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艺术中国 | 时间:2019-01-17 09:42:54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读书>

       虽然李格尔的名字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在宗白华的论文和鲁迅、滕固的译文中,但他为国内学界所了解只是近二十多年的事情。其实李格尔的著作在英语国家传播的时间也不算长,他的这本主要著作到1985年才被译为英文出版。所以,李格尔在德语国家之外的接受史与沃尔夫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美术史专业化、学院化的过程中,沃尔夫林的书被推荐为学生的必读书,而李格尔则一直默默无闻个中原因较为复杂不宜在此讨论,但他被学界重新发现的起因却很简单: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艺术史思潮的兴起,促使人们重新检讨传统美术史学科的历史,李格尔这个重量级人物的“出土”自是情理中的事情。
  19世纪欧洲的美术史领域,有太多的美术鉴赏家和美学家,但思想家却寥若晨星。李格尔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家。在世纪末维也纳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之际,李格尔将自己关进象牙塔中,紧张地工作着。向传统观念和常识挑战,不断打开美术史研究的新视野,这是维克霍夫开创的思想传统,也是维也纳美术史学派力量的体现。李格尔最为激进地发扬了这一传统,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古典晚期,决心彻底地重新评价被蒙上“衰落”污名的古代晚期艺术。在书中他以无限的耐心反复向人们解释罗马晚期艺术给人“不美”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并由此创造了一套形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可称做“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当时知觉心理学新理论的基础之上。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

目录

编辑推荐

精彩书摘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