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隐匿的公共空间——吴海洲访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9 13:50:38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专稿

谈“公园”系列作品

X:你是否对画面品质非常重视?每张画都画的蛮认真的。

W:这可能与学院背景有太大关系了。它可能是画面更完整。我现在觉得纸上的会好很多,

纸和笔摩擦的感觉可能比布更让我舒服一点,绘画性会更强。有时候我出去画一些小画,因为画布和画框很麻烦,只能用纸,渐渐地我发现纸更好一些。

X:你对于绘画品质这个事情怎么认识呢?

W:还是跟刚才说的一样,因为你就干这活的,就跟开出租车一样,你不能挑这个活,只能去接受这个事情,我就吃这碗饭,只能对自己严格要求,很正常,没有别的东西。

学院就是给你绘画的能力,像我们小时候,毕竟画了这么长时间,包括在附中,在大学它已经给你足够足够了。其实我有时候在刻意摆脱这种东西。

我教学生的时候,很多时候再在跟他们聊天,跟他们讲理想。讲了理想他就有冲动了,其实画画是一个很个人的事情。现在在教基础课,但是我觉得越是基础课越不能干预学生太多,因为他在打基础的时候给他一个特别的规定是错的。老师更多是给学生一个最大的空间给他发挥最好的个性。我们的绘画技巧跟文艺复兴时候的人相比什么都不算,那我们教学生还有什么可讲的。我们灌输他什么呢?他如果有热情自己会去看,去理解。

其实我的画里面很多都是我杜撰出来的,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从北门进去的时候,还有栏杆什么的,全去了,树也不是这样的。

X:这张纸上有很多小画的作品是有意创作的吗?

W:这张画其实与我在壁画系学习有很大关系,因为壁画系有一个对于空间认识的训练,跟油画系有个更大的差别。包括我们布展的时候,你进来一定会感觉到这个展览布置是颇有心思的。因为我在考虑,观众都是从二楼进来,当从那个地方上来的时候,你的视点一定会落在这个地方。所以这张画是特意为这个展览去画的。特意为这个角落去画的,它会让人感觉眼睛突然找到哪儿去落。

X:这张画(《人民公园》)比较像一个孩童的视角?

W:对,我跟别人都没讲过这个事情。这个我们小时候那种公园就是这种感觉,这张画对我本人来说有一个故事,就是我小时候住大院,有一天,有个比我大的孩子跟我说:“哎,昨天见你舅了,你舅跟他女朋友划船掉湖里了。”因为城市很小嘛,就是我小舅跟后来我舅妈谈恋爱,不知道船怎么翻了,俩人掉湖里了,特别逗。当我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件事情,其实很美好。他们现在年龄都很大了,这件事情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笑)

《八月桂》 150×215cm 2009

X:这张画描绘的是一对中年人?

W:这张画其实透视也不对,但很多人都喜欢这张画,尤其是他们60年代出生的人。我曾经说过,其实我们对于公园的印象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与我们的父辈这一代,他们会给你讲故事,告诉你怎么样,当他们不断反复的时候这些也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这真的不一定是一个公园,也许是河边。其实它提供给看的人就是一个情景,能让看的人走到这个情景里,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气氛。它跟这两幅提供的情感真的是不一样的。

而且实际当中,画里的很多情景你在生活里不可能遇到的。你看我处理的时候,这几个人要么是一个背影,要么特别模糊,它会有一种距离感,其实这都是给当代人看的。在这里面它有一种温情,传递给我们现在看的人可能会有共鸣,那我想艺术文化的意义就在于它的现实意义,要不我们就无病呻吟了。

   上一页   1   2   3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吴海洲《公园•佚事》作品展在偏锋新艺术空间展出
· 公园·佚事——吴海洲2010作品展
· 偏锋艺术空间 吴海洲
· 吴海洲个展
· 偏锋新艺术空间推出王川个展《逍遥与边缘》
· 品牌推广艺术 A+A第五回展亮相偏锋新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