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15年后再看舌头乐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7-01 09:37:35 | 文章来源: 信息时报

舌头乐队

舌头乐队

2013年6月15日,西湖音乐节的第一天,舌头最后一个登场,其前面是李志,于是,与预想的一样,台下观众撤了将近一半。是的,像舌头这样的“噪声”乐队,注定是小众中的小众,甚至留下来的那一半,跟着节奏疯狂摇摆呐喊的那些准FANS,真正听进舌头音乐深处的又有几个?因为至少就我个人来说,我很难在舌头的“噪声”里有“蹦迪”的冲动,舌头的音乐只让我感到一种严肃。

在所有成立于上世纪的中国摇滚乐队里,舌头毫无疑问是最纯粹的一支,从开始到现在,从未因商业风潮的变化而去调整自己的风格,或者更为直白地说,舌头从未想过去迎合,对一个摇滚乐队来说,这显然是可贵的,更是不易的,可敬的。在当下多元化、娱乐化的音乐大环境下,舌头显得越来越旧,像一辆锈迹斑斑的战车,而只有听过他现场的人才知道,他依然精准、深刻、锋利、生猛。

在舌头的所有成员里,主唱吴吞风格最是鲜明,他沉默寡言,而且有一张与娱乐毫无瓜葛的脸。你很难见他笑一次,他似乎永远都是那一个表情,那表情的深处有尼采的影子,有卡夫卡的影子,他似乎永远在用尼采一样疯狂的思考去探寻俗世里永无休止的卡夫卡式的荒唐,而这一切最终的输出是他的音乐,狂躁的失真吉他,暴风雨一样的鼓点,迷幻的键盘合声,充满讽刺与荒诞的唱词。甚至在《这就是你》里,我们能够更为清晰地辨出卡夫卡的痕迹:“有人生下了一只猩猩,经证明,这就是你。有人生下了一只臭虫,经证明,这就是你……”

我常常觉得,舌头的音乐就像吴吞站在台上的样子一样,像一根铁棍一样生硬地矗在那儿,是不会“打弯”的,是当头一棒的直述。在舌头的音乐里,永远没有“抒情”,没有“赞美”,没有“温暖”,没有“希望”,没有“感伤”也没有“感动”,有的只是对人类、对生命深入浅出的反思,这反思常常还带有哲性:“再造一个鲁迅,再造一个尼采……”舌头这一独特的视角及深度其实才恰是摇滚乐本该有的素质。

所以在中国摇滚乐日渐昌盛也日渐变质的今天,舌头能够继续上台演出并不单是乐迷们的福音,而当是整个中国摇滚乐的福音。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