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产阶层怎样进入艺术品市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1-24 16:04:54 | 出版社: 《收藏投资导刊》杂志

吴海洲--受伤-布面丙烯-200x160cm-2010-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馆藏

中产阶层案例

文/本刊记者 王宁

姓名:刘海英

年龄:36岁

职业:民营企业家

收藏门类:水墨、抽象、年轻艺术家

年均收藏投入资金:40万

介入艺术品的收藏领域到底需要何种契机,或者说,艺术品收藏是否必须借助某一种特定的渠道去介入?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需要的。而造成这种特定感受的原因有很多,当然艺术品收藏的神秘性无需多言,其中所蕴含的和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也要求收藏存在一定的神秘性。古往今来,艺术品收藏一直都盘旋于上层精英人士手中,这也使得无形中在艺术品的收藏与大众生活间建立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但当艺术品收藏发展到市场化运作的当下之后,这种神秘性也随着艺术品的商品化而逐渐淡化。艺术品也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精神食粮,它更可以成为普罗大众休闲午餐当中的一道新菜品。

民营企业家孙海英在谈到自己进入收藏领域时说,“收藏可以说是我个人爱好的延伸”。由于孙海英平时喜欢看书,但实业家的身份也让他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读书上面,于是,艺术品这种与文化有着特殊联系的门类进入了他的视野。孙海英说,“通过买艺术品,我可以把活生生的文化形态放在家里,可以丰富我的精神生活。时间久了,艺术品的多层品质会显现出来,像一个文化链条一样,慢慢牵引着你对各种文化感兴趣。比如我买年轻艺术家康海涛的作品,这些作品就能传递给我一种(文化的)感觉。另外,收藏艺术品也是我和身边朋友建立另外一种沟通关系的桥梁。”

基于这种原因,孙海英最初选购的艺术品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也没有刻意的强调作品属于哪种风格或哪一特定门类。2006年,孙海英的第一件藏品入手,作品是艺术家贾平西1996年画的《天涯伴侣》,孙海英说,“那张画的意境非常感动我”。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孙海英慢慢地在机遇和对自我物质条件的衡量当中开始了有系统性的收藏,并逐渐的通过与专业机构的交流之后,将自己的收藏方向打开,从水墨、抽象艺术以及当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入手进行合理的收藏。

赝品在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当中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几乎所有藏家也都有过买错东西的遭遇,而一些急于求成的新近买家也更容易在利益的趋势下盲目的买进,在这样的情况下,交点学费,经受点挫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由于孙海英的收藏方式相对比较传统,目前的收藏用途也还停留在家居装饰与投资并重的阶段,也就不存在盲目的买进以求迅速增值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孙海英所说的,“赝品没买到过,捡漏倒是经常”。同时孙海英还解释道,“我在买东西之前会找业内的专家进行咨询,在这个过程中,也和朋友建立起了很好的信任关系。”

家具装饰为主,投资艺术品为辅的收藏理念在孙海英看来只是其目前的个人需求,但从长远来看,艺术品的收藏肯定会是一种投资。孙海英笑言“收藏艺术与投资艺术其实是不同的,我关注的是和自己更为亲近的作品,那可能不是完全符合市场的作品。所以近期就是作家庭装饰,挂在家里好看,满足我自己的需求。但从长远看,这肯定是一种投资,他们作品的价格在我手上这几年中,有的就涨了数倍多。”

迷茫和困惑

由于缺乏系统的艺术知识学习,做实业出身的孙海英对于艺术品的收藏也有着自己的困惑与迷茫,“艺术在不断地变化,它实际上不在我们的个人经验控制范围之内。收藏艺术品不像我们做实业,有商业逻辑在里面,时间长了,会把握住规律。”无法控制的艺术品变化规律自然成为了孙海英当前最大的困惑所在,但同时由于长期的实业运作经历,也让孙海英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当中选择了寻求另一种解决的途径,即在明知不可能完全的解除迷茫和困惑前提根据个人喜好买东西和从画廊买作品。前者无疑可以很好的满足孙海英个人爱好的延伸,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些喜欢的作品达到装饰家居的效果,而后者则是因为在孙海英看来“那里有一整个团队帮我把关”。

用30万来做一个资产配置

孙海英对于当前的艺术品市场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即中国市场的繁荣造成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复杂性与多元需求,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艺术品的选择就需要预留下一个选择的空间。而以30万的资金做出一个资产的配置,孙海英的选择是:贾平西、王川、马轲、吴海洲、邱炯炯等艺术家的作品。

专家点评:

王新友(知名艺术品经纪人)

我觉得刘海英是属于爱好型+增值性收藏者。

以这种方式介入艺术市场的人不在少数,在喜爱的同时,把闲置的资金用于收藏,一方面愉悦身心,也是全家人共同拥有的一种精神生活。另一方面这些作品这几年的回报率是对这些藏家很大的鼓励。这一类型的收藏,非常有意思,他们更能起到文化推广的作用, 他们的收藏行为也是一种文化行为。

刘海英的资产配置比较合理,因为他从开始做收藏的这几年一直是凭借爱好来进行的,每年拿出40万购买艺术品,仅仅占他整个资产一部分而已,我个人觉得,量力而行是他的最大的特点,是理性的收藏行为。我相信这一类型的藏家,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是将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应该关注的客户类型。

针对刘海英选择拿出30万来购买贾平西、王川、马轲、吴海洲、邱炯炯这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我认为是合理可行的。这几个艺术家的作品目前在市场上还有很大可挖掘的空间,所以在什么时机下买就变得很重要;作品配置里面既有传统水墨又有抽象及年轻艺术家,类别丰富,能给藏者带来不同的文化和审美体验。

1  2  


下一页公众舆论促公共艺术走向未来上一页市场加速两极分化 买家构成值得关注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五十八期
· 西学东渐--领衔宫廷画院的郎世宁
· 绚丽多彩的清代宫廷绘画
· 转舵——藏家驶入传统书画的“避风港”
· 市场加速两极分化 买家构成值得关注
· 中产阶层怎样进入艺术品市场
· 公众舆论促公共艺术走向未来
· 从未缺席的“美”
· 点亮“慈善”人生——艺术市场上的善人善举
· 2012年拍卖市场的那些“真”
· 2012艺术界风云人物——张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