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艺术家> 忻东旺

杜大凯:忻东旺的艺术成为了一笔学术遗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5-16 14:55:1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忻东旺教授?

杜大凯:我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 1999年 11月份与清华合并的,此后发展成全科系的美术学院,成立了绘画系、雕塑系、工艺美术系等等。分系以后就开始从全国吸收杰出人才,先后从其他学校或者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优秀艺术家。

东旺是我们选择的对象之一。 2004年东旺被成功的引入我们学院,成为绘画系的一名成员,我当时是系主任,为他的引入做出了一些努力,当然,在这之前我们并不认识,但我知道他的画。清华引进人才的标准是很苛刻的,一是要有高学历,二是要有知名度,要有各种奖项特别是全国性的奖项。东旺在学历上欠缺一些,但是在艺术上却很突出,他参加了当时的全国美展并获得了奖项。

记者:《早点》获得了一个金奖。

杜大凯:是的,当时他是在天津美术学院。尽管他的学历背景形成了一定的阻力,但是包括我在内,系里的很多老师,像施从老师、周延宾老师等等都非常欣赏他的艺术才华,我们不断的通过东旺的油画创作来确信对他的肯定,所以我们不断的向学校打报告——合并以后我们没有人事权了,人才难得,东旺的引进对于绘画系油画专业的发展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几次向学校进行陈述,最终引进了东旺,这对于清华而言应该是个很特殊的例子。从这一点上来看清华还是做得很好的,很有远见,对一个学科的发展是很负责任的,我们先后引进的人才都为清华美术学院绘画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一次见东旺就是他来学校报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很朴实的人,我喜欢这种人,觉得很好相处。当时我们表示希望他把家尽快安置好然后赶快来上班,也没有太多的交谈或寒喧,连坐下来吃顿饭都没有。在他调动之前我们并没有见过,完全是通过媒体信息和个人资料来了解他,然后决定引进东旺。连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没有见过面就做出这种决定,但事实就是这样的。这并不是说我做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整个清华在这方面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龌龊的东西。更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东旺的艺术成就,这是他被社会、被学校认可的原因。

记者:第一次见到他的作品是什么时候?和他相识之后,您对他又有着怎样的感受?

杜大凯:就是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现场和画册我们都看过,所以才考虑对东旺进行综合性评估,才选择引进。 2004年以后,东旺就成了我的同事了,我们逐渐熟悉起来,在学校里我觉得我们之间还是很有默契的。从待人处事上来讲,我愿意直面所有的人和事,但因为考虑到在学校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猜疑,所以我和东旺没有过多的私下接触,我今天还不知道东旺住哪。但我觉得从心灵上,尤其是在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上,我们都有相同的意向。

谈到对他的感受,我认为他是个有天分的艺术家,比这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在为人上他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始终是个很低调的人,从很基层的状态打拼到今天,实际时间并不长,在短时间内通过奋斗获得声誉却仍能坚守奋斗的状态和心态,所以说他是个能够客观的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的人。他是个很勤奋的画家,也是个非常勤勉的老师,在教学中他为学校做出了很多贡献,对同学、同事也都很好,他的心灵很善良、很朴实,人也很好接触、很容易亲近,所以师生们都很庆幸能东旺能来到系里。

对于中国美术界而言,东旺的去世是件不幸的事,对他的家庭而言则是更大的不幸。我想,对我们系来说也是如此。很多老先生都对他的艺术和为人非常肯定,很多杰 出的油画家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也对他极为肯定,成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一种共识,而他的英年早逝令大家感到一种无法补偿的遗憾。我很久没参加过追悼会了,连张先生、吴先生的追悼会我都没去,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承受力了,但是我去了东旺的追悼会。他的去世令我感到悲痛和惋惜,他的艺术正步入新的阶段,他正在做各种各样的探索,我对他前途的展望原来是看得很远的,有着特别多的期待,现在却只能在这样的情景中追溯,实在是太可惜了。

记者:以回顾和总结的视角来看,您觉得忻东旺教授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您如何给他的艺术成就做一个学术定位?

杜大凯:当初我们之所以引进东旺,首先就是因为他是个有特色的画家,他的艺术有着独特的特征。今天来看,人们都把他划入写实主义这一流派,从中国写实主义油画从传承上来讲多数都是受前苏联油画的影响,很多美术学院在教学上也大致承袭这个传统,但应该有不同面貌、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出现在这个领域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有自己的学术传统,这与中央美术学院还是有差别的,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些在艺术上有个性的、有独立追求的、有特殊语言的艺术家能出现,这方面我们其实已选择了很多,最终也选择了东旺,就是因为他艺术上的独特性,这与中央工艺美院一向的学术追求有着极强的因缘性和亲和力,成为他之所以被选择的一个基础因素。

今天来看,我觉得这个判断没有错。在整个中国美术界尤其是油画界,东旺的学术声誉越来越大,越来越获得普遍的肯定,这都是源自他艺术上的独特性。他最初的绘画的风格有很多弗洛伊德的痕迹,但从题材和内容上来看又有着不同之处,东旺在技术上吸收了很多,但是最终呈现出的却是朴实、真切的风格取向,这和弗洛伊德是完全不同了。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国画家面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国艺术发展理应采取的一种选择,很成功,他有所借鉴而不是进行复制,在借鉴技术的同时做了中国式转换,而这种转换又完全符合这个时代的渴求,对当代中国有着特殊意义。如果仅仅从技术上而不是从社会性上去做这样的转身,东旺也不会像今天这样被普遍肯定。

我想,这个转化应该和东旺本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以及他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对中国弱势群体的认识、同情和关怀都是分不开的。所以,他的绘画就被赋予了很多社会性的意义,从这一点奠定了被这时代肯定的基础。当然,同代人中也有很多艺术家关注这种社会层面,但很难有东旺这样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呈现方式,所以说他是一位不可替代的画家。

记者:您能否具体展开来谈谈他的视角和呈现方式?

杜大凯:这关系到艺术语言的问题。把东旺的画放到同时代的那些画家,特别是表现相同题材的画家那里比较起来看,你就会看见差别。一方面你会看到东旺技术的纯熟,另一方面是他表现手法的深刻性,包括对情节、人物的选择以及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同时他的作品还流露出一点调侃式的状态,方式又很智慧。这是在对中国现实深刻理解的前提下所做出的选择,绝不是偶然,这种成果不可替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应该有他的一笔。

我看过他去年 5月在我们学院举办的展览,那个展览体现了东旺新的努力和新的追求,也感受到了东旺对中国艺术的情怀,他的很多探索都来自于他对中国艺术的理解。从某种角度上看,让一个油画家去深刻理解中国艺术是件不容易的事,中国油画百年来的发展进程中,其中的一个局限就是油画界缺乏对中国艺术的关怀与关照。我想,假设这种关怀与关照能够多一些的话,中国油画的发展可能会更进一步,而不至于出现那么多模仿和徘徊。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我理解了东旺——他将对中国艺术的关怀与关照带入到对油画语言的探索中。

从呈现结果来看,我注意到他开始注重用线这一倾向,而线正是中国艺术的基础成份。具体来说,线的线域减弱了他画面中对体、面的塑造和立体感,加强了平面化的趋势,倘使体、面塑造得很着重,那线的价值就没有了,二者会形成冲突,强调用线和平面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从用色上来看,色彩的丰富性本来是油画的一大 特点,但是我看到东旺画的人体或白菜用色都很纯粹,都是在有限的色系中极力去寻找丰富性。总体来看,把强调用线、平面化以及单纯的颜色运用联系在一起来调整自己的油画语言,这说明他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艺术在语言方面的价值应该被当代的艺术家们不断认识和理解,更需要把中国艺术传统的价值转换成为对今天有意义的现实存在,这会在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使之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当代性。今天,中国的油画家们已经产生了这样的自觉性,开始对中国艺术进行更为深入和清晰的理解,但能真正实现这种转化的人并不多。在这条路上,东旺一直走在前列,他的探索是一种贡献,带给这个时代很多启示。我想,对一些研究东旺油画语言的人而言,他们一定会从东旺的探索中挖掘出更多的内涵,从而得到更多的启迪。

另一方面,我想讲一下社会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了这一时期的必然,有很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开始出现。对艺术家的创作而言,这些现象为题材的选择带来了很多机会,但是艺术家有没有足够敏感的去把握是个问题。在十三亿的人口总数中,农民工所占的两个多亿是相当大的比重,他们的生存状态不仅关乎他们本身,而且是影响到整个中国的社会问题,对这部分人命运的关注应该是艺术家所不能忽视的。我们应该很好的去想想,他们今天的生存状态是怎样?是不是有改变的必要?有没有改变的必然性?改变的结果又该是什么?解答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很长的周期,在这个过程生成的千差万别的复杂存在都应该是被艺术家所关注的。

对此,东旺有他自己的识别。他带着一颗饱含同情与关怀的心去创作、去描绘,其中还带有调侃式的幽默,传达出一种面向现实、面向生活的乐观态度,充满希望、充满期待。两亿多人命运的改变实际上就是中国命运的改变,所以这种希望与期待其实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整体的期待。从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旺对中国命运的关照——一个艺术家如果缺少了这些,无论人们怎么去评价他,我都会感到他缺少某种最为基础的东西。当然,今天的中国问题有很多,弱势群体仅是其中一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问题,但是东旺艺术蕴含着的社会关怀所产生的能量应给会给艺术家带来某种启示——假设你能够对中国的问题有自己的识别,选择自己关注的范围,展现出特殊的关怀方式,你的艺术价值就会被历史肯定,你也同时也会被肯定。从这一点来说,东旺做得很好,具有示范性。

记者:确实如此。您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总结和概括一下忻东旺教授的艺术成就?

杜大凯:首先,今天中国的艺术家有很多,在这个上百万人的群体中,东旺的艺术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存在,展现出独特的面貌,这一点平庸的人是无法做到的,他非常了不起。第二,他和他的艺术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他的独特性和这个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这是对他在另一个层次上的肯定。第三,对今天而言,他的艺术创作成为了一笔学术遗产,对未来而言,这笔遗产会使整个中国的艺术更加丰富,成为中国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甚至是极为特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我可以肯定,一定会有人继续关注东旺,对他的艺术进行不断的研究,不断肯定、不断挖掘东旺艺术对当代乃至对未来的价值。我更坚信,一定会有人将东旺没有做完的事情接力过去,因为他的艺术对整个中国艺术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记者:如果接下来有人会对忻东旺的艺术成就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的话,您能否在研究方向或研究方法方面为这些研究者提出一些建议?

杜大凯:去年5月的展览作品相对比较多,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是东旺艺术相对整体的呈现,但是这还不够。东旺曾做过一个很简短的自述,从他学艺术开始,我觉得可以以此为线索去把他一生做一次梳理,一次学术性的梳理。研究者们可以把他的成长过程和艺术历程分成几个阶段,探究在每一次改变的背后,其个人的原因是什么,社会的原因是什么,艺术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另外,对他最终形成的艺术成就,人们必须要做更进一步的学术分析和梳理,阐述清楚东旺究竟在哪些方面对中国艺术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贡献,也包括要探究明白他没有做完的事情是什么。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和梳理会变得清晰起来,会带给别人以启示,会使我们的艺术发展得更高、更远。我想,如果能做成这些事,东旺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

记者:谢谢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