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深圳设计师勇夺香港“环球设计大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12 10:12:07 | 文章来源: 深圳特区报

张达利设计的“城市档案文字墙”。



王文亮设计的“可可唛家居美庭旗舰店”。

金奖得主王文亮。



2011“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3月6日晚在香港演艺学院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在全场颁出的十几个金奖中,中国内地设计师占了两个席位,而且均来自深圳,他们分别是张达利和王文亮。

其中,张达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深圳馆创作的“城市档案文字墙”获得空间展示全场金奖,并同时获得日本评委黑川雅之的评委奖,此外他的团队还擒下了一个铜奖和一个优秀奖。而王文亮的“可可唛家居美庭旗舰店”作品摘得零售店面类的金奖,此外他还获得两银三铜及一项评委奖。这两位设计师成为该奖项的“大赢家”。

在文字中读懂深圳

2010年上海世博会深圳馆以“大芬丽莎的微笑”迎接全世界的观众,而在深圳馆的一个角落里,悄然藏着张达利设计的“城市档案文字墙”。其实,当时这件作品所处的位置并不讨巧——它位于一个大斜坡的上方,大斜坡投影着斑斓的光影,而人们需要从旁边的楼梯拾级而上,才能在一个类似阁楼的地方看到它。然而只要你看到了它,就难以忘记:斑驳的文字仿佛从天而降,三十年的深圳纪事连缀成一幕天罗地网向你袭来,而当中闪现着若干以鲜艳颜色标注的语句,则将三十年的大事记突显在你面前。

其实这件作品的构思源于2003年张达利参加平面设计在中国主题展“深圳设计·设计深圳”时的一件作品。当时他用木皮编织起来,再用丝网印刷一次次地将道德经印刷在上面,形成了文字的迷宫,以此表现“打破陈规”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用了近十年。

这种艺术语言后来在世博会深圳馆中达到高潮——在《深圳记事》近200平方米的墙面上,有3/4是使用这种方式制作成。由于深圳馆的文字墙空间面积不大,张达利决定通过设计文字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他把文字用双重宣纸在手工丝网版上多次重叠印刷,为此他还专门在八卦岭租借了个工厂顶楼进行拼接作品。工序虽然极为复杂、繁琐,并且修改重制次数多达十几次,但张利达都是在现场亲自指导完成。此次的作品可以说是既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准,又不失传统的内涵,是传统工艺和当代表现手法碰撞后的结晶。

这件作品还被本次大赛的评委、日本设计大师黑山雅之评为“评委奖”,他评价说“复杂的几何切割形状,与自信而细致的纹理图像巧妙融合,建筑风格相当大胆。展馆展示遥远的时空,与成千上万的故事呼应、对话、回响,融入远处的装饰图案。展馆主题是深圳市民延续的故事、记忆和梦想……展馆以戏剧性的变型来反映这个城市的转变,并巧妙地编成一个开放、具包容性的伟大空间”。

在“舱”中体验睡眠

在设计界,王文亮是颇具声名的新锐设计师,初始从事商业摄影、平面设计,继尔转向空间设计。近年来的王文亮更多地出现在室内设计的领域。2009年在iF中国设计大奖中,王文亮凭借其对某厂房外立面改造及内部空间设计作品,一举夺得室内设计类的唯一金奖。其后又先后夺得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亚太室内设计大奖的金奖与银奖。

在此次香港设计师环球设计大奖中,王文亮凭“可可唛家居美庭旗舰店”作品摘得零售店面类的金奖。他告诉记者,“可可唛”是个纯进口的家居品牌,以天然乳胶、棕麻为材质倡导源自自然,因而在卖场设计材质的选择上尽可能体现产品的内涵,其店面实际是个关乎睡眠的体验中心,因此他以“舱”为设计概念,来呈现温馨、舒适的感觉。

平面设计师玩起空间游戏

众所周知张达利是以平面设计出身的设计师,但他这次获奖的几件作品,都是空间设计。在面对同一个空间,平面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的想法会有什么区别?“平面设计师在玩空间设计时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一切设计的基础来源于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师会把一些细节带入到空间设计中,他们注重图形语言和细节语言。”张达利告诉记者。而与平面设计师相比,室内设计师可能更侧重于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张达利是在2002年前后开始涉足空间设计这一领域,他在空间设计中一直坚持要把平面语言融合到其中,其代表作有“新茗堂”、“香舍会”等等。这些作品都抛开了传统的设计理念,采用各式各样的新型材料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到外墙、格局,小到屏风、窗户、吊灯都能体现到设计师的用心。比如,他会用双重玻璃夹着宣纸,形成若隐若现的屏风;在随处可见的废弃电路板刷上漆,不规则地码在墙上,做成了装饰墙面……作品完成后还有不少的室内设计师前往参观,惊叹道“原来空间设计还能这样玩!”而张达利认为这些都要归功于平面设计的“童子功”,因为平面设计在设计领域上走的比较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运用到空间设计中则会有新的发现。

但王文亮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平面设计师的专业背景未必是优势,反而是一种劣势,他们在面对空间时呈现的视觉的平面化,在纵深空间、体量方式的表达上难以转换。

相关链接

“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前身是“香港设计师协会奖”,自1975年创办,经过36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今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设计大奖之一。今年“香港设计师协会设计奖”改名为“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并接受亚太区以外国家的参赛作品。今年的赛事评审团由十四位国际设计大师组成,共吸引超过两千多份来自世界各地四十个不同地区的参赛作品,设计项目涵盖平面、产品、空间和新媒体设计,规模空前盛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