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数字艺术展惊艳杭州(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08 09:34:49 | 文章来源: 新浪收藏

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

“艺术杭州2009·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将于4月9日至13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数字艺术大展,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12位顶尖数字艺术家,其中包括金江波、丰江舟、卜桦、缪晓春、谭力勤、洪强等当今中国数字艺术领域代表人物。

杭州成为中国之最

本次邀请展的策展人、数字艺术中国组委会秘书长王泊乔介绍,这次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艺术博览会、数字艺术中国组委会共同主办,是“艺术杭州2009”的一项重要活动。“艺术杭州2009”是与ART北京、上海艺术博览会、广州艺术博览会并称的我国四大艺术博览会之一,每年4月举办。

由于数字艺术目前我国尚处于不被理论界和收藏界重视的阶段,所以以往罕有数字艺术作品在四大博览会中亮相。本次“艺术杭州2009”,大胆将数字艺术展作为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展览活动,可谓艺博会的一大突破,也在本年度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艺术博览会的PK中成为独一无二的亮点。如今,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不仅仅改变着世界,同时艺术进入了数字艺术新阶段。就数字艺术而言,全世界的艺术家目前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我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如果未来艺术杭州仍能坚持将数字艺术为特色之一,则将走在中国艺术学术界的最前沿,引领时代风潮。

中国版工业光魔亮相

乔治·卢卡斯于1981年创立的ILM,因为制作了《星球大战》三部曲、《终结者》3、《变形金刚》、《侏罗纪公园》等影片的3D特效而闻名世界,美国前任总统George W. Bush,曾授予工业光魔“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大奖。当斯皮尔伯格决定开拍科幻巨制《世界大战》后,他联系的第一个人不是汤姆·克鲁斯,而是工业光魔的丹尼斯·姆仁——因为他不敢断定丹尼斯是否有空。

在本次“艺术杭州2009·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中,就有一位被称作“中国版ILM”的艺术家亮相,他就是缪晓春。缪晓春自2000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顶级艺术大展,在中国数字艺术界地位崇高。

从2002年起,缪晓春开始使用数码技术创作巨幅彩色照片。那些作品始终让人联想到诸如中国社会不断深入的商业化,那个古代文人的孤独与盘桓,以及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对比等。近年来,缪晓春索性舍弃了镜头,直接用电脑软件来创作3D艺术品。他参加这次大展的作品名为《坐天观井》,以历史经典绘画作为视觉表现结构的基础,创造出一系列奇异的当代蒙太奇形象和虚拟现实。

基于对历史图像的主观释义,缪晓春“坐天观井”依托的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荷兰绘画大师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代表作“欲望花园”(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缪晓春在此把中国成语“坐井观天”反用为“坐天观井”,如果说“坐井观天”是比喻人的眼光狭小,认识有限,难以把握宏观世界的本质,“坐天观井”则是形容把人放在空中反观微小的事物,也与“坐井观天”一样难以认清微观世界的本质——即使互换观看的位置,认识事物能力的局限性是相同的。

莫斯·博斯的作品是一个分为三部分的组画,两边侧翼打开时,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主画面。在左翼展现着天堂,中间是人类追求麈世的愉悦,右侧是地狱。在缪晓春的版本中,他依照最初的构图重建了这三个画面,但植入了他自己的图形和人物角式。通过三维软件,缪晓春把视线超越各个部份正面表达的影像,而看到隐藏在后面的画面。他重新演绎博世三联画中似乎不为现代人理解的种种细节,以这个时代的语言来描绘作品。透过这个再演绎的创作,新创立的一套谜团隐喻了缪晓春氏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对生与死的看法。

观赏完这部长达16分多钟的作品,我们惊讶地发现,缪晓春的动画技术,堪与卢卡斯的ILM相媲美。在艺术表现方面,缪晓春试图将镜头中的画面置于一个超长构图框架之中,并将这一构图风格与中国古代绘画相结合。他认为传统的国画,无论横轴还是竖轴,都与西方绘画在其固有的时间性上存在根本不同。与根据焦点透视法构成的西方绘画 (或照片)相反,卷轴画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场景和与之相应的消失点。同一个人物多次出现,就像一个叙事者会带着观众去看画。数码技术使他能够在3D影片中实现这一源自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他可以将许多图像拼入一个单独的画面,创造出极其微妙的细节张力和精细的拼接转合。这种“卷轴”式演绎,让缪晓春的数字艺术,沾染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气氛。

本次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的主办方,将缪晓春《坐天观井》当作重头作品推出,在展览现场的大屏幕上反复播出,这也是这件中国数字艺术巨作首次亮相杭州,届时观众可一饱眼福。

卜桦新作直击金融危机

本次“艺术杭州2009·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中,中国动画代表人物卜桦,将携她2009年的新动画《慌慌》和2008上海双年展作品《野蛮丛生》参展,同时展出的还有她在2009年创作的数字绘画《重逢之前不必惊慌》系列。《慌慌》和《重逢之前不必惊慌》的主角,依然是卜桦培育多年的“北京小妞”,而在《慌慌》中,“北京小妞”一改以往骑鸟、斗龙、打弹弓等形象,开始玩起了吹管——不但自己玩,还和多部片中配合良好的伙伴梅花鹿一起玩,甚至是,片中的背景人物也都人手一只吹管,不停地吹着什么。《重逢之前不必惊慌》系列画中,我们看到了以往在卜桦画作中难得一见的中式长廊和苏州园林背景,还有古代绘画中的散点透视。

本次大展的策展人、著名艺术评论家王泊乔介绍,卜桦的新作,反映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的芸芸众生态。吹管其实只是一个小道具,片中的人们,用无意识的吹管动做,来排解心中的恐慌、茫然和焦虑。自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以前固有的很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失业、焦虑、贪婪心态的集合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恐慌和茫然,在危机面前,人性中的阴暗面和人的渺小,暴露得淋漓尽致。

王泊乔透露,卜桦在酝酿了一年之后,于今年年初终于决定用动画艺术,表现这场危机下的芸芸众生相,当时她还在担心是否能够做得好,毕竟以前她的作品较少涉及这种大时代题材。当《慌慌》完成之后我们惊异地发现,它竟然是如此的完美,又是如此的深刻。与卜桦以往的作品比起来,《慌慌》既有视觉形象上的联系性,又有大量创新元素出现。例如,贯穿全片的吹管,即便拿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件排解焦虑和烦躁情绪的上佳工具。从《慌慌》可以看出,卜桦的艺术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加成熟,更加完美,而其未来的发展,更是不可估量的广阔。

金江波神奇预知大萧条

如果说,卜桦冷言旁观金融危机的作品《慌慌》,可以用完美来称赞的话;那么我国第一个新媒体艺术博士金江波自2007年初就开始凭借敏锐的经济嗅觉,预知这次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到来,则只能用“神奇”来形容。

2007年,正常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金江波综合各方面情况认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悄然临近。他背着照相机来到东莞,用镜头记录了当时外资企业从东莞撤退的场景。一幅幅人去楼空、垃圾满地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2008年10月,在北京墙美术馆举办的个人摄影展上,艺术评论界一致认为,金江波是最早记录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艺术家之一,他敏锐的经济嗅觉,甚至超越了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顶尖经济学家。

金江波参加“艺术杭州2009·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的作品,是一部神奇的“电子书”。这位“经济艺术家”的作品,非常值得期待。

电子教父演绎《绝句》

一接到本次“艺术杭州2009·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的邀请函,被誉为中国的“电子教父”的著名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欣然应允,表示将拿出新近创作《绝句》参展。所谓绝句,是指在一个屏幕上,同时展示5幅并列的古画,这5幅古画的画面都是处在运动状态中的,并配以电子音乐,令观众在轻微的视觉紊乱中,体味到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植入和感染。5幅古画中的伏虎罗汉、洗象图、婴戏图等形象,都有深刻的古典寓意。音乐声中,5福画中人物都在做着各自的动作,灰茫茫的尘埃从天而降,渐渐积落了画中人身上,弄脏了衣衫。就在尘埃即将落满之际,画中人同时一抖身子,尘埃尽去,然后画面重新开始……

这件组品的创意和内涵均令人拍手叫绝,从天而降的尘土,隐含着作者对当今环境问题的忧思。丰江舟1986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早在20世纪90年代,与宋永红等人成立了国内首支肮脏摇滚乐队“苍蝇”。苍蝇乐队的歌,充满了对自身处境的肆意破坏、嘲弄与挑衅,音乐中充满对中国摇滚的不满与颠覆意图,具有无可比拟的崩离感与放肆的破坏力。丰江舟由于在苍蝇乐队的卓越表现,被美术圈内中人称为“摇滚教授”。如今,著名实验话剧导演孟京辉舞台剧,如《恋爱中的犀牛》等多媒体效果和背景音乐大多由丰江舟操刀。

丰江舟默默致力于数字及多媒体艺术创作,已经有10多年之久,其声音装置艺术《噪音检查》2003年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引起轰动;2007年的声音映像装饰《复眼》,获得学术界很高评价。这次参展的作品《绝句》,可以看出丰江舟在多媒体艺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他将自己以往最常用的声音元素与画面结合起来,而且初次关注以往很少涉及的环保内涵,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国际性。

香港艺术家异军突起

在中国艺术界,不大经常能听到香港艺术家的声音,倒是香港的收藏家,经常因为收藏顶级中国艺术品而频频亮相。而在“艺术杭州2009·国际数字艺术邀请展”,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12位国际知名数字艺术家中,居然有Ellen Pau、洪强两位香港艺术家。

策展人王泊乔介绍,与传统美术和前些年流行的所谓“当代艺术”不同,香港的数字艺术,具有很高的水准,有很多潜心致力于创作的艺术家,也有很好的艺术氛围。虽然很多香港数字艺术家都是业余身份,都有其他的职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能在数字艺术的道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也不妨碍他们将拥有更辉煌的未来。

洪强是一位著名香港数字艺术家他于2004年成立了“燕老米的雅”实验室,从事新媒体艺术研究及有关互动软件研发与应用工作。他参加本次大展的作品,是一件名为《道生一》的触摸屏互动艺术品。参观者的手指只要在屏幕上划过,就可以激发电脑程序,让道德经中的文字涌现在屏幕上,并随着手指划过的线路走游。洪强认为,万事万物都会有着自己的宇宙轨迹。正如人的生命一样,无论多募、长短,快慢,都是沿着自然轨迹的运行,但所谓的轨迹却是各自各不同和各自各精彩。洪强尝试以书写汉字笔划的过程及书法的美学概念把中国人天地间每一个生命的单元,种种彼此相关但又矛盾的生命轨迹,以一个具时间性的新媒体艺术表现型式呈现出来。

Ellen Pau的本职工作,是一位放射科医生,她也是香港媒体艺术家团体录映太奇的创办人及艺术总监,亦是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筹委会成员。她参加本次展览的作品,是视频《回收电影院》。这是一段来回自我切换的投影编程,其内容为一段香港临海的高速公司。它记录了一个移动摄像头,录像中的汽车、海水,朝着不同的方向,并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会给观众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视觉刺激和丧失方向感。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2009 NPPA年度报道摄影奖作品
· 公众视野: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
· 2009CCII PK环球设计明星挑战赛火热报名中
· 时髦生活另类无比 10大怪异创意家居设计[组图]
· 创意点亮生活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