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诗人——赵鸿甫水彩画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2-11-27 08:53:38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风景源于自然与传统

“静寂的自然,有优美、有壮阔,置身其中,仿佛融化了身心,与之融为了一体……磅礴的气势、蒸腾的云雾,无不显示出自然无尽的创造力……对山的依恋、对山的崇敬却有增无减,也许是山的品性、山的品格更令我着迷吧。”赵鸿甫先生如是说。

作为生在黄土地、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中国人,赵先生骨子里有着中原人那种博大、坚韧的品性,更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幽默与浪漫的才情。在自然山水间,投入了感情,体察了山水的性情,然后有了感悟,再有表现,象道行的修炼,汲取了自然天地间的香气、灵气,而后步入无我的化境。

热爱自然的赵先生,同时醉心于东方传统的艺术。例如中国传统的二胡,一曲《二泉映月》技惊四座,是学院每年晚会的一大亮点。对传统的国画也精心钻研,尤其崇尚“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东方的艺术注重的是自然的本质而非表象,讲究的是“神似”而非“形似”;同时尊崇的是“以墨代色”、“墨分五色”,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也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之处。

赵先生擅长水彩湿画法,强调气韵生动的同时,也主张水彩画的创作过程是“水中作业”,运用大量的水可以在水彩纸上表现出宣纸的水墨韵味。在他的画作中,水色的交融宛若天成,尽显大气、宏伟之气象,而紧要处则又是毫发毕现,融东方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绘画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如这次展出的《汲水》、《千岁》、《太行魂》等作品。

《戍守》一画,雾色中的百年古树和古藤交织在一起,雾气充溢了整个画面,甚至飘至眼前,持枪的哨兵隐在深远处,画面似乎只是一种颜色的深浅变化,但是整体却是滋润鲜活、单纯高雅,颇具神韵的。恰似王维在《画山水诀》中讲到的:“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有时,在传统手法中赵先生又会加入现代的色彩,而他的色彩又往往不是真实的色彩,而是画家感受到的符合一定情感的色彩。外部色彩的光影被压缩到了极限,色调与色块的经营与组织上升到了主导地位,画面璀璨、夺目,正所谓“随类赋彩”,东方美学发展而来的独具个性的风格在此得到了新的诠释,如作品《秋韵》和《太行空谷》。对自然的体察和对传统艺术的感悟使他的水彩画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广度。

醉心于故乡的风景

赵先生“乡土系列”的代表作有《牧归》、《金色的山谷》、《黄河岸边》、《打稻谷》、《故乡的路》、《桃花源》、《梯田》、《黄土地》、《明日艳阳天》、《辉煌》、《冰际》等。这些作品中,有牧羊、造船、打谷子、修拖拉机、渡船、归家、秋收、上地、插秧、放牧、打谷场、养鸭等,故乡如诗般的风景展示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长卷。

这次展出的《黄河夕照》是他1979年6月的作品。想象着33年前,45岁的赵先生,站在黄河岸边,阔大河面上的渡船升起了袅袅炊烟,天空的色彩由深蓝、群青、浅蓝、青绿、淡黄到紫色,加上翻飞的水鸟,整个画面画幅不大,却气势非凡,夕阳的黄河壮丽万分,令观者无语,振奋、震撼都有。画面总是反映画者的情绪、也映射着历史,78年改革开放的喜悦也仿佛洋溢在这画面之中。

作品《乡恋》与《乡愁》是姊妹篇,故乡再平常不过的农村打麦场、郊外的茅草地,也能引起观者的共鸣,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不正是时时萦绕在我们心头的梦想的风景么?

“郊野系列”中的作品《雨后》、《惊蛰》、《暮色》、《晨曲》、《砍头柳》、《初雪》、《上学》、《油菜花》、《果园》、《郊外》、《春雨》、《秋歌》、《沉思》等,时间跨度达29年。这次展出的作品《黄河滩》写实又有时代感,采取了国画中的泼墨技法,百年的古树疏密有致,画面气势磅礴,一气呵成。

描绘生活了六十多年的故乡,才有了这些打动人的作品。像法国风景画家柯罗,郊外的一片树林、一条回家的路都能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俄罗斯抒情风景画家萨夫拉索夫说:“当你全身心地热爱大自然时,你就能体察到她的诗意”。常年的郊外写生,使赵先生的个人风格日趋鲜明,用笔用色更为豪放、简练,一幅幅愈久愈美丽的诗意风景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1  2  3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