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
近几年大陆各地都在将古人留下来的一切产业化,不管是房子还是园区,都要变成一个产业。但是忽略了文化的再创性和创意,如何创意、再创是认识本身的事情,不是创意来了就来了。我的行业是剧场,我们每天晚上的演出,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是呼吸同一个空气,就算有DVD可以回家看,但无法复制看戏的经验本身。我经常被问的问题是,如何准确猜测市场?
可是,在创意事业中去研究市场,还不如研究自己心中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我这句话是针对创作者、创意的人来讲。每天研究市场的趋势,最多是跟风。怎么创造一个市场,这才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可贵之处。
《宝岛一村》是2008年底演出的戏,那是全世界经济最惨的时候,居然有这么一出戏票房非常好,三年后还是场场爆满。那时候一些杂志报道了这件事,说在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有少数几个先知知道市场怎么样。我看了觉得很好笑,我们怎么知道市场在哪儿?其实我们做文化创意产业,如果想市场在哪里,去追那个市场,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陷阱,因为它是很虚的东西,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是来自创作者本身的内心,那个东西反而是最重要的。
对导演来说,你在关注什么,你的作品就反映出什么。最重要的不是舞台的灯光、布景、设计,反而是看你懂不懂人,懂不懂各式各样的人。对人心的理解是导演最重要的功课。
乔布斯说过一句名言:消费者不需要事先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他是针对iPad要上市时记者问的问题--这么成功的产品你做了什么调研?他说什么调研都没有做,是我们的工作是来指导他们要什么。我也一样,你来看我的戏也没有说事先要知道你看什么,是我给你看什么。
1985年,在台北,我的剧团第一个作品、我的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是非常实验性的作品,探讨相声在台湾的死亡。评论家说,这是用相声来说相声的祭文,是实验性的做法。想不到它得到了巨大的商业市场成功,大到我们自己都想象不到。后来磁带出了以后,卖了100多万套,200多万卷,台湾只有2000万人,这还不算盗版的数量,他们说盗版是5倍,我都不敢相信。它成为了当时的一种现象,一个非常实验性的作品突然之间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第二年我们压力更大,我们拿出的作品是《暗恋桃花源》,这个作品一直演到今天。如果25年前你跟我说,你来做一个作品,让它25年后还在演出,打死我都不知道做什么;如果当时有人跟我说《暗恋桃花源》25年以后还会演出,打死我也不相信。我们只能在那个时空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有一个分析告诉你说《暗恋桃花源》可以演25年吗?完全没有。完全就是出自我们的创作愿望,演出之后能走多少场戏没有人知道。最厉害的好莱坞导演也不能告诉你他的电影到底有多少票房。慢慢地在行业里做久了才能有个大概的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