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紫砂壶文化决定价格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05 14:29:33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吕尧臣、鲍志强、顾绍培、谭泉海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以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吕俊杰、曹婉芬、毛国强等人的精品,拍场成交活跃。

吕尧臣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其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海外对其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机构屡有收藏。2010秋上拍的吕尧臣绞泥鸳鸯壶(一对),以89.6万元成交。此对壶线条流畅,线面配合得当,壶盖和壶钮仿照鸳鸯形状而成,形象自然,栩栩如生。壶把挺拔有力,整体没有一点“绵”的感觉。虽然线条繁杂,却干净利落,可见作者之功力。壶钮饰一鸳鸯,壶身也为一鸳鸯。寓意鸳鸯成对不分离,壶与盖也不分离。

客居北京的周桂珍是三位女大师之一,其作品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近代的艺术大师中如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壶上题诗作画。她与造型大师韩美林、张守智的合作,更引领了紫砂的新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都相继收藏她的紫砂作品。她所制作的集玉壶,1978年曾被选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的国家礼品,其制作的曼玉提梁壶则被中南海紫光阁选作陈列工艺品。从市场行情来看,周大师的作品市场价位稳定,适宜收藏。2010秋拍,周桂珍的作品大曼生提梁壶顺利跨过百万元大关,以123万元成交。

何道洪是一位难得的制作技术全面的紫砂陶艺家,熟练掌握各种砂壶制作技法,深知泥料特性及配色学问,兼具丰富的制壶实务经验与美学理论基础,其作品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他设计的砂壶稳重大方,精工细致,器形有力,动感十足,韵味深厚。2010年秋,何道洪制梅竹双清提梁壶以336万元成交。此壶以梅竹为题材,整器清新自然,壶身圆润淡雅,竹段提梁上嫁接梅段延伸至壶身,流畅自然。梅段纽接竹叶圆鼓嵌盖,饱满的竹段嘴与整器极度和谐,令人心生清风。

同级别大师的作品,业内也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异。未来紫砂拍卖市场可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即高古壶、紫砂七老艺人作品和坚挺的当代名家作品。

怎样投资紫砂壶

投资紫砂壶时需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初入拍场的爱好者,眼力不济,资金不足,经验欠缺,可从收藏中青年紫砂名家的作品入手。收藏中青年壶艺家的作品,不能只看现在的价格,还要看它几年后的价格。通过玩壶赏壶藏壶,收藏者不仅能怡情养性,还可以得到可观的投资回报。比如高振宇、刘建平、葛陶中等中青年紫砂名家的作品。高振宇生于江苏省宜兴市的陶艺世家,高海庚、周桂珍之子。他的作品从进入拍场时5万元起步,经过3年的市场追捧,其作品价格已跃升至十几万元,2010年初拍到了50万元以上的价格,到2010年秋拍高振宇的大隐元壶更是以134.4万元成交。业内人士对他评价极高,根正苗红,水平过硬。葛陶中师从沈蘧华,并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近身指导,从事紫砂陶艺创作,技术全面,制作精良,不断探索紫砂之精华,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来达到其更好的艺术效果。2008年,葛陶中的作品成交价为8万元,2010年秋拍葛陶中六方套壶,以26.8万元成交。中青年的作品价位适中,具备升值潜力。

起初,紫砂艺术品的拍卖行情并不稳定,这一过程中也不乏炒作的因素。如今,紫砂壶市场结构和藏家群体均发生了变化,种种迹象都表明,紫砂壶等品茗用具的收藏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其收藏群体逐渐扩大,成交率和成交价格都呈现出不断上扬的态势。

1  2  


下一页探问2011年春拍上一页聚焦两会中的艺术热点(下)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十期
· 李汉平:在时代中继续『写意』人生
· 不标新立异 不随波逐流——与李汉平对话
· 聚焦两会中的艺术热点(下)
· 紫砂壶文化决定价格
· 探问2011年春拍
· 古玉收藏家许国文: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 新邮回调“老邮”俏 纪念币钞齐走强
· 清早期犀角雕张骞泛槎:5年升值约8倍
· 大都会博物馆读画记(八)——倪瓒《虞山林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