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岸瑛:研究工艺美术再生产避免再走历史弯路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 片长: 00:05:04 | 上传: 2014-03-25

 

 2014年3月22日上午9时,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再生产——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暨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年会”在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幕。随后,主办机构共同为“中国工艺美术振兴与应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并由清华美院副院长苏丹宣读《南通宣言》,百余名参会代表在现场签署宣言,宣告揭开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新篇章。本次学术论坛以“再生产”为主题,就如何接续由张謇开启的民族工商业之路,如何接续南通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如何振兴和发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如何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拥有全产业链的当代创意品牌展开热烈研讨。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副主任、《装饰》副主编陈岸瑛在接受艺术中国专访时表示:“这个会实际上是囊括了中国工艺美术研究的一流专家,除了极个别的因为有别的事情没有来,基本上一流的学者我们都请到了,甚至还有一些老前辈来参加理论委员会的年会。那么第二点呢我们是想请工艺美术实践届的包括学院里的也包括一些大师,还有一些著名的设计师。第三点我们还请了一些研究文化产业的,甚至一些企业界金融届参会,因为我们讨论的这个主题是工艺美术在当代的重新生产,它的一个创新生产模式的问题,所以它需要一个跨学科的跨界的融合。

我们这个主题也是经过了非常仔细的考量,最初是我们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来承办的一个活动,一开始我们想到了这次主题应该有所创新,我们想的以前对工艺美术的研究多半是从审美、风格等等上面来的,这次需要找的一个新的学术视野就是从社会生产这个角度对它切入。这个主题得到了苏丹老师的支持,我们一开始想的是“回归生产”,后来他把它改成了“再生产”,而且和当地的1895园区和张謇当年振兴民族工商业的生产状况是相关联的。

找到这个专题之后我们就和专家进行了沟通,以至酝酿了一个宣言,结果发现我们有很多共识,没有这些共识也出来不了这个宣言,这个共识就是工艺美术的生产模式在当代在发生一个剧烈的变迁,那么工艺美术在100多年来经历了很多坎坷,跟古代相比它都是衰弱状态,但它也有过,比如张謇那个时候还有五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都曾经有过短暂的繁荣,但是我觉得非常遗憾的是它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好的生产模式,而且和当时的一种社会生产条件,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条件并不契合,那么在21世纪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的看到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它使得工艺美术成为时代的一个亮点,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

我们会议的逻辑基本上是我们有论文集和发言,发言的嘉宾加起来总共有20多个人,这次我们论文集非常多,论文集印出来大概有500多页,共有将近60篇论文,其中有20多篇是特邀专家的,30多篇是从100多篇来稿中选出来的。

这些论文集和发言的结构基本上是这样的,首先第一就是一个宏观的、高屋建瓴的,对工艺美术时代的转变、对工艺美术的命运做一个思考;第二点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重新梳理工艺美术的历史,包括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最后就是像刚才论坛的第三场很多老师讲了一些当代的实践案例。我想说的是工艺美术在当代已经出现了一种再生产的趋势,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讨论它的一个意义就在于我们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它无数次的重新复兴或者其他,但是这很可能是一种盲目的发展和盲目的再生产,这个很可能又会造成历史的遗憾和悲剧,所以我们及时的找到学界的精英和业界的精英一起来郑重思考这个问题,不要让它再走历史的弯路,抓住非常重要的机遇。

我们五月份会做一次汇总展,我们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五个展览和一个高端论坛,这六个活动结束以后我们会在五月份到国家大剧院做一次汇总展,然后正式发表我们的会议论文集,到时候就正式出版了。同时我们的装饰杂志会推出一个专题——第五期,也是关于工艺美术再生产的,我相信它应该是中国工艺美术届还有理论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和一种创新性的思考。”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