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生活> 音乐

火了的民谣,依然在路上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7-09 09:51:06 |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由两个80后男孩组成的好妹妹乐队,凭借其质朴的民谣曲风走红。供图/东方IC

由两个80后男孩组成的好妹妹乐队,凭借其质朴的民谣曲风走红。供图/东方IC

本报记者 李红艳

7月18日至20日,知名巡演品牌“民谣在路上”将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三场。四年前,“民谣在路上”从北京启程;四年后,它又回到了北京。不同的是,其演出场地从只能容纳几百人的Live House,变成了可以容纳千余观众的大剧场。

在这四年间,民谣风越刮越猛。酒吧、剧场、选秀节目……人们能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看到民谣音乐人的身影。有人兴奋地说,在继上世纪80年代的校园民谣热之后,民谣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但是,“民谣在路上”的掌舵者卢中强却有些迷惘地说:“我越来越搞不清楚什么是民谣了!”

民谣风又起

四年,260场,“民谣在路上”完成了一次巡回。和刚出发时相比,如今的“民谣在路上”显然已聚集了足够多的人气。就拿即将在保利开唱的这三场演出来说,据卢中强透露:“三场演出票房势头还不错,开票一星期就卖出了10万元。”

不仅是“民谣在路上”,各种名目的民谣演出如今多得很,民谣音乐人的曝光度也非常高。比如《董小姐》的创作者宋冬野,去年到今年就安排了上百场巡演,甚至还唱到了台北。即将于本月举行的张北音乐节,原本主打摇滚乐,竟然也塞进了他这样的“小清新”。

凭借一首《画》在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上一唱而红的赵雷,去年在全国巡演了一圈,三个月唱了45场。“现在关于独立音乐的演出市场和氛围比前两年强多了。”赵雷连连感叹,“以前大概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才有Live House,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都有,我就曾经去徐州、淄博、景德镇演出过。”

和赵雷一样借助电视荧屏走红的民谣歌手还有不少,从《董小姐》《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到《南方姑娘》《狐狸》,登上电视选秀舞台的民谣作品几乎唱一首红一首。“一个即使没有名气的民谣歌手,很多人可能也会有好奇心想去听听他唱得怎么样,这对民谣本身来说,就意味着有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的机会。”赵雷这样描述现在的环境。

歌手很纠结

民谣火了,民谣音乐人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如今,赵雷的演出费价码上涨了好几个档次,据他透露,比他更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歌手更吃香,“有的对外报价15万元至20万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一个现实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音乐人应该追随市场?还是保持自我?

成名后一次走穴的经历,就让赵雷心痛不已。当时有人请他在生日宴会上助兴,“那段时间我确实手里没钱了,对方给的价钱还可以,所以就过去了。”但事后他后悔不迭,“我一上台,主持人就强调我上过《中国好歌曲》,是刘欢的学生。等我唱歌时,分明感觉到台下没什么人在认真听,他们都在热闹地吃喝,寒暄着。那一刻,我觉得心里挺难受的。”

那次事情之后,赵雷推掉了很多“不靠谱的商演”,因为他更加明确该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不能为了钱,把自己演臭了。”不过据他所知,也有不少独立音乐人在成名后把赚钱视为了第一诉求。他非常理解这样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无可厚非。就我而言,还是希望在纯粹一些的环境中,坚守我喜欢的音乐。”

独立的姿态

很多民谣歌手是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从事创作的,但在成名之后,他们却不得不面临来自音乐公司的诱惑。新晋崛起的当红民谣组合—好妹妹乐队,便是一个生动的注解。

乐队名曰“好妹妹”,其成员却是两个大龄文艺男青年—秦昊和张小厚。他们一个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做过建筑工程师;一个学卡通漫画出身。“好妹妹”成名于网络,堪称传统唱片工业的逆袭者:发行两张专辑,每张都卖两万张,如今一线知名歌手的专辑也就卖两三千张;他们在北京、上海的演出,480元的票被黄牛炒到2000元……

在好妹妹乐队的经纪人奚涛看来,这两个80后男孩之所以被人们喜欢,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质朴、纯真。“他们录制第一张专辑只花了2000元,没有修音,也没什么后期制作,可以说比较粗糙,但就音乐内容来说,表达的东西贴近人心。”奚涛说,人们评价这张专辑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安静”。

为了保持这种特质,奚涛担任起了“过滤网”的角色,首先要过滤掉的就是音乐公司抛来的媚眼。

“独立音乐人,如何保持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奚涛说。“好妹妹”火了以后,很多音乐公司都曾找上门来要签约,但都被他们婉拒了。他说得很坦率,“以前唱片公司会有推新人的机制,愿意去培育小苗,现在这种理念完全没了,都希望能摘现成果实。如果好妹妹签约音乐公司,短期内可能获得一个体面的名声,长期来看反而会被限制成长,因为公司会有各种考核指标,比如盈利周期等。所以我们还是愿意自己掌控自己,控制好节奏。”

尚在“路上”

在卢中强看来,民谣风的再度兴起,有其内在的原因,“华语流行音乐的创造力正在急剧降低,创作进入完全模式化的状态,人们的耳朵极度审美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彰显个性、表达情怀的民谣,自然会引领起另一种欣赏趣味。”

奚涛则认为,今天的民谣音乐人,已经颠覆了传统的音乐产业渠道,“传统的音乐公司对艺人的包装停留在程式化上,一味迎合市场,而非满足受众对个性、差异、特色的需求,这也导致它们在市场把握上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的营销渠道失去了垄断性,也改变了大众接受音乐的方式,“他们乐于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如果你的音乐能够打动人,自然会引发关注。”

民谣是一座大金矿,卢中强不否认这一点,但他同时认为,“这些年,可能只是民谣这个概念火了。不管是涌现出的作品还是歌手,都只是零星出现的闪光点,而且被放大了。要说民谣复兴了,恐怕还要打个问号,最起码,民谣的换代并没有完成,年青一代不乏优秀的民谣歌手,但还没有成势,民谣依然还在路上。”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