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内容简要:

艺术中国:提到青春,两位艺术家对青春有哪些回忆吗?

王光乐:我上学的时候精力用在各个方面,专业课,文化课,看杂志,和同学一起玩。当时觉得有大把的时间,涉猎非常广泛,精力很充沛。

向京:我和王光乐都是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的,年轻时最好的时光是在央美附中。附中当时的学习强度很大。

艺术中国:两位艺术家在大学毕业时对艺术创作有哪些困惑吗?

向京:我觉得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懵懂的,上大学的时候觉得有很多时间可以挥霍,但是在毕业的一瞬间进入到一种恐慌的状态。毕业的学生会有一种从保温瓶里出来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觉得是一种必然。就在这样恐慌的状态下我和几个女孩举办了一个展览。但是即使有展览的举办当时的自己还是不知道做什么。当代艺术有很多形式,但是自己要选择什么还是比较迷茫,面对这种状况想要找到自己的坐标非常困难。

王光乐:我是一个想法比较早熟的人,在大三的时候开始自己搬到外面,从学习和生活上就开始体验自己,这让我精神和物质上都比较独立,更让我尽早的进入到一个创作的状态。这样的选择让我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自我认知,我知道自己以后的艺术道路要怎么走。

艺术中国:第一次和艺术市场发生接触在什么时候?

向京:在大四将要毕业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展览,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接触画廊,当时一件作品几千块钱,后来被拿去拍卖。

王光乐:毕业我就成为职业画家就开始接触市场,签约三年,后来换过三、四个画廊。

艺术中国:在艺术创作上两位艺术家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创作思路的?又是怎样坚持的?

向京:创作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每个人都是在非常艰难的过程去寻找自己。现在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有的选择了一天班都不上,这是非常幸运的,但在我们那个时候就不太可能。我在2007年才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当然,上班不上班,是不是在这个体制里作为艺术家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艺术中国:王光乐作为自由艺术家会不会羡慕体制内艺术家的稳定生活?

王光乐:那些都是附加的东西,我不会去羡慕。我只会根据作品来判定艺术家,只要是有好作品的艺术家,我都非常羡慕。

艺术中国:成为职业艺术家有哪些艰辛的历程?

王光乐:这些艰辛一般都是家人告诉我的,我自己反而感觉不到。我觉得艺术家不要把自己搞的太特殊了,要先完整自己的人生,再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艺术中国:两位觉得现在的青年艺术家和你们当时相比有什么不同?

向京: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和艺术的形态更多元,这点我非常羡慕。和我们当时相比,中国的变化特别大,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艺术方面的。这样的变化是一种可能性和生命力,而可能性就意味着一切。中国在这方面比国外的整体环境要好。

王光乐:现在的选择面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晚熟一点比较好。先去了解和尝试各种可能性,再去判断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艺术中国:您觉得青年艺术家在面对市场的时候要有怎样的心态?

向京:我认为要先去经历,经历了才能了解,了解之后才能有自己的选择。

王光乐:市场是一种手段,是一个桥,要经过市场达到自己的艺术追求,不要停留在市场这个层面。

现场与观众互动

观众1提问:两位老师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人收藏自己的作品,您是怎样看到收藏的?您对藏家有什么要求?

向京:收藏是创作之外的,很难控制的东西。我认为好作品是硬道理,很多事情只能等待。艺术市场是外部环境,不管碰到什么环境,都要坚持做这个事情,坚持做才是最重要的。

王光乐:我对藏家的要求只有一个,他能看懂我的作品。

观众2提问:向京老师对艺术衍生品有什么看法?

向京:现在的艺术家不得不面对艺术和市场的关系。我觉得能做好艺术衍生品是需要一定才能的,他要兼顾艺术和市场。就我自己而言,我不喜欢跨界这种说法,我认为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度非常影响一个人的创作。但是我还是试着去理解。现在的年轻人生长在一个商业的环境中,我相信年轻的一代会出现大量的艺术市场人才。

观众3提问:王光乐老师,您会把艺术品都交给画廊来打理吗?画廊是否能维护您和您的作品?

王光乐:我的作品基本是交给画廊来打理。一个好的画廊应该是维护艺术家的。但是如果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时候也要相互理解。

观众4提问:王光乐老师,我看到过您的早期人体素描,美院本科的教育对您有哪些影响?

王光乐:美院对我非常重要,我现在要动用的艺术功力都是在美院形成的。

观众5提问:两位老师对艺术有没有过怀疑?

向京:我时常会想这个问题,随时怀疑。我对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非常在意,所以一直处于反思的状态。除非我不做这件事情了,这是对一件事情的彻底否定。

王光乐:我对从事艺术从来没有怀疑过,有没有人欣赏,有没有人理解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我坚定自己做的事情。但是别人对我的质疑,自己对自己的反思这些都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