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杯深受明清帝王青睐,清代乾隆帝尤好此物,曾收藏过两件“尤通”款的犀角乘槎器,现今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目前所知犀角乘槎杯盛行于明晚期,而其造型则来源于元代朱碧山的银质槎杯。张骞乘槎主题的犀角杯多为17世纪作品,仇大雄、刘木兰、黄蕙英等人及哈佛大学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均有收藏。在2006年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曾推出过一件清代张骞乘槎犀角杯,估价50万至70万美元,成交价203.2万美元,得主是中国大陆买家。此拍品长达32.5厘米,而且有“尤侃”的款识,成为了当时犀角雕拍卖的最高价。到了2010年纽约佳士得拍卖的时候,也出现过一件清康熙张骞乘槎犀角杯,估价120万美元至180万美元,成交价为310.65万美元,又创下了犀角雕刻新的拍卖最高价。 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犀角雕刻可谓是惊艳异常。除了张骞乘槎犀角杯之外,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明末犀角雕“兰亭序”杯和清康熙犀角莱菔尊的成交价均达到了3990万港元。综观拍出天价的犀角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就是料大质好。早几年在北京同仁堂药房中,犀角的价格每克3000元,2006年涨至每克6000元,这只是药材的价格,而犀角雕艺术品还有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价格当然更高,明代犀角雕每克超过1万元甚至更高,清代犀角雕每克超过6000元至1万元,已经为期不远,就连20世纪后的新仿品,如雕刻精美其质又是亚洲犀,同样将达到每克4000元甚至上万元。 其次就是雕工精湛。中国犀角雕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一是北京派,代表宫廷艺术,取材厚、大,表现皇室题材,工艺精美,不计工本材料;二是苏州派(包括嘉定),工巧荟萃,讲究文人气息,多取材兰亭雅集、东坡游赤壁等题材,用料次于皇家;三是广东派,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以花卉为主,用料较薄。中国历史上犀角雕刻工艺在明清达到高峰。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宫廷雕刻犀角器格外受到追捧。 再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流传有序,最好是名家珍藏,更是能够受到藏家的青睐。综观目前的犀角收藏市场,每每有名家释出珍品,总能引爆拍场。在2005年举行的“玛丽及庄智博夫妇文房瑰宝珍藏”专场拍卖中,一件明代犀角雕双螭海棠型杯,估价100万至150万港元,在藏家疯狂竞标下,最后由伦敦古董商Eskenazi以超过预估价10倍的1076万港元的天价成交。两件以3990万港元成交的犀角器,都是来自于“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专场拍卖,为著名犀角收藏家霍满棠的旧藏。而追根溯源,这两件犀角器最早是来自于山中商会的旧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