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四:关注公共事务 向世界发出声音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7月15日刊登题为《绿芽》的一期文章说:CYCAN在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就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召开峰会。2007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由7个有着应对全球变暖共同愿望的组织发起。CYCAN的赵祥宇说,中国4亿青少年需要让人们听到他们的声音,需要就气候变化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组织的主要项目是在中国52所高校鼓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做法是进行调查、举办在校培训和出版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书籍。从一开始,项目的目标就是到2012年将高校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
然而,对于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来说,这是一个困难的时代。自3月政府要求小型非营利组织在接受外国资助前获得公证,这使得政府对这个领域拥有更大控制权。
方捷与大多数同伴们都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问题都是紧迫问题,尤其是还有无数中国人生活贫困。
特点五:网络化生存
《纽约时报》网站发表文章称,近年来,中国年轻人热衷于无偿为流行美剧(例如《越狱》和《绯闻女孩》)制作非官方网站,而这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领域一个较为显著的发展。流行美剧播出仅几小时后,中国人便可制作出中文字幕,之后上传到中国的文件共享网站上,免费与他人分享。
对此,中国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的创始人王微表示:“网络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去歌厅、去酒吧、和朋友聚会以及外出购物。在网络上,他们也可做同样的事。” 每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似乎都在建造自己的在线集团,提供在线游戏、购物、博客以及公告栏。和美国一样,中国国有电视网络也担心娱乐会向网络转移,使年轻人厌倦电视。因此,他们正以《美国偶像》为蓝本制作选秀节目。
现年18岁的黎宇飞(音)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大学生。在日常网络生活中,他写博客、下载韩国电视剧、经营两个音乐网站,还玩在线游戏。“大约从11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做这些事情。现在,我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上网。”他说。
特点六:行为现代观念传统
美国《商业周刊》发表文章说,随便造访中国某个城市,你会以为这个国家在西化。年轻人坐在星巴克店里喝咖啡,给朋友发短信,打网络游戏。不过,别被这一切蒙了。毫无疑问,2.4亿中国年轻人正日益现代化,但他们没有丢弃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比如对家庭的责任感、中庸或和谐之道,以及对亲情的看重。简言之,中国的“Y一代”没有变成西方人。
“Y一代”也称“Y世代”,是美国首创的名称。所谓“世代”,是指某一时期内出生的一代人。在美国,曾因小说《X世代:速成文化的故事》的流行,引起社会对“X世代”的广泛讨论,“X世代”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Y世代”是按字母排列,接在“X世代”之后的一代人,一般将1978年到2000年视为Y世代“时期”,主要指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出生的人。
“Y一代”中国人对于事业期望很高,他们希望通过刻苦努力达到目标。不过,尽管他们的流行形象是“自我一代”,但我们发现他们其实仍秉持传统价值观。被问及“什么对您真正重要”,45%的人回答是“家庭”,17%说是“朋友”,12%说是“事业”。“Y一代”自认对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甚至父母的兄弟姐妹负有责任。
很明显,“Y一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仍深具中国性。他们看上去跟上一代人不同,但做事的出发点和轻重取舍是相似的。中国的“Y一代”现代化了,但没有西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