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像颗闪亮的星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4-11 16:58:50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雅文虽然极力反对友友以音乐作为职业,但对于他现在学习音乐,也感到满意。她觉得音乐不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也丰富了成人的生活。音乐就好像诗词书画一样,是灵性的提升。有一天,她听见友友在音乐室里拉琴,美妙的琴声使她很惊讶。她不动声色,在没有人察觉到的情况下溜进房里,视线立刻就落在友友瘦瘦长长的手指上。她实在不敢相信它们可以从乐器里取出这么动听的音乐来。她眼光动也不动的停在友友双手的位置:他已经懂得如何准确地组织乐句了。琴弓正在把生命灌输到音乐里。那种组句法萦绕于她的心中,令她久久不能释怀;它很像演唱会里唱歌家表演唱腔。很难令人相信,友友只上了几堂课,水准便已经这么高,对一个刚刚过了三岁的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简单的成就。那天晚上,雅文好辛苦才等到丈夫回来。她再也按捺不住了。丈夫还来不及脱下大衣,她就冲口而出:“我有件心事要跟你说。”“我知道你会说些什么,但我得承认你是对的。”雅文的眼睛闪着光芒,跟着说:“我们的儿子应该从事音乐。今天我听到他拉琴,我完全给他征服了:他有一把能唱歌的琴弓。” “我真高兴听到你说了一些我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的事。”他停了一下,满心欢喜地知道两个人对于儿子职业的异议,终于可以消除了。 “我知道,你迟早会赞同我的想法。”他半真半假地说。证明了自己意见正确,他兴高采烈。“对,友友拉得好,像颗闪亮的星星。”他不得不承认。

友友拉琴已经有了很好的素质:持弓的手法、灵活的指法,和充分掌握的技巧。他记忆力惊人,毫无困难就记牢了所学过的和要记住的乐谱。他集中精神的能力很强,拉琴的时候,整个人都沉醉在音乐里。雅文留意到,友友练琴的时候,当她走进房里,他的反应不像其他的孩子,一般都会受到影响。友友却不会。他只顾拉琴,其他所有东西都置诸不理,直至拉完了那一课为止。雅文曾经接受过歌剧训练,所以对于友友运弓方面的特殊天赋,至为了解。但当雅文告诉友友,他拉琴时琴弓会“唱歌”,友友实在摸不着头脑。 “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友友稚气地问。 “呀……改天我再解释给你听。现在不行。改天,当你大一点的时候。” 友友成为大提琴大师究竟是命运注定如此,还是爸爸的意志?谁也不知道。但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发生的。父母亲的文化背景,肯定对他有影响。这点关系重大。

友友从父母那里第一次听到和学到的语言是中文。但在巴黎,他接触到另一种语言。这种文化双重性,使他留意到自己的种族背景,这个种族注重服从、勤劳、忍耐和纪律。他一年一年地长大起来,但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在两种文化中长大的。而这种双文化的教育对他个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雅文跟友友谈话的时候,从来不当他是个无知的小孩子。她有做母亲的人那种智慧,从来不挫孩子的好奇心。友友总有很多的问题要问,每一次他问问题,雅文回答他的时候,都加以解释,就像跟成年人交谈一样。她告诉他,没有什么问题是不重要或愚蠢的,要紧的是引发了智慧的成长就行了。雅文鼓励友友有好的思想,奖励他说“真棒,友友,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就寝时间是和家人共聚一起,分享乐趣的时光。雅文和两个孩子住的房间,有一张双层床。友乘睡在床的上层,雅文睡在下层,而友友的小卧床就放在她旁边。她没有给孩子讲简单的童话,代替的是问问孩子他们“今天做了些什么?”她根据他们的答案,给他们忠告和以古代中国纲常去指导他们。她强调仁慈、慷慨及无私的重要,也极力主张以德报怨。她反复叮咛说:“要努力不懈,以积极的态度去看人生。” 当孩子沉重的眼皮慢慢地闭上,“要努力不懈,以积极的态度去看人生”的叮咛也潜移默化,随他们进入了梦乡。不过,雅文睡不着。她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在漆黑一片的房里,从记忆中寻找往事。现在,她可以心境平和地回想人生里早年的日子,当时的日子似乎像个恶梦,不会醒过来。

下一页大乐器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正文一
像颗闪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