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艺术中国 | 时间:2017-03-25 21:37:31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读书>

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起,位于中国南方的潇湘地区就成为各种流民的汇聚之所。这些流民包括了战争难民,不过更为突出的则是受到朝廷惩处而被流放于此地的政治流放者。他们或是在党派斗争中失败,或是因“大不敬”的罪名而被驱逐。这其中不乏博雅而雄辩的伟大作家,正是他们塑造了潇湘的文学观念。他们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秉承了一种文学传统,即把南方作为蒙冤受屈者的流放之地。而且“潇湘文学”的范式逐渐糅合了离别的主题,以及对听信小人谗言的君主的责备。甚至连“潇湘”一词本身都带有了某种优郁的色彩…。

潇湘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北宋名为“荆湖南路”,这里原属于古代楚国f前740一前330)的南部。在唐宋诗歌中,“潇湘”的名称有时指楚国,有时也指荆州(历史上此地多次被正式命名为荆州。

湘水发源于该地区最南端的崇山峻岭之中(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在它向北流入洞庭湖的漫长道路上,成百上千条清澈的山涧和河流汇聚其中,其中之一在今天被称作“潇”。“潇湘”乃是对“潇”、“湘”两条河流的合称,这是通常的解释。然而,一旦这两个词结合成为一个新词,“潇”字就不再是河流的名称,而是成为形容湘水既深且清的形容词。6世纪的一条注文这样解释:“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的作者引用了一段现已佚失的文字作为证据:“湘江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蒱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崖若朝霞,是纳潇湘之名矣。”向北经过五百公里后,湘水流入一片由湖泊和沼泽构成的水的世界中。置身潇湘,令人深感山川景色之美并体会到湘水作为重要水运通道的功效。而那些淹博的学者更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与这个地区相关的众多传说和文学作品。

《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

序言

精彩书摘

精彩书评

编辑推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