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视频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韦嘉访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9-29 11:45:36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艺术中国:在你的作品中总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滴血的刀叉,喷火的眼睛、隐身的马匹,带有很多超现实感觉,您是怎么设想这些细节的?

韦嘉:其实我现在还是觉得,我的创作,你刚才谈到的这个问题,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我怎么样来选取它,怎么样来选择它,我觉得更多的靠的是一种直觉。我可以在大的一个方法论的支持下,要想,我想要什么样的画面,我想传递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感觉。但是我觉得,从思考的角度上来讲,仅此而已。我靠什么东西来填充它的画面,我要的东西是一个虚的东西,我怎么样通过绘画语言,实实在在地通过颜料的堆积,把它变成一个实物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我真的是靠一种直觉,包括一些细节的选择。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出于这样的一种感觉的东西,比如刚才我说的那种写日记的东西,它的出现相对来讲是一个小的符号,这个符号,我的感觉是一个成长的代价。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中间,都会付出这样或者那样的代价,伴随着你的成长,其实就是在不断受伤、愈合,受伤愈合的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甚至变得比较强大。

 

艺术中国:在你的作品中几乎总有一个赤裸的男孩,你创作他的初衷是什么?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映像?还是一种标志性的符号?

韦嘉:不算一个符号,其实我也画过一些穿衣服的,但是我觉得,我没有刻意地去放大它到底是穿衣服还是裸体,这个概念对于我来讲不是特别的重要,我是根据我自己画面的需要来做的。常常有时候我觉得这样一个画面,画了一个穿衣服的,这个衣服怎么我都觉得别扭,要么干脆就画成裸体的。而且我尝试在这样一个心态下,如果真是赤裸裸的,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当中,我们的心态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们在穿衣服和不穿衣服的时候,思想和情感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一下子就觉得没有保护了。比如我画的夜行服,通过很简单的元素来说一个我们对未知的东西买这个保险,我们对不确定的未来,或者未知的可能存在的危机感,我们来提前做一些准备。但是到底这个准备真的有没有用,我不知道。我想我画面探讨的其实是这样一个问题。

我觉得还是有依据的,其实我通过绘画这种方式来寻找那个未知的自我,通过那个未知的自我,因为这个自我的存在肯定是有共性依据的,我不可能在这样一个社会条件下,我这样一个成长背景,其实所谓的个体不是纯粹的一个个体,你在不经意中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是否乐意,你其实就是一个社会人,你不能做到一个特别单纯的个体,我在追寻这样一个未知的自我的个体的情绪里,可能它带给我的有一些对于我们共性的一些思考,和我的一些体验。

 

艺术中国:你现在的风格已经非常个性化成熟化,你认为你今后的艺术风格还可能有大的改变吗?

韦嘉:变化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觉得,可能不会变得完全不维嘉…了,可能还是一个脉络,但是想象的是我应该更加放松,所谓的放松不是简单的技术语言的放松,或者更加具备单纯的书写性,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从情绪,从思考点,一直到做的过程中间,绘画的呈现,我希望都能够更加地放松一些。因为至少作为我自己来讲,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我更能够体会到一种绘画的敏感,我希望能够体会到这个,而且我希望它具备足够的挑战性,我不愿意,我特别害怕重复,我觉得绘画的乐趣恰恰在于,你在未知的体验中间,带给你的未知感。比如说我脑子想要一个图示,一个东西,但是我画的过程中肯定是有变化的,和我脑子里最初的图象是有距离的,但是这个距离不一定是坏事情的,没准这个距离感带给我新的体会,我能够抓住这个点,继续往下走,没准就得到特别不出乎意料的,特别意外的更加让我满足的结果。所以绘画的乐趣在于这个过程。我最近来之前,刚画了一张小画,这个小画所有的过程中间都很痛苦,每天画完都觉得不是我想要的,不顺,老觉得我画得不够顺。但是最后,我觉得我把我所能做的,所能在上面投入的努力和尝试都做到了,都做够了,没有办法再画的时候,我说那就把它结束了。在结束的一刹那,或者隔天再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画其实还行。我在经历了自己很痛苦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改造的过程中间,我觉得最后还是认可它了,这种情绪上的转变,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艺术中国:做为70后画家的代表人物,你认为同过去艺术家相比,70年代的画家是不是更喜欢沉浸在自我营造的世界里?

韦嘉:我这样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从客观上来讲,这一代人大多以独生子女的形式来出现,我们从一开始,从小长大的轨迹中间,我们就是不断地被长辈们包围着,而我们身边没有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我们其实是很孤独地成长的。所以我觉得,就显得我们这一代人那么自我,那么从挖掘自我来出发自己,他是没有办法的,你只能这样,你从小就自己跟自己玩,你的对话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你关注的东西肯定是从自我的感受来出发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可能真的很共性的一些表现特征,就是不断的放大自我,把自我对于生存,对于社会的一种感受放大了。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很多是自己在给自己找的问题,他不是说一个社会或者强加给你的,他是自己在跟自己过不去,其实这么讲,人不管你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生存,这种忧虑、这种茫然若失、这种情绪是肯定的,伴随着你成长,你在不断的成熟中间,你在不断走向衰老的中间,不管你在大的社会条件这样的东西都会出现。这种落差我觉得会有的,我们所谓的高度物质文明其实是表面的假象,在我们所谓的一个那么现代化的城市里,能够看到一些最好的就是代表商业精英化、或者及其落后的东西,融合在一块,本身这种落差很奇特的,它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这个只能在中国可以看出来,我们这些艺术家在这样的状况下生存,这种体验是肯定会带给我们创作动机,带给我们的思考,这中间会有很大的落差。

 

艺术中国:前些年美术界对于绘画的文学性一直有争论,你怎么看这一问题?

韦嘉:反正我自己觉得这种叙述性的东西,其实在作品里已消退掉,因为在文学作品里边它能够很好的东西,你为什么通过形象的语言来做它呢?形象语言做毕竟有转换和解读的问题,他解读可能没有文字表达那么充备,恰恰在解读的不确定性,就是每个观众来看,可能他有感觉,但是他的感觉从很大的程度来讲,和你艺术家是不一样的,他恰恰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儿,他的触动是不一样的,如果每个人来看,那就不好玩了,你可以以每个方式替代,你的艺术的存在,它就失去了它一个最有效的根基了,我认为会通过一些观众来完成你这些想法,就是你只是给他一个东西,你要吸取一些感觉,当然能感动他,能让他发生自我的联想和思考,但具体的思考和想象是否跟你的艺术家想象的一致这不重要。

我还是比较看好,我认为绘画它并没有衰退的可能性,前些年说的绘画的死亡,我自己是不赞同的,仅仅从一种形式上来说使得焕发新的生命确实很困难,但是一些人通过他们的思考和完善,没准会发生一些变化,其实我们说的事不一定是一件新事,但是我们用现代人的解读方法来解读它,再来呈现它,在呈现的过程,它可能跟传统的,跟熟悉的那些,跟我们看的很腻的,没有意思的东西我认为会拉开视觉的距离,所以从大的写实绘画来看是有机会的,事实上看西方最近几年从传统的平面绘画,所谓复兴在西方很多的画家身上都可以看到,而且你确实有同感,我看到的这些画和以前的画确实不一样,我认为他们的转变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和价值的标准。

 

艺术中国:你目前在年轻画家里享有盛名,同时也受到市场的巨大追捧,你认为这种名与利的诱惑对自己的艺术发展会有消极的影响吗?

韦嘉:我认为这个提法是对的,其实一直在给我自己讲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不怕在这中间迷失掉,至少我对自己的认识能够保持一个相对清醒的头脑,对我的设计和认识,就是我知道我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但是我认为这种东西肯定对我的心态会有影响,这是肯定的,没有办法否认,我认为现在找我谈的人很多,我认为很烦,其实我不愿意跟很多人谈,你谈的越多,其实意味着中间的百分比毫无意义,花了很多的时间去谈一些毫无意义,我并不是关心事,对我是有影响,对我的正常的创造的心态的延续是有影响,而且说是我很怕,我经常在想象你受到这种追捧,或者得到的肯定不管是市场上的或者业内的,我认为这个东西没有彻底的保险,也许市场的环境不好,可能他就不来追捧你了,我就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的时候,对我有变化,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考来使我的心态更加的平和,即便那天到来的时候,我依然能够坚持我自己想做的。

我觉得是,尽管我觉得市场现在一两年看是不错,所以我也认为从很大的程度上讲它是假象,最后能走到最后的我认为是坚持自己的道路、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人情怀的东西他才可能走到最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