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高晓松老狼谈校园民谣的过去现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23 16:51:05 | 文章来源: 天天新报

 高晓松

高晓松

○新报记者 丰 彦 文

和“怒放”一样,高晓松9月7日“此间的少年”音乐作品会受到沪上“70、80后”歌迷追捧,与其说这是老狼、叶蓓这一批曾经校园民谣的中流砥柱再度回春,不如说用一场集体回忆,将校园民谣从残酷市场中进行的一次打捞。在主流流行音乐的合围下,市场一度对曾经风生水起的校园民谣保持了沉默,记者就此采访了高晓松、老狼、叶蓓,看看这批当时国内最具创作力的作者,他们眼中校园民谣有着怎样的昨天与今天。

青春最值得回忆

集体记忆至今仍有共鸣校园“围墙感”被时代打破

9月7日的上海大舞台,可以预见将是一场过去与现在的相遇。上世纪90年代,校园民谣风靡一时,高晓松、老狼、叶蓓他们用《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无悔》等作品唱出了一个最具有代表性和记忆感的校园年代。如今,当从前的歌者和听者都年华逝去,仍然有很多人选择消费集体回忆。对此,这场音乐会的主角高晓松一点也不意外:“我觉得每一代都一样,就像我们当年追罗大佑,因为人生能值得回忆的就那些日子,只有青春的每年都不一样。后来的每天都是朝九晚五,日子可以浓缩成一天。回忆一下我们每个人,从18岁到28岁跟从50岁到60岁是不一样的,只有最快速成长的时期回忆最多。因为你就是从那个时候变成现在的自己,然后就成形了。”

高晓松说,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没有因时光褪色,甚至更显珍贵,正是因为它和个人有关,人们对此最有同感。“我们是第一代站出来说作为螺丝钉的个体也有爱情,也要歌唱自己。”高晓松表示现在每年到毕业,走在校园里,大群学生还是在唱那些歌:“有一年,我去北京外国语大学都哭了,全体男毕业生站在女生宿舍楼下高唱‘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全体女生开窗一边哭一边看着这些可爱的男生们。每到这个时候还是这些歌,因为它最贴切,记录了个人成长的记忆,是最具个人情感的。”

在高晓松的作品中,老狼是他最坚定的伙伴也是最代表的歌者,他说校园民谣在1993年左右红极一时,也是来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春天,本土原创音乐终于结束了罗大佑、李宗盛等港台音乐对市场的垄断,更重要的是它确实影响了很多人,“这些作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大家都有共鸣,几乎上过学的人都会有《同桌的你》、《睡在你上铺的兄弟》的普遍情感,特别容易投射自己的故事,所以这些歌实际上承载的东西比我们唱得多的多。现在很多歌迷跑来和我说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故事,听了特别感动,他们很多人功成名就、携妻带子,在社会上打拼很长时间,很难有集中的时间回忆以前的东西。”

集体记忆至今仍有共鸣

在今年4月北京的舞台上,叶蓓泪流满面,作为在那场校园民谣浪潮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代表,对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叶蓓说这段集体记忆现在还能再度得到共鸣,是出于一种情结。“那天感慨了,我们这群人是一块儿玩儿着长大的。十来年的记录在音乐响起时一下子都在了。听到某个旋律会想起一段时期:简单,纯粹,认真,本分。还记得我们当时有个男生生病住院,同学轮流陪护,那一天轮到我值班,我就伺候着这个男同学,男生不好意思想要上洗手间,别别扭扭地被我猜到,我就像男孩子一样装作啥事没有,高举吊瓶陪男同学走到楼道尽头的厕所在门外等。那个时候在我人生中真的好宝贵。”

“叶蓓当时哭的时候,我和高晓松就站在台下看,特别明白她。”老狼回忆,叶蓓当时唱的是《白衣飘飘的年代》,“你想想,她唱的时候刚刚大学毕业,再唱起的时候三十多岁,结了婚,完全是另一个生活状态,再回忆起来那个年代,对每个人都是挺不一般的东西。”

同样进入中年的老狼和高晓松,在回顾自己的校园时代时则用了“女孩”这个注脚。说起那段创作灵感喷涌的岁月,那段校园民谣诞生的襁褓,高晓松笑言:“那时候荷尔蒙爆发,印象最深就是女生少,清华15个食堂只有2个食堂有女生。我对学校很长时间内都有一段记忆,一直反复在我的梦里,就是在食堂吃饭发出的那种音频。如果这个食堂没有女生来吃饭的话,男生‘嗡嗡嗡嗡’的声音就是很压抑的低频,特别伤害人的神经,会让人胸闷得吃不下饭。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班长挺能干,换了三元钱女生食堂的饭票,虽然女生长得都像科学家,那也是很幸福的。那时候清华舞会的海报,都贴‘你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校园“围墙感”被时代打破

不仅是歌者、听者们的个人境遇在这样一场音乐会中时光交会,这也是“校园民谣”本身昨天与今天的对照。上世纪90年代校园民谣风潮过去后,它慢慢从历史舞台隐身,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沉寂于主流的市场,如今的校园几乎没有新的民谣。三人在回答时给出的答案非常一致:时代的巨变。

首先是校园本身发生了变化,围墙感已经打破。“因为现在没有校园文化,现在校园的墙矮了,与外界打通了,不像以前的象牙塔,外面都在听四大天王,里面阳春白雪。”相对高晓松的直截了当,叶蓓则显得温和不少:“那个时候象牙塔的内、外分别得很清晰,大学校园里的生活很单纯,而现在的大学校园已经和社会越来越接近,民谣也不那么纯粹了。”

老狼则表示,人们生长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身处的世界速度很快,互联网和各种科技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社交和沟通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情感的方式、人与人的纽带都变化很大:“音乐在我们的年代好像一首首诗,现在音乐更像消费品,有太多可以选择了。他们的世界比我们那个年代更宽广,他们的注意力也被不停分散。我那个年代一张专辑会听一年,听上百遍。但现在就不会了,电脑CD里随时可更换新歌。”

校园变了,市场也变了。不过,他们都仍然相信校园民谣具有自己的商业潜力,叶蓓强调道:“校园民谣任何时期都会被需求,存在即是合理。现在只是市场和当年而比发生了变化。一首歌被全国人民认知不是个容易的事情。道理就如此简单了。现在的音乐环境有点儿浮躁。”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