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音乐

第32届全英音乐奖提名:紧抓独立音乐的脉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16 19:04:36 | 文章来源: 网易娱乐 文/音雄

2011年是独立音乐真正开花结果的一年,以阿黛勒(Adele)最新专辑《21》全球超过1500万张的销量为标志,独立音乐不仅为唱片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且一扫实体音乐日薄西山的阴霾。正如本届“全英音乐奖”官网所言,“一直说实体唱片已经完蛋,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而在独立音乐领域大放异彩的,却恰恰是大洋彼岸的英格兰。这也让历年来为格莱美马首视瞻的全英音乐奖彻底扬眉吐气了一把。不管格莱美再怎么给阿黛勒(Adele)6项提名,今天全球各大电台隔两三分钟就能听到的阿黛勒(Adele),却是英国之前名不见经传的独立厂牌XL的签约歌手,早在2008年,全英音乐奖就给了她“乐评人选择奖”,这也是阿黛勒(Adele)歌手生涯中受肯定的第一个奖项。今年,阿黛勒(Adele)依然在全英音乐奖上获得“英国最佳女艺人”“英国最佳单曲”和“英国最佳专辑”的提名,并非紧随格莱美,而是实至名归。同样从独立音乐起家,现在却不再小众的还有Florence+Machine,与阿黛勒(Adele)一样作为英伦复兴的猛将,也是英国独立音乐收获的硕果之一,其凭借第二张专辑《Ceremonials》与阿黛勒(Adele)一起角逐“英国最佳女艺人”和“英国最佳专辑”两项大奖,虽然获胜的希望并不大,但却弥补了在今年格莱美零提名的空白,看得出全英音乐奖的护犊之心。

除此之外,以四项提名领跑的男新人艾德·希兰(Ed Sheeran)也是独立起家的典范。虽去年才被主流的大西洋唱片(Atlantic)签下发行专辑《+》,但其从2005年开始就独立发行过多张EP和单曲,并且在英国各地的酒吧等进行小规模的演出,在去年他将作品上传至Myspace和Youtube,引起乐迷大规模的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大规模厂牌的注意,可以说是又一个借助互联网成名的范例。全英音乐奖这次一次给艾德·希兰(Ed Sheeran)四个提名的肯定,首先是基于音乐性的过硬,艾德·希兰(Ed Sheeran)将不插电(Acoustic)与Hip-Pop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同时,也是对互联网时代下艾德·希兰(Ed Sheeran)这种小众歌手独立运作模式的肯定。

不过要说“全英音乐奖”对于独立音乐的肯定,要准确比不过“BBC的年度之声”,要特色比不上“水星音乐奖”,一直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而就“全英音乐奖”本身来说,在举办日期上紧随格莱美,一直处在格莱美的阴影当中,几乎之前的每届都紧随着格莱美的步调走,但到了今年的第32个年头,“全英音乐奖”似乎真的要靠着英国独立音乐的复兴来彰显自我的“特色”了,只是这种特色就不免沾上了“水星音乐奖”的味道。

除了阿黛勒(Adele)之外,入围英国最佳男歌手的詹姆士·布雷克(James Blake)、入围最佳专辑的PJ·哈维(PJ Harvey),都是今年“水星音乐奖”的角力手,而“水星音乐奖”则一直是与主流商业音乐唱反调著称,更加注重音乐性。由此也可以看出,今年的“全英音乐奖”已经离着之前“大热、流行、格莱美”的标签渐行渐远,而对于音乐品质的衡量则多了一份比重。就同时入围的二人来说,詹姆士·布雷克(James Blake)比起艾德·希兰(Ed Sheeran)在男歌手的角逐上可能并不占优势,但其在同名专辑的表现却十分可圈可点,他将爵士乐融合到时下最流行的dubstep电音风格中,营造出了一整张冰冷、诡异的实验风格,广受好评;而PJ·哈维(PJ Harvey)则延续她一贯唱片政治化的风格,在最新专辑《Let England Shake》中,她谈到了包括阿富汗、加利波里在内的战争和人民的反抗,以宏大的主体独树一帜,平心而论,能将唱片做到这种深度的人并不多,但能否胜过阿黛勒(Adele)仍然很难预测。

在英国最具突破艺人的提名中,除了歌手杰西·J(Jessie J)是主流商业模式的推广外,另类古典风格的安娜·卡尔维(Anna Calvi)、另类摇滚风格的疫苗乐队(The Vaccines),说唱的艾米丽·桑德(EmeliSandé)以及艾德·希兰(Ed Sheeran),清一色都是小众独立的架势。究竟是独立音乐的发展左右了“全英音乐奖”的选择,还是“全英音乐奖”真心实意的想来一番革新似乎还不好说。但就第32届“全英音乐奖”提名显现出来的态度来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而立之年的“全英音乐奖”会像格莱美死守乡村音乐一般,紧紧把握住自家独立音乐发展的脉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