。”的确,关乃平心中饱含着对于传统水墨的意向,在现代审美的视野下,沿承古人的精神内核,探索属于当下的发展与创新。
展厅现场
在重叠交错的时空,关广志、关乃平这对“父子画家”以敏锐的嗅觉和广阔的视野,将走过的路、看过的画、遇见的人,描摹于纸上,将所见、所感、所思融汇于笔尖,将西方艺术引入中国,将中国艺术推向世界。艺术不仅是其人生绘卷的画笔,更成为中外交流的语言。穿越时空的对话不止于父子间的艺脉传承,更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交融。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6日。(图文/周可心)
开幕嘉宾合影
关乃平先生与其妻子
中国驻日本使馆原教育参赞,原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曲德林赞扬关先生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管理处于跃老师谈乃平父子的艺术创作
艺术家关乃平先生的爱人夏宇继女士说:“艺术在乃平心中是占据第一位的。”
展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