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换季的当口,各大时装屋纷纷应时而动,还未等得及清理完上一季的旧衣裳,便兴冲冲地挂出“New Arrivals”的标签。在射灯的打照下,那些新衣裳仿佛在高调地宣称:“错过我,即错过了最新的潮流。”非常佩服发明“潮流”一词的人,又不是暗礁顽石,仅凭女人的一尊肉身,真的无法在汹涌的大潮中岿然不动。于是“潮流”成了女人另一个“生理周期”,叫大家季复一季为衣狂。
然而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每个人女人原本在季节更替的时刻,往往抵挡不住的“潮流”一物正慢慢被一种叫做“风格”的东西取代。它不为潮流所动,破时破季,茕茕孑立,可以将女人带离被“潮流”奴役的局面。
死潮流,活风格
现今的时尚界,主流与非主流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评判的标准也越来越混乱。全民的通吃的设计已不可能出现,是不是自己的“菜”,才是唯一值得关心的问题。
1947年,Christian Dior祭出“New Look”而一举改变时装面目的壮举让人唏嘘良久,Vera Wong更是大叹“时装已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性”。设计师们不再是“发明家”,而成了杂耍者,他们也不再妄图通过服装改变人类的身体,而仅仅是藉由服装来表 达自我。在时装工业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时装编辑们,以往以“算命”见长,她们通过总结、归纳秀场上的共通点,进而预测下一季的流行,而如今摆在她们眼前的是每季400多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秀,谁能总结出JIL SANDER与BALENCIAGA究竟存在何样的共通点?而他们却各有拥趸,不为流行所左右。
电脑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深蓝”战胜棋王,却依旧无法为时尚“算命”。当然在这个浮华的产业背后,每个买家在挑选新品的时候,都捧着厚厚一叠数据与分析表格,用看似“科学”的方式来把握“潮流”。而聪明如ZARA、H&M者,更是依靠对潮流的严格分析与快速的反 应,获得潮流所带来的丰厚利润。然而,经济专家告诉我们,一旦连在农贸市场卖菜的农妇都开始投资股票的时候,请及时退市。同理,一旦身边每个人都恪守每一季的潮流来穿着,那潮流本身便已死去。Vivienne Westwood痛心疾首地说:“现在人们的穿着方式真是糟糕透了。每个人都看起来相差无几,每个人穿得都很中庸。”这便是过分依赖潮流的后果。
想象一个女人把每季的潮流元素统统穿在身上,是件多么滑稽的事。纯粹的审美并不存在,它必须依附与某个社会理想中,并通过着装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人选择将自己安全地塞进套装中,以获得主流社会的身份认同;有的人选择奢华浪漫的时装,以张扬财富与地位;有的人穿着昂贵的极简主义时装,已经同“肤浅”的爆发户严格区分开来;有的人喜好街头风格,以服装来界定谁才是自己的“哥们儿”……“风格部落”(Style Tribe)的形成,展示了人们各自的价值观与生活形态。这种开放与活跃特质恰是热爱时装的理由,也是成熟的时装社会所应该具有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