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社会测量,测量团体为南水股份有限公司客家山歌合唱团。
作品:声音的社会测量
设计师:林其蔚(中国台湾)
台湾70后艺术家林其蔚说,他是本届双年展第一个到深圳的艺术家。9月初他就来了,为他的展出做社会调查。
在市民中心的地下展场,看到林其蔚沿柱子围起来的黑色屏障。他会在里面用6台投影机,用6个深圳音乐团体的声音,通过一条120米的带子,让观众变成磁头,阅读带子的资讯,形成巨大的和声。“我不会做事先说明,哪怕观众读得跑调。”在深圳,众人出来的将是什么声音,他也不知道。
通常,这样的表演,林其蔚说可以有十至六七十人。“在斯德哥尔摩,二三十人,出来的和音像教堂里的声音,也有的像菜市场的声音,大笑,很快乐。在北京,他听到的是很整齐的大声诵读的声音,在悉尼则很杂乱,没有同一性,声音个性化很强。”不同地方,人群形成的声音风格完全不同。透过这些声音,人们可以读到一个社会,一种文化。
具体的做法是在未告知游戏规则的状况下,观众依螺旋形座次就座。由圆心由内而外,循序传出一条缎带,其上绣有不具意义之音节组合。开始会有部分观众先念诵缎带上的文字,渐渐在多数人的重叠反复朗读下,须臾形成轰轰然之和声。此一音团由弱而强,缓慢、有机、不间断地持续发展着。磁带音乐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主角,在此一实验状态中,观众的任何临场反应皆被接受为演出的一部分,而群体互动形成的音团被视为声音的社会雕塑,或者说,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的社群互动测量。“但里头也有不念的。”
这种展示互动性很强,创意的形成,缘于林其蔚对声音的敏感和痴迷。林其蔚是90年代台湾噪音演出场景中活跃的策划人之一,曾经主持台北县“后工业艺术祭”活动。他一直以装置、绘画、录影、行为、噪音等媒介手段和材料,探讨“声音与身体”的主题。从2004开始至今,这种被称为“音肠”的演示已达四十多场。程度是先安排观众就座,准备好后就传带子,让大家跟着念,这个过程会被录制下来。传完后,他会让大家看过去的个案,而他们刚刚参与录制的声音,就成为下一次展示的延续。
深圳人围坐在一起,到底会发出怎样的和音?这让他非常好奇。所以,当被邀请来参展,他欣然应允并悄然早到,做足功课。“只要能达到让我的作品能完成展出的状态,我就不会放过这样一次机会。这是一个艺术工作者的态度。 ”他认为,能达到作品完成的状态,除了器材场地,关键还是艺术家与大众主观的投入。问及他希望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他说:“我只希望以艺术来测量深圳社会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