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I:互动•看图习像” 艺术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1-11-08 13:48:26 | 文章来源:

 

策展人:原志阳

艺术总监:秦蓁

策展助理:李学敏

参展艺术家:蔡磊 董宇山 胡柯 刘朋飞 刘伟涛 刘玉洁 秦蓁 王海龙 谢莉斯 徐明皓 周铭 赵勇

开幕时间: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下午4:30

展览时间:2011年11月4日-2011年12月4日

展览地点:前后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北湖渠酒厂国际艺术园D1001)

联系电话:010-52023766

 

“选修”是我们在学校、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较为耳熟的一个词,其常规性语义通常被描述为“人物主体依据自己的行为能力与兴趣喜好对客体对象进行的一种自由性择取与习修”,它最终的结果是“有或无”。

之所以将本次展览定为“选修”,也是出于对当代艺术和大众的共生关系的考虑。如若将当代艺术与社会大众作为“选修”的一个释意范畴,在两者间进行一种常规性的“选修”描述的话,我们通常会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选修对象,而不会生成一种反观性的想法。实际上,就当代艺术而言,讲求“互动”与观众的有效参与一直是它力所倡导的,同时这也是表现它贴近于社会和生活的一面。当然,它的这种互动性可以表现在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以及新媒介等艺术子门类上,但如何在当代绘画和雕塑媒介上进行一种互动方式的探索,如何让观者有效的选修和参与到绘画、雕塑艺术的生成过程中去却是是有待探索的。这种探索对于艺术家来说,更多的可能是在形式、内容以及绘画语言通道的探索。对于展览策划者来说,可能是一种展览组合方式的探索,即“什么是一次较为完整的展览?”。对于社会大众来讲,他们是人们生活世界的主角和创造者,是艺术土壤的制造者,亦是艺术的参与者。三者间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与所有的艺术种类一样,当代艺术也本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源于生活表现在它以日常生活、当代社会为创作土壤,高于生活表现在它作品的呈现内容、方式以及思想上。

相对于本次展览而言,以当代艺术和观者的互动性为大背景,以自由择取的方式展开,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看图习像”的场景化叙述和观看人群的实践性体验是此次展览力求的。这种力求性体现在将艺术家所造之像(形)与观众所造之像(包括身体语言、情绪表达、文字语言、图像语言等)置于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中,去促成一次“选修”,从而去触发一种显性图像与隐性图像间的呼应关系,去挖掘图像背后对现今人类自身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关注和关怀。

就此次的参展的十一位青年艺术家来讲,他们均毕业于国内专业的美术学院,作品表现上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相同的人文性关怀。他们采用着新型的视觉图像对这一主题进行着微观的叙述和表达。细观作品,我们可以将参展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一、对当代社会中人的状态的关注,包括童年记忆、青春叙事、伤痕表达;二、对当下人们精神丢失和生命体的关注;三、对现代社会城市生活环境,即人类生存空间的关注。

 

1  2  3  4  5  6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