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挑战与机遇并重的广东艺术品市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12 10:12:44 | 出版社: 《收藏·拍卖》杂志

从今年3月起,《收藏·拍卖》成为广东省唯一合作机构,与广东省文化厅委托文化部市场司下属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开展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单位的艺术市场生态宏观调研——“未来十年广东省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划”课题调研工作。调研组历经了5个月的实地调查,走访了广东2012年人均GDP在6000美元以上的8个珠三角城市艺术品市场(广州、深圳、中山、佛山、东莞、肇庆、惠州),集中考察广东艺术市场不同的经营主体(画廊、画店、文物商店、古玩城、艺术博览会、拍卖机构、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以及保税区艺术品市场等经营模式)。并在近期,由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主办,《收藏·拍卖》协办,组织了首次全面针对广东艺术品市场现状与未来的座谈会。 

本次会议是由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余丁发起,《收藏·拍卖》杂志执行总编辑宋琛主持,广东省文化市场与产业处处长刘晓阳列席,显示出广东省政府对于艺术市场现状与未来关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云峰画苑董事长郭浩满、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向民、大艺博主办机构广州华艺文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李峰、佛山市1506创意城常务副总经理李凯、广东中和堂艺术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正文、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楼钢、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执行会长、艺术广东董事长鲁晓昆、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专家,端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端砚协会副秘书长卫绍泉、广州如意画廊艺术总监巫锐军、广州保税区国际艺术品汇展中心负责人吴晓南、广州扉艺廊负责人叶敏、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余丁以及华艺廊总经理张向东参与座谈讨论。

广东艺术品市场的历史与优势

1992年10月,首届“中国当代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在深圳举槌,该场拍卖交易额超过250万港元,成交率达85%,掀开了新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首页。除此之外,1993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也开了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先河。而广东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全国艺术品市场先进地位。

据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王倩介绍,从本次调研报告统计显示,广东艺术品市场发展有三大优势。首先广东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在珠三角区域内,彼此城市间的距离不超过两个小时,形成一个巨大区域互动优势。另外,广东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它南邻南海,背靠港澳,对于艺术品进出口、开拓开外市场、引入外资,都具备一个很好的基础条件,这也是广东艺术品市场一个独有优势。

第二个优势在于广东艺术品市场的多样化艺术品收藏资源。收藏类型除了有拍卖市场常见的书画、油画、当代艺术、瓷器、杂项以外,还包括一些地方原创性的工艺美术品,如端砚、石湾公仔等。

第三个优势是具备独特优势的艺术市场主体,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会展经济传统。广东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经济特色,具备一个非常好的会展经济传统。已经有50多年历史广交会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贸易交易会。并且目前广东现在拥有众多不同艺术门类的博览会,包括深圳文博会和艺术广东等。这些都是广东艺术品市场独特的发展优势。

广东,如何再创辉煌?

但是,尽管有这样的辉煌过往和三大优势,但是目前广东只能作为北京、香港、上海后的艺术经济“第四城”。据调查,珠三角地区拍卖总额仅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13%。广东这块有着17.2万位千万富豪和9600位亿万富豪的风水宝地,却留不住本地的藏家。大批的藏家组团去北方、去香港、甚至去到国外购买艺术品。广东艺术品市场仿佛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到底广东艺术品市场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再创辉煌?或许能从在本次调研中发现的广东艺术市场三大问题中寻找解决之道。

广东艺术品市场尚未形成集群效应,未能与同区域的其他城市产生联动反应

冯原:其实广东应该属于地缘性市场。我们可以看看广东300年发展历史上,基本上都受制于国家的一个大面积封锁和小部分开放的关系,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广东占有地缘优势。第一个优势时期是在康乾年间,全国闭关锁国唯独开放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这个时候广东获得了全球贸易的巨大先机,因此这里成了富甲天下的地方,也因此塑造了一整套我们今天称之为岭南文化的东西,这实际上也是得益于地缘关系。

第二个地缘关系相对复杂些,就是由1840年香港的出现,导致珠三角地区出现的香港、广州双城双雄的关系。而随着20世纪的发展及新中国的出现,广州又一次成为了新中国在关闭它国家边界的时候,唯一向海外开放的小窗口,就是广交会。

但是后来的发展为什么会是在北京、上海呢?因为边界被拆除了。边界一旦被拆除,游戏规则被改变了,广东的地缘性就不见得成为一个好的优势了。假设把文化做成一个3D模型来观看,虽然香港和深圳、广州在地理上离得很近。但是从竖向角度来看,这些城市不在一个层面上。纽约、东京、巴黎、香港,这些城市属于第一级全球层次分布。而第二级的城市,就算地理距离这些第一级城市再近,第一级城市的游戏规则也不适用这些城市上。

宋琛:每年《收藏·拍卖》都会在广州举办“艺术品投资国际高峰论坛”。在设置论坛议题的时候,广东可能会成为永远无法回避,但总会被忽略的第四城。就目前国内而言,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可以说是第三大的艺术市场,但是广州因为在地域上接近香港,所以存在这被香港弱化的趋势。在这样的一个时机点上来看,广东艺术品市场是非常有必要进行一个更为细致和详尽的讨论。今天的座谈会比较难得的是,广东艺术市场中的各个经营主体,不管是一级市场的画廊或者古董行,还是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或者是各个创意园机构,以及保税区集结在一起,大家共同去讨论、分析广东艺术品市场的前景与挑战。

何向民:广东艺术品市场一直不是很理想,但是市场前景我一直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我们的经济非常好,而且喜欢收藏的人非常多,这些都是可喜之处,证明了这个市场能有所作为。有些藏家组团去北方、去香港去买东西。证明了他们很想买,也有钱买。为什么我们做不好呢?我们本身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首先要严于律己,担负起培养市场、引导收藏的责任,深度挖掘艺术品的深层内涵。大家为什么要玩艺术品,因为它除了经济价值之外,还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等。我们把这些价值逐一深度挖掘,然后展现给收藏家,我相信从某个方面是能够感动他们的,从而使得他们会去接受。因此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来做好,培养和引导这个市场。

二、广东艺术品市场“只见星星,不见月亮”,艺术品市场结构不完善,行业聚集较少。

叶敏:广州的画廊很少,我们画廊有点像一个艺术机构,只做当代艺术的。广东人对这点好像不会特别感冒。对于现在广东艺术品市场交易比较多的可能还是近现代书画,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收藏。我身边的这些有钱人,他们喜欢收藏像红木、文房四宝这些类型的,我想广东这边比较多是做实业的,他们会比较实在,会对这些在以前就已经得到确认价值的东西更为放心一些。对于当代艺术可能感觉赌博的性质就更大一些。还是年轻人更青睐,喜欢当代的年轻人非常多,但是买卖并不多。不过对未来我自己是很看好,因为新一代会成长起来。而且对于已经成名的艺术家,广东人不会特别去追捧,可能不像北方那样喜欢张扬的东西。所以这边的市场会暂时感觉没那么热。

楼钢:广东艺术品市场非常分散,我记得在2010年的时候我专门做过一个调查,当时我自己提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广东的艺术品市场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但是没有一个龙头。所以我当时提出,广东的艺术品市场要做一个“造月工程”,一定要把这个龙头做起来。广东实际上是有非常大的实力和潜力,但是由于这些都分散在各个地方,不集中反映在市场上就是看不到。

张向东:造月工程”在我这里看来,我们在谈论一个区域的时候可能不仅仅谈论市场的一面,可能还要谈当地的艺术创作生态的一面。这个说起来就是着力培植、大力支持标志性事件、标志性机构、标志性作品和标志性人物。我觉得这个可能更多的是有一个率先的、引领的作用。

何向民:现在广东的画廊非常分散,而且是个体形式的,他们建立这些机构都是出发于自己的爱好。政府没有出资去规划一些大规模、高档次的画廊集中地,用优惠的政策去向他们招商。现在的广州文德路,都是自有的发展商去开发,这点很好。但是我们可以去看看,整条文德路能够看到一家高档一些的画廊吗?那里只是卖复制品,属于低档的装饰画,不能代表广东画廊的水平。现在广东画廊的生存难题主要是由于租金的原因。我觉得政府可以跟发展商合作,给一些倾斜的政策,能吸收一些更高档的画廊进去。

而且真伪与艺术品鉴定问题严重,也是制约广东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广东地区没有一个权威的鉴定机构,我们只有一个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但是它只负责艺术品允不允许出口的鉴定,基本上不会做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当代艺术更不会去鉴定。除了缺乏机构之外,也没有权威和知名的鉴定专家,缺乏像以前北京的启功、谢稚柳这种级别的,一出来就能威名远播、以一服众的专家,也限制了广东本地的收藏人群的进入。其实广东经济很好,想收藏的人也很多,但是他们觉得门槛很高,第一门槛就是真假,这是最重要的地方。现在很多人都想来买,但是在市场上或者拍场上买了东西回去四方询问,有些专家说真有些专家说假,他不知道该信谁。有一些可能是几个专家直接否定了,那他以后就不敢买了。往往很多是这种现象。如果有比较权威的机构,能够让他们去帮助和引导买家,可能会好点。

各界热切期盼政府扶持艺术品行业,尤其是在税收政策。

张向东:华艺国际拍卖在2012年度企业纳税的排名是全国第四,2011年排在第八,从业绩上来说,我们并不认为我们在全国做得有多么领先多么好,但是当这个数据出来以后我们自己也很吃惊,这能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除了嘉德、保利之外,华艺国际的纳税在2012年全国拍卖行中排到第四名,我们就能知道整个拍卖里面的水分有多少。所以广东的情况有没有那么差,但是它落后与北京和上海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前段时间我去上海,上海有两个情况我觉得广东政府可以了解一下,一个是正在筹备当中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另外藏家刘益谦的龙美术馆打算在浦西做一个更大规模的新馆。这两件事,上海市政府给予的支持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很明显感觉到上海的官方主导力度最近几年比过去力度要大很多。

何向民:刚才听张总说,华艺国际在2011年和2012年都是全国的纳税明星,我作为广东的拍卖人,觉得既可喜也可悲。可喜的是我们能够步入全国拍卖界的纳税大户,这是非常好的,证明了我们广东拍卖行的实力和数据的真实,因为从税上面是最能够真实的反映了你的成交额。可悲的在哪?华艺是纳税大户,但是从全年的成交额来说,可能是远远没有那些纳税低的拍行高。为什么广东这么大的省份,好的拍卖行这么少呢?这也和税收有莫大的关系。在广东我们一直是很严格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标准,但是在北京、上海对艺术品拍卖的税收政策是有一定的优惠和倾斜的,比如说规定的成交额全额4%的增值税,在北京上海一直没有征收,只有广东一直征收。成交额全额的4%的增值税,也就是说每件拍品成交了100万,就要交4万的税。如果放大到成交几个亿的话,可以想象这个税收是多大。为了税收这个问题,其实广东省、市税务局跟拍协都有开会研讨,也有出过方案,从2012年出了一个政策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之前一直都是比较严格的税收政策,赋税非常的重。这是政府在税收方面的问题。

其次政府现在提倡建设文化大省,对文化也投入了很多,但是这些大部分集中在硬件上面,比如说建设新的省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也很快在规划建设中了。但是博物馆里面的陈列品很多都是经常不换。再有这些博物馆它们的征集经费少的可怜,可怜到什么程度呢?10年前,我的工作单位是市文化局属下的,整个文化局一年的文物征集经费100万。100万的价格对于艺术品的收藏来说,现在别说多少件,可能好的东西一件都买不到。如果政府这样的投入的话,那博物馆怎么能增加藏品呢,怎么能去吸引广大民众去看收藏呢?

郭浩满:不仅是广东,目前国内画廊承担的费用在税务方面也是不合理的。画廊是按照营业额来征收的,卖50万作品可能画廊只赚5万,但是却按照50万来抽税,而且要先交税。为什么国际上很多画廊到香港经营,因为它是把所有支出费用扣除,你做展览的费用、租金等,好像你今年虽然有1000万营业额,但是有950万的费用,就抽这50万里面的十几点。这个是相当合理的税务。我觉得税这个问题还是要改善的。一天不改善,除非画廊业私下交易、现金交易,否则是没办法经营下去的,这是一个很客观的事实。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更关注这个行业,给予更多的宣传推广,起码从社会地位、形象中给予我们从业者鼓励。

广东艺术品市场,如何突围?

尽管目前广东艺术品市场发展落后了,但是要奋起直追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在广东市场的三大优势中,会展经济传统是否成为广东艺术品市场的翻身关键?自上海今年年中成立了自由贸易区后,广东自由贸易区的初步方案也已成形,范围拟包括广州的南沙、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横琴及广州白云空港。有消息称,广东自贸区近期将迎来商务部调研组的可行性评估,评估通过后将报送国务院审批。佳士得因为上海自贸区成为首家落户内地的国际拍卖行,并由此带动了上海艺术市场的发展。假设广东也有了自贸区,是否也能成为广东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突围关键呢?

吴晓南:我认为,保税区、自贸区这个地方确实可以成为广东艺术行业“造月工程”里的“月亮”。它实际上是一种公器,它有很多政策可以利用,而且有些政策已经存在了。这个区域是所有人、所有的拍卖行、国内外的画廊都可以进去的区域。因此它可以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突破点,也是广东艺术品市场的一个突破口。

鲁晓昆:因为去年商务部对广州定位为全球的会展中心,所以广州市政府很重视。广州每年两届的交易会,几十万的客商在广州,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来宣传广州的艺术品行业?我觉得广东省艺术品市场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怎么把这个资源聚集在这个平台上面,政府去引导、宣传、强调现在比较弱势的一级市场。目前我们在琶洲会展中心做了一个“艺术1000”艺术区,就是希望接轨与不同种类和国家地区的客人。

冯原:(图5,请做成圆形小头像)今天广东省文化厅委托文化部市场司下属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开展的这个调研,代表着广东省的文化政策本身,这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这个契机能够使得政府的文化政策转型寻找到一种新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必须要以今天的文化分类和文化的不同的态度作为依据。而在本次调研的带动下,或许能成为广东艺术品市场成功突围的关键所在。

在各位嘉宾各抒己见之后,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余丁在结合各方意见与调研组5个月的调研结果后,进行了一个总结发言:

余丁:未来10年,北上广如何并驾齐驱?

中央美院的国家艺术文化与政策研究这次受广东省文化厅的委托来做这个研究课题,为未来广东的艺术品市场的规划做前期调研工作。调研组从今年3月开始,历经了5个月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广东的艺术品市场和北京上海相比,确实有很大差距。但我看来,广东艺术品市场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除了北京与上海,其他的省份、城市没有办法和广东相比。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大省,它的艺术品市场实际上是最早的,只不过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提高它的水平、质量,这是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但需要肯定的是,在全国的范围里,广东的艺术品市场应该是位居全国前列的。

广东是全国首个进行艺术品市场规划的省份

在刚刚的讨论中,大家都在谈到政府的角色。我认为,政府在今天市场经济这样的环境中的角色不是包办文化。政府的职能更重要在于为市场、企业做好服务,发挥管理的职能。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它的顶层设计。如果从一个战略考量上来说,我们一二级市场中的各个主体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市场的问题,但是需要有一个做顶层设计、战略规划的角色,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就只能是政府。政府能够为未来的5年到10年做顶层设计,或者是能在政策方面引导、倾斜市场向某个方向去发展,这是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

像本次的调研,我们研究所是经过文化部的推荐,为广东省文化厅做规划的调研。在我们经验当中,全国这么多省份的文化管理部门,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是第一个进行艺术品市场规划的省份。广东此举是全国领先的。所以这样的顶层设计,我认为对于未来广东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所以需要更多的从业专家和同行人士参与、提出建议,这也是本次座谈会举行的意义所在。

(文李鑫)

下一页《收藏·拍卖》上一页聚焦印象派的美国藏家克拉克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拍卖》第1312期
·

陈三立与龙榆生佚函

· 聚焦印象派的美国藏家克拉克
· 挑战与机遇并重的广东艺术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