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都市古村——龙游民居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5-14 08:44:3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早在1991年,龙游县就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逐步异地拆迁部分有当地建筑特色的明清古建筑,集中于鸡鸣山复建保护。此后的10多年, 龙游始终坚持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不同历史时代、不同风格特征、不同文化内涵的古建筑迁建集中保护,累计投入2400多万元资金,如今形成了占地100多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游民居苑”,成为了古建筑异地保护的样板。

  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座历史博物馆。那些曾流落在龙游乡间的“断垣残壁”,在鸡鸣山上续写着流动的历史——

  枫桂成林,红叶黄花,走进刚刚落成的“龙游民居苑”,就仿佛走进长长的历史隧道——掩映在冬日阳光下的白墙黛瓦和错落有致的林间书院,与散布其间的街巷、池塘、戏台,形成了明清时期传统自然村落中富有特色的生活场景。

  环顾四周,“鸡鸣山民居苑”有着极为理想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清澈的灵山江和秀美的鸡鸣山可谓风景如画。先期搬迁复建的12个古建筑散落在青山绿水的怀抱——原位于龙游县横山镇脉元村的“龚氏民居”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内外装饰有砖雕、石雕、木雕,三雕齐全,是龙游清代民居的典型代表;建于民国初期龙门桥村的“余氏民居”,木雕精细,牛腿、雀替、大梁及楼栅外侧均雕刻有精美的戏曲人物图案,代表了民国初期雕刻艺术的较高水平;原位于龙游县模环乡上张村的“滋树堂”,则建于晚清道光年间,气势壮观的砖雕雕刻非常精细,制作技巧炉火纯青,堪称龙游古建筑砖雕艺术的杰作。

  人们看到民居苑内的“翊秀亭”,它的平面呈方形,四根方柱支撑着庞大且重达几吨的青石屋顶,顶部由数块凿刻有宝瓶、瓦当、垂兽的构件镶嵌组成,这些构件之间紧密相连,毫无缝隙,充分体现了400多年以前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建于清代后期的“灵山花厅”最大的特点则以精美的木雕为装饰,整个花厅中共雕有99条不同形状的花,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而不远处的“巫氏厅”,看上去它的木雕除承袭明初古朴端庄粗放的风格外,更具有现代雕刻的细腻和华丽。据考证,巫氏厅梁与金柱顶上的坐斗同为一体,这是我国至今发现极为少见的梁斗共体建筑,设计非常符合力学原理,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著名导演谢晋曾在此拍摄了一部反映明清时期的电视连续剧《珍珠衫》。

  与此同时,民居苑内的“聚星堂”、“高冈起凤”、“劳氏民居”、“邵氏小厅”等古建筑,都以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风格集聚于鸡鸣山上的民居苑,与周边的姑蔑文化公园及龙游商帮主题公园遥相呼应,和谐地成为具有人文内涵和景观价值的景点。

  将古民居集中起来加以保护,源于1985年的全省文物大普查。发现龙游境内保存着众多古建筑,特别是明、清两代的府第、民居、宗祠等民用建筑,竟有300多座。龙游县明清民用建筑的大面积发现,震动了国内外的文物考古界——

  那次普查,明、清两代古建筑的集群式“亮相”,着实令众多有识之士兴奋了一阵子。这些词堂屋宇,因地处僻远乡下免遭历次动乱浩动劫,一直较完好地保存至今。据悉在这批古建筑中,还保存了一批批比较完好的明清古戏台,如志堂乡杨家村的“关西世家”,儒大门村的“三槐堂”等,后邵村的“东陵侯”还保留着确切的戏班演剧记录。这些对研究中国戏曲史,特别是南方明清戏曲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然而,这些“人无我有”的江南古建筑,却让文物部门一半是惊喜,一半是痛心。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拆旧屋建新房的愿望非常强烈,直接导致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古建筑“大难当头”。而每年的汛期都有古建筑在风雨中侵袭中倒塌。加上许多文物贩子到乡下肆意收购古建筑构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现为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的罗哲文一行1991年到龙游实地考察后提出,按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应当实行就地保护,但是,龙游县大批明清古建筑其文化环境已无文物价值而古建筑本身的文物价值较高,而当地又无法加以保护,因此,可以考虑将部分文物建筑集中起来加以保护。经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龙游县政府批准,当地文物部门决定选择部分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在原地又确实没有能力保护的古民居建筑,分批搬迁至鸡鸣山集中保护。

  为了做好搬迁工作,当地文物部门对古建筑的每一块构件,乃至每一块砖头都进行了编号,力求搬迁后最大限度的“原装组合”——

  “高冈起凤”是从横山镇高山顶村搬迁至鸡鸣山的一座清代建筑——它三进三开间,高8.32米,宽13.08米,深35.39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门楼重檐歇山,屋顶塑有飞龙。人们无不为它其高大宏伟、气宇轩昂的气势所慑服。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建筑好像原来就建在这里一样,如此阔大、复杂而别致的建筑,它的每个大小部件都各就各位,按原样天衣无缝地复合组装,真可谓修旧如旧的杰作。

  那么,规模如此宏大、门楼结构如此复杂、建筑艺术又如此高超的房子,是怎样搬迁的呢?这确实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程。事先要做大量科学性、技术性和程序性的准备工作。做到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拆的时候,工匠们都小心翼翼,顺其自然,避免损坏。对于每个构件,哪怕很小的部分,乃至门窗、天井等处的特制砖石,都要一一作记编号。雕刻构件还要精心包装,以防运输时损坏。复建的时候,则要严格按图纸在选定的地方砌好层基,定好房子的方位及天井、每个柱磉的位置等,而且要做到准确无误。然后竖柱上梁按原样组装——使得每个大小构件对号入座,各就各位,一成不变。

  拆建过程本身就是无比艰难繁复的大工程。天井里长着艰苔的砖石,门口歪歪的石阶,也都要原封不动摆好。这样做的代价当然高得惊人。这座“高冈起凤”的补偿金共5万元,在鸡鸣山上复原再建却花了23万元。高代价的目的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龙游民居苑的建筑,其中不乏创新的尝试和改革的实践,每一块砖瓦,却倾注着创业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根栋梁,都寄托着历史的深情和厚望。

  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文物宝库中的瑰宝。文物有其三大价值,即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关专家学者指出,把散布在龙游全县农村的众多古建筑异地迁移不失为一种科学的保护方法——

  文物专家:龙游古建筑历史悠久,明代到清代的建筑能反映出龙游建筑发展的脉络。建筑本身都有较多的石雕、木雕、砖雕、工艺精湛,艺术性极强,如“龚氏民居”、“滋树堂”等的石雕,“余氏民居”的木雕,“瑞森堂”的壁画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因此,把散布在龙游全县农村的众多古建筑异地迁移不失为一种科学的保护方法。

  旅游专家:民居苑的功能以对龙游古村落中无法就地保护的有文物价值的古民居进行集聚性异地保护,并结合鸡鸣山的自然及人文资源现状,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传统教育,使龙游旅游结构中南端核心区的人文和自然因素有较高的品质,因而它不仅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文物保护和展示载体,更是一个旅游核心中的亮点。

  文化学者:以文物主体龙游民居为核心,有依据、有分寸地从文物古迹的历史中,如家庭和社会、文学和艺术、民俗和时尚等选取可以利用的元素,使作为人文载体的民居建筑能更好地反映出与之有关的、曾经发生在龙游乡间村落的生活与风谷,使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还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的人文精神。

  走进“龙游民居苑”,犹如走进历史。随着两扇厚重的木门吱吱嗄嗄地喘息着缓缓开启,便可感受到这由条石、青砖和粗柱大梁构筑起来的气势,领略这寂寞、空旷、苍凉的氛围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它们以自己宽阔的胸怀,默默承受着岁月的折损,步履蹒跚而不倒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粗野走向文明,挺起不屈的脊梁,编织着一个个民族精神壮丽的光环。今天,当人们站在鸡鸣山上,古炮台旁,但见明代鸡鸣塔与宋代舍利塔遥相呼应,俯看着人世沧桑。鸡鸣山并不雄奇,然而因了集合古今的胸怀,使之具有了一种丰厚的文化底蕴。鸡鸣山并不广阔,然而可贵的是,“龙游民居苑”的设计者匠心独运,利用鸡鸣山的自然地势,将一座座古建筑安排得恰到好处。既各自独立,又互相照应,俨然是一处庄园,一座民俗民风的大观园。

  拂去历史的尘埃,想必你已看见古建筑这面历史铜镜的光泽?

龙游县文广新局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西格·巴塞尔的最新系列作品展
· [专稿] 侧切——何颖宜 翁维作品展
· [专稿] 纽约艺术空间·北京最新展讯
· [专稿] 115楼1904室:梁远苇个展
· [专稿] Yang Gallery 展览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