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全国首个跨界产品营销中心打开电子艺术全新商业之路 艺术需要量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6 09:38:09 |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杨琳

 

5月20日,全国首家E-LIVING HUB跨界产品体验营销中心在上海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隆重开幕。大约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着几十件以现代民用多媒体技术加上艺术的思维模式制造出来的多媒体现代产品,包括电子桌、电子柜、电子立牌等,电子艺术作品成为日常生活办公品。该营销中心由今年2月刚刚成立的上海电子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原上海电子艺术节总策展人、现上海电子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英姿表示,这是电子艺术节公益性与艺术性的延伸,将电子艺术产品化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其目标就是朝着商业和市场去的。

 

商业学术两条腿走路

她说,商业和学术两条腿走路是他们在举办电子艺术节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模式。“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白,电子艺术本身一定不是曲高和寡、自娱自乐的,其技术一定会是被大众所应用的。”周英姿说:“其实我们一直在创造的并不能说是电子艺术,准确地说应该是科技艺术。而电子艺术节一直都在讲求科技艺术作品的展示,正确而言是一种从概念到艺术呈现的过程或者行为。然而,这些过程是都是暂时性的,留在人们脑海中有可能是永久的,但不是物质实体。一个新的事物从诞生到被社会所广泛认知,其实是非常需要物质的呈现的,而且需要在不断积累后达到量化。艺术也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需要量化的。”

周英姿指出,营销中心这个物理空间是供人们来体验、购买的。有了这么一个平台和空间,才让人有一个承载想象的地方。很多行为其实也是发生在展厅之外的。例如,产品租赁,而且租赁不仅限于上海;另外还有大型工程项目的接洽等。

对于营利后的打算,她告诉记者:“我们相信后半年这个板块的业务会不少,营利也会不小。如果有收益,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成本开销和市场打造,另外人力的扩张、后期运作以及研发资金也是重头。这里所说的人力扩张,是指寻找由几个人构成的小型科技企业,我们出资对他们进行改良和优化,然后将他们吸纳进来。”

 

脑力也可以持续销售

原张江超艺多媒体系统总经理胡俊介绍,“超艺”从1996年诞生至今已有15年的积累。他告诉记者,在与eARTS合作之前他们就关注过电子艺术节,从第一届就开始了,而且每届都看。他说,艺术节上的作品与商业产品是不一样的,艺术节上呈现的还是艺术,而“超艺”创造的则是一种工具、一种载体,不过其中可以承载艺术。就像IPHONE一样,有艺术性也有使用性,但实用是主体。他认为,艺术往往是可缺也是不可或缺的,艺术起到的是一种引领,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是在有了艺术的想法或者思维的时候,就会落地到技术的支撑,两者一结合就是称其为界面化生存。也就会产生一大批趋之若鹜的客户。所以,艺术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在这里,要解决的只是孰重孰轻的问题。

他告诉记者,“超艺”能够像现在一样把艺术融入到技术里,并形成产品,整整花了7年时间。他说:“如果说我们2002年之前一直是在卖脑力,而且还是一种唯一性的消费的话,那么2003年我们开始意识到艺术也要量化的概念。

他说:“脑力并不一定要体现为唯一性。脑力也可以让很多人去消费。‘苹果’就是最好的例子,PC是脑力,微软也是最好的脑力,但她们却是持续出售。所以,脑力与持续销售是不冲突的。关键是如何把东西量化。艺术是可以量化的。只不过要找到正确的定位。我们的定位是很简单:就是应用艺术。”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美国电子艺术研究院十年回顾展
· 绚烂多媒体支起《北京传说》魔幻太空
· 瑜舍展出多媒体装置艺术作品
· 多媒体,当代艺术“绩优股”?
· [专稿] 五根调羹 - 五人多媒体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