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留学 > 留学要闻

人才外流愈演愈烈 “中国梦”还是精英之梦?

我认为,“中国梦”应该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让所有的人都看得见、摸得着,而且通过个人的才能和勤奋努力能够实现得了——这应该成为“中国梦”的基本要义所在,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宣扬、提倡乃至共同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先来看看相关新闻的具体报道。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国梦·我的梦》,希望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关于世博会的百年梦想。在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记者采写的新闻标题是:《开学第一课》让亿万中小学生共享“中国梦”。据该片负责人说,他们希望节目可以引导学生勇于追求梦想,努力实现梦想,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记者写道,“从陆士谔的世博梦到孙中山的民主梦,从方志敏的建国梦到钱学森的强国梦……《开学第一课》集纳的前人和革命先辈的梦想,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也激励着每一颗年轻的心灵。”而且,“‘我们,是和祖国一同成长的。’著名影星章子怡用自己走向国际影坛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祖国日益强大,我们的文化才备受关注。每个人小小的梦想汇聚起来,就成了国家的梦想。”

由此可以看到,这里所宣扬的“中国梦”,无论是“世博梦”、“民主梦”还是“建国梦”、“强国梦”,大都是个人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希望能够实现的宏大理想,用章子怡的话说,就是“国家的梦想”。从所报道的大多数知名人士在谈论自己梦想时的内容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这使我想到,6月份,在中央公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作出解读并继续建言献策。我在相关媒体上读到了曾参与起草和制定该纲要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先生的文章《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才外流”》。王先生提出,在如何应对“人才外流”的问题上,“打造‘中国梦’是核心战略,对内让国民相信能够发挥才能,对外让全球人才向往到中国安家”。但从文章中我们看到,由于该文主要是针对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而写,又是谈论如何应对“人才外流”现象的,所以,文章所提出的我们需要打造一个“中国梦”的内涵及其相应措施,更像是“人才之梦”或曰“精英之梦”。

当然,无论是把“中国梦”解读为“国家之梦”还是“精英之梦”,我都表示赞同,也认为在教育之中十分有必要,但同时对此也有些疑问:仅是“国家之梦”或“精英之梦”的“中国梦”完整吗?它能深入普通中国人的人心吗?

由此我想到了“美国梦”。“美国梦”缘起于美国殖民时期,在19世纪得以大发展。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美国梦”的意义有所变化,而且在20世纪更是不断遭到人们的质疑与批评,但其基本要素并无变化,且至今仍然被大多数美国人视为一种普遍的信仰。若是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梦”就是:在美国,每个人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都可以获得成功,过上美好的生活。在这其中,人人平等、大家机会均等乃是其灵魂,而人的才能、勤奋与坚忍不拔则是必要条件,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则是下层阶级向上层阶级的流动。

如果比较一下“美国梦”与“中国梦”,我认为,前者过于强调物质财富上的成果及其所带来的快乐,或许是其致命的缺陷,而“中国梦”过于强调强国、精英,而且过于注重在精神激励的层面上谈理想,也有其显而易见的不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上述报道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感兴趣。比如:为什么那位在泥石流中遇难的舟曲小姑娘韩璇想当老师?章子怡所说的“每个人小小的梦想”指的是什么?她走上影坛(包括国际影坛)之前的小小的梦想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到“对内让国民相信能够发挥才能”呢?可惜的是,这些内容,文章和报道都语焉不详。

如果把建设强大的中国当作是盖摩天大楼,那么,那些强国之梦或许就像大楼的骨架与亮丽的外壳,而支撑这座大楼的坚实的地基,则应该是个人那些小小的梦想。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中国梦”应该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让所有的人都看得见、摸得着,而且通过个人的才能和勤奋努力能够实现得了——这应该成为“中国梦”的基本要义所在,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宣扬、提倡乃至共同努力的方向。因为,唯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实现更加宏伟的“强国之梦”!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