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拍卖会(1)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0-31 10:54:18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月某日,下午4:45,佳士得拍卖行的首席拍卖师克里斯托弗·伯奇(Christopher Burge)正在纽约一处拍卖厅里仔细地检查会场。五名工作人员蹲在地上,用尺子测量坐椅之间的距离,以便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摆些坐椅。米黄色的布墙上挂着塞伊·通布利(Cy Twombly)、埃德·拉斯查(Ed Ruscha)等知名画家的作品。有些人喜欢这种20世纪50年代的怀旧风格,也有些人觉得这样的布置像“高级灵堂”。

伯奇倚在黑色的木制拍卖台旁边,用英国口音开始练习喊价。“100万一次,100万两次,100万三次。这是艾米的竞拍人在电话中的出价。各位先生,你们没有出价。各位女士,你们也没有出价。”他脸上露出了笑容,“140万,后排的一位女士给出了140万……150万,这位先生出150万!谢谢!”伯奇看了看放电话的地方,工作人员两个小时之后才会把电话摆在那个位置。眼睛往电话看的同时,他心里在揣摩是否再继续等待加价。他耐心地等了一下,确认电话那边的竞拍人不再加价后,把头转向台下的那两位竞拍人,他想看透这两个人的心思,想知道他们还会不会给出更高的价格。他用温和的语气说道:“还有加价的吗?150万美元,这幅画属于过道边上的这位先生!”话音刚落,他举起拍卖槌果断地敲了下去,声音短促有力,吓了我一大跳。

这一槌表明了拍卖师的判断,终结了一件艺术品的拍卖程序,也把后悔刚才没有给出更高价格的竞拍人的心口敲得隐隐作痛。在一锤定音之前,伯奇握着手中的槌子在空中晃动,似乎在对台下说:“这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应该属于你。你看这件珍品多么完美,看看多少人垂涎欲滴。别再犹豫了,给自己一次机会,别太在乎钱……”然后眨眼之间,他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除了那位出价最高的人以外。一件艺术品的拍卖过程,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诱惑与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拍卖大厅就像是拍卖师与竞拍人的舞台,他们都想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地展示自己,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夙愿。但是伯奇经常做噩梦,梦见自己没有掌控整个拍卖过程,因为摆在他眼皮底下的拍卖笔记本上写的是一堆毫无头绪的乱码。伯奇解释说:“台下有好几百人,有的惴惴不安、如坐针毡。他们心里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表演什么样的节目,但他们不能大声地说出来,不能大摇大摆地走上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无法继续,我必须看懂拍卖笔记本上的信息才能控制住场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拍卖会(2)上一页第一部分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世界中的7天》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