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起了回国的念头。于是他写信给马衡和杭立武,详细叙述了在日本的情况,表达了自己想回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心思。 接下来就是等待,王世襄不通日语,每日下了班并无处可去,而工作又进展得不顺利,这让他在日本感觉度日如年。在数着日子挨过几天后,王世襄收到了郭志嵩的回信,说杭立武认为派一个人去日本并不容易,“既来之,则安之,工作一时不顺手,可徐图之。除非有特殊任务,不要急于回国。几时回来,须得到代表团的许可。” 对于这封回信,王世襄异常失望,他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报国无门。原本寄希望于清损会,但现在他知道,想回国就只能通过代表团批准。经过不少周折,王世襄终于将在上野公园的善本运送回国。 1947 年3 月初,王世襄回到北平,重返故宫博物院古物馆任科长。当时的故宫博物院,虽然已经建院二十余年时间,但由于中间经历了抗日战争,使得博物院百废待兴。除了已陈列开放或办公使用的地方外,不少宫殿房屋长期封锁,依然处在当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时的状态。文物与非文物界限不清,归类不明,在储存保管上混乱不堪。根据博物院的现实状况, 王世襄与马衡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归纳出了保管工作的要点——“弄清家底,加强保管”。 就这样,王世襄开始了在故宫博物院的基本建设工作。他首先将文物都集中到古物馆,开辟库房,修缮房屋,添置储藏设备,进行集中保管,然后将文物进行分类编目整理。在这期间,王世襄一边为故宫文物保管工作打基础,一边继续进行文物的追讨工作。这段时间,王世襄既要进行古物整理,又要负责房屋修缮以及文物修复,头绪纷杂,十分繁忙。那最初进故 宫博物院来完善自己《中国画论研究》一书的想法,也早已搁置,他甚至没有时间写任何关的学术文章。就这样,时间在繁琐的小事中又过了半年。 1947 年的夏天,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两个人到北京进行所谓的文化访问,参观各类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声称可以进行项目资助。故宫博物院此时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能有资金支持,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马衡亲自接待了该基金会的一行人,并向他们提出了资助印刷设备的请求。 秋冬之际,洛氏基金会回复了故宫博物院的请求,他们并没有像当初承诺的那样提供资金资助,而理由是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内战。或许是为了礼尚往来,他们提出可以给故宫博物院一个到美国参观学习的名额。虽然有些失望,但马衡等人还是觉得这个学习名额聊胜于无,借此机会,也能够见识国外先进的博物馆,为故宫今后的发展储备人才。经过讨论,最终决定派王世襄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