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国绘画作品展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2011-02-23 09:32:17 |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随着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自1993年之后,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时期。经济发展取代了意识形态批评,在此前相对匀质的中国社会开始走向分层,经济差异开始压倒意识形态差异。经济上比较匀质的和充满启蒙色彩的思想大解放的1980年代逐渐远去。在黄金的80年代产生的第一批职业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独立艺术家,在1990年代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一旦脱离了旧有的单位,也就意味着这些人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权力,但是同时也失去了体制的保护和曾经免费获得的生活保障。在1990年代,中国的中产阶级还远未出现,艺术家试图通过社会或市场的方式获得经济来源基本难以实现。因此,在1990年代,尽管独立艺术家大量出现,但是真正的职业艺术家却难以形成规模。进入1990年代之后,张立国开始以正教授的身份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执教。这一点保证了他获得了并不充足但却稳定的生活来源,这保证了他有时间和精力继续从事独立的创作。经过1980年代的广泛探索之后,在1990年代,张立国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建立在他此前所进行的绘画自律性的广泛探索之上,一种新美学开始形成。中国改革的目标——实现现代化,首先在张立国的绘画中实现了。这个现代化不是舶来品,而是真正建立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基础之上的现代化。张立国的绘画代表了新中国现代派绘画的最高成就,一种属于中国的现代性的美学,在他的作品中得以自然的体现。而进入1990年代之后,《影子》开始成为张立国最主要的创作主题,尽管这一主题在他此前的创作中若隐若现,但是自此,《影子》开始成为张立国新美学的最为有力的组成部分。

2000年之后,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开始带来了效果,大量的中产阶级开始出现,艺术品市场随之形成。中国的艺术创作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艺术家不再以盗火者或启蒙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更多的是以职业艺术家的身份被大众认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得传统的知识分子难以在专业化和技术化的社会中获得生存。广泛的知识与思想被细化的专业与技能所取代,艺术家也开始受制于风格和市场。自由创作的压力更多的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市场需求。2000年后,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退休的张立国,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己的创作。在延续了1990年代形成的美学特征之上,张立国继续探索,将这种现代性的中国特征进一步与个体性相关联。他选择的方式是将这种现代性与其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张立国的创作主题开始更多的关注其自身的日常生活。这不仅包括平时的生活,也包括他的记忆与童年。许多主题,如《缓山》,《心中的河》等开始反复的出现,并形成了系列作品。此外,此前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影子》主题,开始更多的被注入到各种生活情境之中,《影子》开始获得更多的特征表达。更为动态与更富表情的影子成为2000年之后张立国《影子》艺术的新特征。这样,在张立国的现代绘画中,在普遍的现代性之上不仅以中国文化为基础,而且还将个人经验融合其中,从而形成了他自身的最为独特的中国现代派绘画。

 

张立国的主要展览

1954年-1957年 在哈尔滨六中初中阶段任学校学生美术活动小组的组长

曾为学校画油画: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等科学家肖像画

1957年 在北京五十六中举办个人画展

1957年 书法作品《兰亭序》,经学校推荐,赴日本参展

1958年 绘画创作《降龙伏虎》一画被苏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收藏

1964年 油画《打麦场上》被选入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65年 油画《广阔天地》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同时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1967年 参加毛主席诗词交响乐舞台布景设计

1968年 为鲁迅博物馆创作油画《鲁迅在北大》,被鲁迅博物馆收藏,北京

1979年 参加第四届全运会团体操背景画设计,北京工人体育馆

1979年 参加北京美协画展,油画《深夜的灯光》,在北海公园展出

1979年 张立国、官其格、袁浩三人作品展,多幅油画在紫竹园公园展出

1980年 中央美院校庆展,油画《写意3号》,《写意6号》

1982年 编写三本讲义: ①大自然的美妙和我们的想象

②绘画的色彩

③形态观念的演变

 

1  2  3  4  5  6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