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探秘汕头“南澳I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1 13:26:09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将形成中国第一部完整水下考古发掘报告

5月15日24:00,在位于南澳县城南海阁酒店的“南澳I号”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汕头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科长辛国安,他被当地人誉为“汕头文物活字典”。辛国安是第一个见到“南澳I号”文物的专业人员。

2007年5月25日上午8:30,云澳边防派出所在“三点金”海域查获了21件古瓷器。辛国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5月26日凌晨2:00,派出所再次接报:又有船只在“三点金”海域进行打捞,后被边防人员控制。面对查获的文物,辛国安凭借职业敏感,意识到“这条沉船不简单”。5月28日他从省里请来三位专家,5月29日专家作出初步鉴定:此次收缴的121件古瓷器大部分出自明代万历年间。 2007年6月11日,广州“南天马”打捞船到达“三点金”海域,经专家下水摸查,这艘约17至18米长的明代古沉船,沉于海平面下25米至30米之间,船上及四周约有瓷器上万件。

根据“南澳I号”沉船的特点和环境状况,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南澳I号”的水下考古采用传统打捞方式,也就是先打捞“南澳I号”搭载的古瓷器,再视情况打捞船体。之所以放弃打捞“南海I号”时整船打捞的作业方式,是因为“南澳I号”沉船暴露在海床之上的船体上层结构已不存在,不像“南海I号”船体被淤泥覆盖,保存完好;“南澳I号”沉船位置在礁石区,沉井可能无法压到位,难用沉箱吊拉。

据“南澳I号”新闻中心提供的信息,出水文物经过清洗、脱水、脱盐、登记、编号、分类等专业处理之后,将作研究、陈列两个用途,并分三部分进行保管,一部分送广东省博物馆,一部分送汕头市博物馆,一部分将留在南澳。目前打捞出的“南澳I号”古沉船上的青花瓷器,有专家认为,主要是福建的“平和窑”及粤东“潮州器”。

辛国安称,“南澳I号”古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将形成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水下考古发掘报告。“南澳I号”的文物为证明“南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海口”提供了有力佐证,而且对于研究福建、广东明代窑址、造瓷工艺等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连线“南澳I号”,水下发掘进展值得期待

作为5月15日唯一到达南澳的艺术收藏类平面媒体,虽然行程仅有一天,但是记者始终保持着与南澳方面的联系。

5月16日21:20,汕头边防宣传干事林春伟向《收藏投资导刊》传来“南澳I号”文物图片近300幅。其中有青花凤纹盘、米芾拜石盘,一些瓷器多绘有“喜鹊登枝”“福”等传统吉祥元素;

5月19日,圆角状铁质文物出水。根据其形状推测,可能是明代已经广泛运用于军队的铁手铳或铁铳炮;

5月20日,大批人物造型独特的青花大盘出水......

5月30日15:40,记者在北京连线“南澳I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据崔勇介绍,水下考古工作受天气、海况影响很大,虽然今年天气较反常,但是目前工作基本顺利。截至30日,“南澳I号”出水文物近3000件,许多青花瓷器的图案非常精美,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的红孩儿、哪吒形象等,很生动,不过出水器型、种类还没有新的突破,接下来水下考古的进展情况依然值得期待。

据悉,截至发稿前,据广东省文物局消息新发现景德镇窑系的瓷器。此次水下考古工作将于7月上旬结束。有关“南澳I号”,《收藏投资导刊》将继续跟踪报道。

1  2  


下一页简介上一页小谈期酒投资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期
· “时尚”的沃霍尔与蒙德里安
· 《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待何时?——访浙江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浩
· 2010春拍后期大点兵 (上)
· 多元精品惊现春拍
· 匏器的收藏与鉴赏
· 识古藏真——台湾收藏家蔡国樑的收藏轶事
· 小谈期酒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