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尔。
如果说文化输出,英国已经很久不再和美国有能力一较高下了。有人将英国最近的国力比喻作老妪和病狮,大有怒其不争的意思。大概越是在这样的乱世里,人们越希望有所寄托,英国的流行音乐倒依旧百花齐放,虽然经济没有太多值得炫耀,近十年也出了些巨星。全英音乐奖是其中一个标尺,它没有太多门类,也没有太多门槛,无论新人有多新,无论你用什么元素来装点自己的作品,只要你在英国本土有那么一种气势,很容易就可以入围。
英国和美国的流行口味之差别,就好比香港和台湾的美食口碑一样,两地推崇的作品和偶像都不同。全英音乐奖是英国本土流行文化的一个窗口,每一年不论最后所有奖项归属是否有意外,多数得主都立足本土,叫好叫座。没想到2010年,Lady Gaga攻陷了全英音乐奖成为最大的赢家,去年又让Arcade Fire抢去不少风头。今年,英美两地不用有太多分歧,只要把票通通都给Adele就行了。
Adele和Lana Del Rey就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前者当年第一张专辑在英国获得不少掌声,无奈同期的Duffy占尽先机,Adele在全英痛失奖座。第二张专辑在美国获得的赞誉比在英国还多,出一首单曲就走红一首,最后更在Grammy上满载而归。如今在全英音乐奖上大胜,颇有衣锦还乡的气势。Lana Del Rey则由英国媒体一致赞好,口碑传开之后,专辑在美发行也获得不错成绩。而两位女歌手在两地获得类似错位式的待遇,也值得人研究。更别说前者的怀旧路线与后者漫不经心的Lo-Fi效果,都赢在无为而为,拿走了花巧的部分,反而大出风头。
声势有别。全英音乐奖上Adele不可能一个人占尽风头,年轻的创作歌手Ed Sheeran也同样获得两个奖项,已经可算重要赢家。他的《+》还没获奖就已经推出第二版,也是获得了媒体和市场的双重认可。相比美国人,英国人购买音乐实在有太多可能。提名的范畴从乐队到个人,从摇滚到色彩斑斓的创作元素都让人叹为观止。这不是一项项立好的名目,而是沉着地将许多得到歌迷认同的大碟放在同一个舞台上,赢和输都那么明显。
至于年度专辑的胜利,则让Adele真正有走上神坛的可能。她扭转了水星奖上的失利,赢了PJ Harvey那张沉重的反战专辑,除了让两个奖项的定位更加明确之外,也进一步巩固了Adele的流行地位。如果对美国人来说,Adele的Grammy意味着专业范畴的认可,那么英国人对专业的定义就远远不止大卖那么简单。而Adele制造的商业奇迹,在英国以最安全的方式得到了肯定,也不得不说是一种英国特色。
多年之后,英国终于再度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偶像,让英国的流行音乐再次成为出口热销的产品,对这个雾气沉沉的国家来说,是值得庆贺的好事。而外面的人看过来时,恐怕关注Adele本身多于关注全英音乐奖。人们或许关注美国流行什么流行作品,但不太热衷跟进这个岛国上的大小娱乐新闻。一年一度的评论推荐将Emeli Sandé提了出来,放在公众的眼前。但愿听众不要又后知后觉,一定要经过什么轰轰烈烈之后才发现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名字摆在眼前。至于少男组合One Direction,观众的尖叫声应该对他们来说比奖项更重要。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