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设计--第六届上海双年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8-11 09:22:26 | 文章来源: Boubo.com网站

      

    展览时间:星期二,2006年9月5日--- 星期日,2006年11月5日 
    展览地点:上海美术馆,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456号

    今天,我们生活在设计无处不在的时代,社会、生活和艺术,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设计往往被与功能化和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以设计为题,旨在打破艺术和实用之间的那种过于简单的对立关系,对艺术与设计、创作与工业、生活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反思,力图重新恢复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焕发其能量与活力。

    设计这一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创造形式将我们引向生活美学、技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的思考。设计在不断地自我超越,“超设计”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推动者。“超设计”反映了我们时代共同的美学目标,艺术家希望探讨的是一种以“设计作为材料”进行观念创作的艺术。在此,设计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创造出一种功能性对象,更重要的是,它还贯穿着美学意志,包含着艺术价值和社会理想;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出一个作品,它还指向一系列生活方式、社会理想和历史计划。在这个意义上,设计走向了“超设计”。

    在以往五届展览的经验基础上,第六届上海双年展将继续坚持立足本土经验,面向全球境域的文化姿态,坚持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构想,以“超设计”(HyperDesign)为主题概念,旨在针对“设计”这一当代视觉文化和消费产业中极为鲜活的重要元素,探索“设计”现象背后复杂、交错的社会牵连和文化内蕴。进而从美学形式、生活方式与社会历史模式三个层面,思考和揭示设计的涵义。超越设计表象,打破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藩篱,建构“设计”的人文视野,推动设计-创意文化的推广和提升。

    构架:

    “超设计”由3个分主题组成:“设计与想象”、“日常生活实践”与“未来构建历史”。

    设计与想象——设计通常被视为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而实用性往往被认为扼制了想象。然而,设计中的想象正是在功能性的地平线上展开的,设计中的“受限制的想象”、“有条件的自由”,对于当代艺术的公共性与意义重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一单元将向大家展示当代艺术大家是如何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构设计对象,对设计进行“再设计”。

    日常生活实践——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艺术与日常生活实践区分开来,把艺术看作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事实上,日常生活不但为艺术想象提供了经验和土壤,而且更加重要的,它还是当代艺术的舞台和战场。对生活的设计是艺术的日常生活实践。它符合设计的本意,也承接了艺术的初衷。这一单元将激发艺术与日常事物的交汇,在艺术家的日常实践中构筑社会生活的美学思想。

    未来构建历史——未来充满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未来的可能性恰恰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既反照着今天的现实,又建构着未来的历史。这一单元将从未来视角回溯和反思作为未来之历史的现在,将当代艺术的实验观念与社会历史的乌托邦想象结合在一起,探讨历史与未来观念的建构与演变过程。

    靓点:

    1.最具时代性、大众性和文化针对性的学术主题。2006上海双年展将深层反思设计现象,进一步谋划大众生活,推进都市文化,锁定——“超”时代的“超设计”。

    2.最年轻、新锐的国际策展团队。本届上海双年展邀请了国内外6位著名的策展人,共同成立第六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划团队,其成员包括张晴(中国)、黄笃(中国)、林书民(美国)、李圆一(韩国)、迦弗兰科·马拉涅罗(Gianfranco Maraniello,意大利),以及乔纳森·沃特肯斯(Jonathan Watkins,英国)。助理策展人肖小兰,张晴为总协调人。

    3.进一步向城市机体延伸的展览格局。本届上海国际双年展“超设计”将于2006年9月5日至11月5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与此同时,本届双年展还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发一系列分展馆,围绕着“超设计”这一主题,发掘上海城市的设计基因,更深地契入城市母体,开发双年展系列活动,增强双年展的社会影响力。届时,上海将向全世界献上一场视觉与创意的盛宴。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