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2013西湖音乐节:越分裂越快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18 14:34:44 |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朱白(媒体人)

也许西湖音乐节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来与众不同。她不具有迷笛和草莓音乐节的那种与产业链条密切相关的特质,也不同于各大城市争相举办的商业元素先行的主题音乐节,在市中心地带、在西湖之畔、在宽阔而有序的草坪上、在年轻向上的笑脸中间,西湖音乐节更多地表达出了个性和舒适度。

按说年轻人才可以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而产生“奔赴”的行为,而对于早已经麻木成瘾的我也因为一场音乐节奔赴异土,这里所产生的喜剧和惭愧不言而喻。但只要你还喜欢某样东西,适当用最佳方式接近她,那也是纵然荒诞也无妨的最好托词。而聆听音乐、摇滚乐最好的地理位置当然也只能是在现场。

太子湾,杭州西湖边上的一个草地公园,看台位置恰好高出前方的草坪区域,有着天生的优越感,而作为户外当然不设坐席,这为现场气氛保留了最原始也是最必要的美感。

即便“大忘杠”在演出时烈日当头,也有乐迷执意地入神聆听,那个新任的朝鲜族女伴唱既跳脱又彪悍,高调和惊悚的嗓音带领台下的观众穿越了无数民族和宗教的危险地带,而传奇的宋雨哲则像一位先贤一样,镇定地把握着火候,水到渠成,他们搅和得现场的人在心神不宁和超然淡定之间动荡不已。

两天的演出都出现“奇迹”的一幕,当最后压轴的“舌头”乐队和达明一派登场前,均有大批歌迷提前撤退。这并非说明两组音乐人的号召力弱势(“舌头”和达明一派恰好是本届西湖音乐节的最大噱头所在,复出与重组足以搅乱一代业已老掉乐迷心中的涟漪),而是在显示当今乐迷正在被细化,甚至可以说这种基于个人审美趣味的细化在流行音乐领域已经完成。

两天里,当我看到乐迷之间的越发背道而驰,也就越可以感受到流行音乐正在进行专业上和理性上的梳理。跟随李志完成壮观的草地KTV之后,年轻的乐迷开始离场,即便李志下台前说“一会儿我跟你们一样,作为观众看‘舌头’的演出”,也没拉住要趁人流少赶回家的人群。李志的乐迷完成一次“膜拜”,而剩下的则对他意义不大,哪怕是另外一种隆重和情怀,这是专业歌迷的素质,即“只对你唯一的爱”,甚至偶像的偶像也不一定非要去尊重。

对于“舌头”时隔多年之后复出的首场大型户外演出,我自己已接近无言以对的感动状态。1999唐山的某个剧场里,第一次见到“舌头”现场至今,在我看来他们始终未变,甚至超越了所谓“越来越棒”的境界。当然正如某摇师慎重理性地指出主唱吴吞声音太小,诸如此类的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可如此这些显然不是当务之急。精致当然必要,但前提是先存在。

第二天同样吴莫愁和戴佩妮演出之后,大批乐迷也在踩着泥泞的草地离场,而此时正是近来被内地音乐人和新闻人热捧的黄耀明登场之时。达明一派不会让乐迷缺少记忆和感情,但一样属于上个时代。我在惊讶不解完成之后,对现场乐迷爱与不爱之间毫不含糊的决绝表示赞美。人只有先认清了到底什么是我喜欢的才算是一种成熟,不是所有好的都要据为己有。

于是,两天的现场有序而迅速地分裂成两行,年轻的时髦民谣粉丝和摇滚老炮怀旧乐迷。并非严肃而有意义的划分,而是新与旧、少与老的一种有效分裂。当然,这种分裂又是快乐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所爱,并尽情挥洒这种爱。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